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报告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报告

中学语文教材与分析
第四讲
一、关于语文教材
(一)定义 1、广义:对人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产
生积极影响的口头语言材料及书面材料。

2、狭义:依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编制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 定(审查)通过的,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 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文本材料,即常说的 教科书。
第二,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是其核心; 第三,打破死记硬背的套路,深度递进,形成活动体系; 第四,在一定情境、场合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
一、关于语文教材
5、努力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课程标准关于教科书编写的10条建议 政治指导、全面达标;弘扬文化、培养情操 身心发展、实践能力;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时代选文、激发兴趣;体例灵活、创造能力 开放选择、综合拓展;信息技术、应用实践 必修模块、目标自组;选修模块、灵活选用
二、语文教材编制的基本框架
一、关于语文教材
3、新教材重视言语实践活动
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实践,如创设生动的课堂实践情 境,让学生承担相应的言语任务,每位学生都有语 言实践的机会。
其语言实践是综合性的,涵盖阅读、写作、讨论、 口语交际、社会调查,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是一个开放性的语言场。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 安排了一系列的单元实践活动:搜集神造人的神话 故事,并讲给同学听,然后讨论神是否造人;搜集 从猿到人的相关资料,画出进化表;阅读课外读物, 如物种的起源与进化、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
(一)语文课程的三元框架 三个支点:语言、文学、文化
三元框架: 学习语言——语言实践活动(过程、目标) 关于语言的学习——学习语文知识 通过语言来学习——运用语言建构生活图景
二、语文教材编制的基本框架
(二)语文教科书内容的构成要素
转化功能:语文课程内容 转化 语文教科书内容,
教科书是载体。
一、关于语文教材
2、新教材贴近生活世界
课程即经验,就是学生、教师、教材、环境交互作 用下的直接体验、生活经验。教材与生活密不可分
传统语文教材专注于选文,要求文质兼美,忽视贴 近生活、反映生活。新教材已有改观。
如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共有6个主题,亲近文学、 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走近科学、奇思 妙想,均有延伸到课外的安排,或组织学生去实践, 或安排学生去采访,或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课外 观察作业。
一、关于语文教材
4、新教材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既关注知识点、学习结果,还关 注学习过程、思考过程,更关注学生个性、情感, 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包括: 口语交际知识——交流对象、场合,文明得体 阅读理解朗读能力——诵读课文,朗读训练 写作能力——讲真话,有真情,学习修改文章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惜青春年华,真话、真人
二、语文教材编制的基本框架
3、语文知识与策略
学会获得知识的策略和方法,与获得知识本身同等重 要。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
包括三部分内容: 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 程序性知识:做什么、怎么做 策略性知识:最适合的方法。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
习方法的选择、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是语文学习中更高层次 的知识。目前语文教科书中的策略性知识最为欠缺,且放在教 参里,应该直接放入课本或练习之中。
教材不只是教育经验的预设,重点考虑学生的发展 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能动的主体
如人教版,增加选文的时代气息,吸引学生兴趣 如语文社版新选了科普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情趣盎然。 如苏教版,为师生留下了很大的选择空间。
一是专题选择。教师依据学生实际、专题特点、自己的理解, 灵活选择处理专题内容,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是学习方案的选择。有些板块安排有两个不同的学习方案, 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方案按要求学习。
பைடு நூலகம்内容 要素
语文教科书
语文课程
要素一 语言文字 文学 文化 通过语言学习
要素二 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 学习语言
要素三 语文知识与策略
关于语言的学习
1、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缺一不可,有层级性、渐进性 小学——以语言文字为主,重点是语音、文字 初中——从语言文字转到文学学习,初步接触文化内容 高中——从较高深的文学逐步过渡到丰富的文化内容
一、关于语文教材
(二)语文教材的四大功能 1、智德启迪功能 2、语文历练功能 3、语言积累功能 4、知识扩展功能
因此语文教材具有示范性功能,内容上包含了社 会所需的各种知识,形式上体现了语言和文字的 运用规则。
一、关于语文教材
(三)语文教材的特色(90年代以来)
1、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三、语文教材的选文
当前语文教材选文存在的问题:
1、标准、方法不统一:
四性说(思想 时代 典范 可接受) 二元说(文质兼美,适合教学) 四途径说(精选、节录、修改、改编)
2、受制于编者水平,科学化、学理化存在欠缺 3、尚在探索,没有定论:
文言文、白话文的比例,文学作品、实用文章比例 趣味性与学理性的协调,如何消减成人化的倾向, 鲁迅等名家文章的比例
四、语文教材的练习
1、在教材中的地位:
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练习的类型(6种):
巩固型(复习所学知识与技能);扩大型(扩大知识面) 系统型(综合梳理知识体系); 研究型(进入新课题) 解答型(独立解决问题);运用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练习的特点、目的
第一,是认知型作业系统,用于综合发展学生的思维、 组织、表达、创造能力(与标准化试题不同);
二、语文教材编制的基本框架
2、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言语实践活动
《新课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听说读写技能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 来支撑,因此,语文教科书应把阅读、写作和口语 交际等言语实践活动内容,作为语文教科书的重要 组成部分。
听、说、读、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 透、相互协同、相互转化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