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高速公路大桥下部结构施工控制论文

某高速公路大桥下部结构施工控制论文

某高速公路大桥下部结构施工控制摘要:本文以某大桥的下部结构施工为工程背景,论述了桩基、承台、台身、立柱等下部结构工程的施工控制方案,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桥梁下构施工方案
一、桩基施工方案
1.施工平台桩位的放线及护筒设置
根据现场调查,该河段水位交浅,水流较平稳。

桩基施工平台采用筑岛法施工。

本桥的桥位控制网已建立,在护筒埋置前放出桩位,请监理单位对桩位进行复核,经监理单位同意认可后进行护筒的埋置。

实行每个孔径进行一次定位,检测的办法是:在钻孔的过程中每一个工作班进行一次孔位的检测,以防桩位偏位。

如发现桩位偏差,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桩位误差在5㎝以内。

护筒采用直径1.5米,高度为2米的钢护筒。

护筒埋置采用挖坑埋设法,先打四个对称木桩控制桩的位置,再挖坑埋设护筒,护筒的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线重合,控制其平面误差≤50㎜,竖直线倾斜≤1%。

护筒埋置高度保证护筒口高出地面30㎝。

护筒四周及底部用粘质土回填并进行分层夯实,以保证护筒在施工过程中不漏水。

2.钻孔施工
钻机的就位采用8吨吊车就位,钻机底座用20cm×20㎝方木垫固,保证底座和顶端平稳,控制钻机在钻进过程中产生移位或沉陷。

钻孔前,进行泥浆的调制。

泥浆调制采用粘土及水调制而成。

因淤泥层较厚,为防止缩孔,确保施工中泥浆相对密度1.3,粘度25pa.s。

在已埋置好的护筒内回填1.2m粘土并加部分清水,用钻头轻砸,慢速钻进,边钻边向护筒内投入粘土和加适量清水,待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对泥浆进行检测,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20-1.40,粘度在22-30 pa.s,含砂率≤4%。

钻孔过程中采用正循环法进行排渣。

3.清孔
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请现场监理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

孔深采用孔绳检测,孔径、孔形、倾斜度采用直径1.15米,长度为6米的钢筋探笼吊入孔内检测,待监理检验认可后方可清孔。

清孔采用正循环换浆法清孔,满足清孔各项指标后方可下钢筋笼。

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砼之前,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

泥浆性能指标: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0 pa.s,含砂率:≤2%。

孔底沉淀厚度<50mm。

如超过以上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必须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砼。

4.钢筋笼的制作安装
钢筋笼制作采用专人制作,制作人必须持证上岗。

钢筋笼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按图制作,钢筋焊接采用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为10φ。

钢筋骨架分段制作,分段制作长度按钢筋定尺长度而定,接头按50%分开,骨架外侧按图纸焊制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竖向为2米,横向四周焊四处,骨架顶端设置吊环。

骨架安装采用吊车
就位。

骨架下完后,将顶端吊环用两根钢管分别穿好,放置于护筒顶面之上,钢管放置位置要确保吊环下骨架中心与护筒中心(及桩位中心点)重合,保证骨架不偏位。

必要时,将吊环焊置于护筒之上。

该桥桩基检测管无设计要求。

本工程决定采用声测管检测方法。

用st50型超声波检测管,安装时用铁丝绑扎于钢筋骨架之上,同钢筋骨架一起吊入孔中。

声测管顶部标高高出桩顶设计标高50cm。

5.灌注水下砼
砼的拌合用500型强制式搅拌机拌合。

材料场地进行硬化,硬化面积150m2。

水下砼的灌注采用吊车配合吊斗的办法,使用内径为245mm的导管,2m3的吊斗。

导管使用前须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水下砼按设计配合比拌制,拌和物运达灌注地点时,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规定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合格不得使用。

导管及地斗安装好后,用拔塞将地斗出口封闭。

待地斗中砼装满后,用吊车拔出拔塞,使砼连续冲入孔底。

首批砼的数量按孔径及导管的埋深计算,首批砼计算方法采用下式:
首批砼灌注后,砼应连续灌注。

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控制在2-6米,经常测探孔内砼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同时要注意孔内水头。

砼的灌注标高要满足比设计桩顶高出1米。

灌注将近结束时,对砼的灌入数量进行统计以确定砼的灌注高度是
否正确。

灌注过程中,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用泥浆泵送到指定的泥浆排放池中,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

二、其它下构工程施工方案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测量放样:进行全桥测量控制网布设,并报监理单位复核。

(2)试验:进行配合比试验、试配,试验合格报监理单位审核批准。

准备使用的各种材料进行检测,各项数据必须符合设计与相关规范要求。

(3)施工场地准备:施工场地提前平整,料场应硬化,水电准备充分。

2.承台施工方案
(1)承台开挖:因承台处渗水量较大,故放坡开挖,采用1:1边坡开挖,外侧留一条80×100排水沟,并预留一个集水井抽渗水,以保证中部干燥,整个施工过程中,采用6个抽水泵昼夜抽水,直至承台砼浇筑完工。

(2)桩头:采用人工破桩头。

用风钻机、吊车配合破桩头,先清除外侧砼,露出钢筋,再横向破桩头,用吊车吊运。

破完后,人工修整、凿平。

(3)浇筑承台底板:施工放样后,抽干基坑渗水,然后迅速用砼浇筑5cm底板砼。

(4)钢筋制作安装:钢筋制作完成后,在砼底板上放样,然后摆放钢筋,先形成承台钢筋骨架,再加密骨架,验收后,再根据肋
板钢筋位置进行肋板钢筋预埋。

(5)立模:采用平面钢模组合立模,转角处钢模用角模联结,以保证外观尺寸。

纵、横肋均采用钢管配合拉杆,机件进行加固。

模板采用楠竹支撑,在砼浇筑过程中要随浇随取。

外部支撑采用木支撑,并配合部分拉丝加固。

(6)砼浇筑:钢筋、模板验收合格后,进行砼浇筑,每次浇筑一个承台,为防止分层,保证砼外观,采用竖向分层法浇筑砼。

浇筑过程中,模板工随时检查模板,防止变形。

3.肋式台身施工方案
(1)钢筋制作安装:根据承台预埋钢筋及放样,进行钢筋绑扎。

采用扎丝绑扎。

施工中,严格控制钢筋高度,保证伸出台身主筋长度符合锚度长度要求。

(2)立模:采用组合钢模拼装成型,前墙模板与侧模采用螺栓联结,并利用短钢筋作肋,加斜撑,防止前墙变形,侧模底部采用预埋在承台内钢筋做支撑加固。

模板顶部用拉丝打拉。

(3)砼浇筑:砼运输采用人工翻斗车运输,垂直运输利用人工支撑运输。

因落高较大,故采用漏斗卸料,保证砼落高不超过2米,防止砼离析。

砼采用水平分层法施工,每层厚40cm。

4.立柱施工方案
(1)桩头处理:破除桩头后,整平桩头,并用干砂浆整平,准备立模。

(2)钢筋制作:首先摆设施工支架平台,然后焊接钢筋骨架,
骨架焊接必须保证焊接饱满。

焊接时,错位长度要大于90cm,箍肋与主筋连接采用点焊连接。

(3)立模:模板采用定型钢模。

模板用高强螺柱连接,顶部采用四向拉丝拉紧。

(4)砼浇筑:因立柱较高,采用料斗下料,砼坍落度控制在5cm 以内,防止离析。

砼振捣采用70振动泵振捣。

5.帽梁施工方案
(1)模板工程
帽梁支架布置为纵向90cm一道,横向60cm一道。

中间用纵、横连杆连接,连杆50cm一道。

斜撑每6米一道,防止失控破坏,支架底部打木桩,上用枕木连接,以防止支架整体下沉。

底模采用1.8米长平面钢模组合而成,圆柱部分采用竹胶板底模。

为方便立模,模边上用角钢连接。

侧模一端用角钢连接,另一端立于底模上。

纵、横肋采用钢管,纵、横间距45cm一道,中间一道用拉杆连接,四周用水平拉丝拉紧定位。

为保证盖梁外观,统一采用大模板施工。

(2)砼工程
采用脚手架进行砼垂直运输。

砼浇筑采用垂直分层法施工。

浇筑由跨中开始,向一端进行浇筑,避免水平分层。

浇筑过程中,对预设保护层垫块要随浇随取,防止影响外观。

砼浇筑完毕,根据模板位置准确确定抗震锚栓位置进行预埋。

上述各分项工程都应掌握适当拆模及养生时间。

拆模后应立即
进行洒水养生,养生期根据温度确定。

三、结束语:
本大桥下构工程采用上述施工方案施工,施工比较顺利,没有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工期缩短,施工成本比原预算降低。

可以证明本工程的下构施工方案经是较为合理实用的。

参考文献:
[1] 胡日金.尖山大桥下部构造维修工程施工方法[j].中国水运.2007.8.
[2] 吴白云.高墩支架桥梁下部构造施工技术[j].公路与汽运2009.6
[3] 王赫.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2.6.
[4] 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李继业,刘福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