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系统的基
本原理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前馈控制的基本概念是测取进入过程的干扰(包括外界干扰和设定值变化),并按其信号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去改变操纵变量,使受控变量维持在设定值上。
图2.4-1物料出口温度θ需要维持恒定,选用反馈控制系统。
若考虑干扰仅是物料流量Q ,则可组成图 2.4-2前馈控制方案。
方案中选择加热蒸汽量s G 为操纵变
量。
图2.4-1 反馈控制 图2.4-2 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的方块图,如图 2.4-
3。
系统的传递函数可表示为:
)()()()()(1S G S G S G S Q S Q PC ff PD +=
(2.4-1)
式中)(s G PD 、)(s G PC 分别表示对象干扰
道和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s G ff 为前馈控 图2.4-3 前馈控制方块图
制器的传递函数。
系统对扰动Q实现全补偿的条件是:
)
(≠
s
Q时,要求0
)
(=
s
θ(2.4-2)
将(1-2)式代入(1-1)式,可得
)
(s G
ff =
)
(
)
(
S
G
S
G
PC
PD
-(2.4-3)
满足(1-3)式的前馈补偿装置使受控变量
θ不受扰动量Q变化的影响。
图2-4-4表示
了这种全补偿过程。
在Q阶跃干扰下,调节作用
c
θ和干扰作用dθ的响应曲线方向相反,幅值相同。
因此它们的合成结果,可使θ达到图2.4-4 前馈控制全补偿示意图
理想的控制连续地维持在恒定的设定值上。
显然,这种理想的控制性能,反馈控制系统是做不到的。
这是因为反馈控制是按被控变量的偏差动作的。
在干扰作用下,受控变量总要经历一个偏离设定值的过渡过程。
前馈控制的另一突出优点是,本身不形成闭合反馈回路,不存在闭环稳定性问题,因而也就不存在控制精度与稳定性矛盾。
1.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比较
图2.4-5 反馈控制方块图图2.4-6 前馈控制方块图
由以上反馈控制系统与前馈控制系统方块图可知:
1)前馈是“开环”,反馈是“闭环”控制系统
从图上能够看到,表面上,两种控制系统都形成了环路,但反馈控制系统中,在环路上的任一点,沿信号线方向前行,能够回到出发点形成闭合回路,成为“闭环”控制系统。
而在前馈控制系统中,在环路上的任一点,沿信号线方向前行,不能回到出发点,不能形成闭合环路,因此称其为“开环”控制系统。
2)前馈系统中测量干扰量,反馈系统中测量被控变量
在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被控变量,而单纯的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干扰量。
3)前馈需要专用调节器,反馈一般只要用通用调节器
由于前馈控制的精确性和及时性取决于干扰通道和调节通道的特性,且要求较高,因此,一般每一种前馈控制都采用特殊的专用调节器,而反馈基本上不论干扰通道的特性,且允许被控变量有波动,因此,可采用通用调节器。
4)前馈只能克服所测量的干扰,反馈则可克服所有干扰
前馈控制系统中若干扰量不可测量,前馈就不可能加以克
服。
而反馈控制系统中,任何干扰,只要它影响到被控变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克服。
5)前馈理论上能够无差,反馈必定有差
如果系统中的干扰数量很少,前馈控制能够逐个测量干扰,加以克服,理论上能够做到被控变量无差。
而反馈控制系统,无论干扰的多与少、大与小,只有当干扰影响到被控变量,产生“差”之后,才能知道有了干扰,然后加以克服,因此必定有差。
前馈控制系统的几种结构形式
1.静态前馈
由(1-3)式求得的前馈控制器,它已考虑了两个通道的动态情况,是一种动态前馈补偿器。
它追求的目标是受控变量的完全不变性。
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时并没有如此高的要求。
只要在稳态下,实现对扰动的补偿。
令(1-3)式中的S 为0,即可得静态前馈控制算式:
)
0()0()0(PC PD ff G G G -= (2.4-4) 利用物料(或能量)衡算式,可方便地获取较完善的静态前馈算式。
例如,图2-4-2所示的热交换过程,假若忽略热损失,其热平衡关系可表述为:
s s i p H G QC =-)(0θθ (2.4-5)
式中 p C ——物料比热
s H ——蒸汽汽化潜热
Q ——物料量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