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孔隙度详解

土壤孔隙度详解

土壤孔隙度详解
一、土壤孔隙度定义
土壤中各种形状地粗细土粒集合和排列成固相骨架。

骨架内部有宽狭和形状不同的孔隙,构成复杂的孔隙系统,全部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土壤孔隙度。

二、土壤孔隙度分类
1)按大小:
土壤孔隙一般被分为3个等级:大孔隙、中孔隙和微孔隙。

直径>100~500μm 的孔隙,即较大的大孔隙,构成了植物根系生长或者蚯蚓活动的自由空间[8]。

直径在15~30μm和100~500μm之间的孔隙被称为小的大孔隙,它们对土壤通气和迅速排水起主要作用。

中孔隙的相当直径大约为0.2~30μm,在保存植物生长所需的水方面作用重大。

微孔隙是指直径<0.2μm的孔隙,这些孔隙中的水,植物通常不能利用,而且由于其直径较小也限制了微生物的活性[1]。

孔隙度反映土壤孔隙状况和松紧程度:一般粗砂土孔隙度约33—35%,大孔隙较多。

粘质土孔隙度约为45—60%小孔隙多。

壤土的孔隙度约有55—65%,大、小孔隙比例基本相当。

2)按类别:
土壤孔隙按其直径的大小可分为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

毛管孔隙具有毛细作用,而且孔隙中水的毛管传导率大,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它的大小反映了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

非毛管孔隙比较粗大,不具毛细作用,其孔隙中的水分,可在重力作用下排出。

非毛管孔隙一方面反映土壤通气状况,另一方面在下雨时,通气孔发达的土壤可以快速吸收雨水,使之不致造成地表径流。

因此非毛管孔隙的大小反映了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

三、土壤孔隙度作用
简单讲,就是通气、通水和保水,也可以贮存土壤有机物。

四、土壤孔隙度影响因素
土壤质地、人为干扰(如翻耕、施入有机肥等)、土壤动物。

五、土壤孔隙度测定方法
1.土壤毛管孔隙度:
(1)取磁盘一个,盘中倒放一培养皿,培养皿上放滤纸一张,稍大于培养皿,将环刀连同所取土柱放于其上。

(2)向磁盘中加水,并使滤纸边缘接触水面,但勿使水面漫过培养皿。

(3)使土柱通过滤纸吸水,待土壤毛管全部充满水分时为止。

(4)取出环刀将吸水膨胀而超出环刀的湿土用小刀切去,连同湿土柱称重,再除出环刀重量即为充满毛管水的湿土重。

(5)从环刀上部取出土样10—20克,置铝盒中烧失,测其含水百分数,计算出环刀内的干土重。

(6)计算
2.非毛管孔隙度
根据土壤相关物理性质,直接计算获得,见下。

六、土壤空隙度计算方法
非毛细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线管空隙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