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全套

陕西省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全套

《经济生活》知识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发行标准: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6、经济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信用工具:①信用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7、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9、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供求影响价格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价值决定价格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1、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的影响①消费受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要量的影响比较大。

②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1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客观因素:居民的收入水平、物价总体水平主观因素(消费心理):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

根本原因:经济发展水平14、消费类型①按产品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按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③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1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变化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②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1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7、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③消费调节着生产。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1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19、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0、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21、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2、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其发展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24、我国公司形式:①有限责任公司②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监督机构(监事会)25、公司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注意: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26、我国面临的严峻的就业问题原因:①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就业信息不畅通。

措施: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②劳动者个人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27、劳动者维权:①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维护合法权益的基础。

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28、储蓄存款:主要机构: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种类:①活期储蓄(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手段)②定期储蓄。

(最常用的是整存整取)29、商业银行业务: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营利主要来源);③结算业务。

30、股票: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

生命力:流通性。

特点:高收益、高风险投资收入:①股息和红利收入;②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31、债券特点:稳健的投资我国债券,根据发行者不同,主要可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国债:风险小。

但收益相对于其他两者低。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履行的债券。

企业债券:风险最大。

32、商业保险它可分为两类:①人身保险:②财产保险:保险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33、我国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4、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5、在我国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劳分配(居主体地位)和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分配。

36、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二者关系:①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

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38、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包括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39、财政收入来源:①税收收入(主要来源);②利润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

40、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影响因素);②分配政策。

41、国家财政支出的用途:①经济建设支出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⑤债务支出。

42、国家财政的巨大作用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有利于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43、税收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关系: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①税收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45、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基本税率是17%。

增值税不仅可以避免对同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46、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7、我国税收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违法行为:①偷税;②欠税(纳税期限);③骗税(税收优惠政策,集中在出口退税);④抗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9、合理配置资源原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50、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

51、良好的市场秩序应该坚持的市场交易原则?①自愿(违反:强买强卖、搭售);②平等;③公平(违反:缺斤短两等);④诚实守信5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自发性:②盲目性:③滞后性:5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54、宏观调控原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不足,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功能。

含义:它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手段:①经济手段: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计划;②法律手段;(立法和司法活动);③行政手段。

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第十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55、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5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指导方针)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措施)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