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导学案内容预览:专题狼学习目标:1.朗诵文言课文。
2.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学习重点:目标2,5学习课时:三课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狼学习目标: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页 1 第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学习重点:目标2、3、4学法指导: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分组学习、相互质疑,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朗读时要注意文言断句,断句应根据句意来确定。
4、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在困难面前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道理。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一)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以及《狼三则》的资料。
(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页 2 第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huì()行甚远屠大窘()积xīn()其中苫()蔽成丘chí()担持刀眈()眈相向少()时目似瞑()意暇甚()意将suì()入止露尻()尾假寐()狼亦黠()矣2、填空。
课文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
3、朗读课文。
朗读文言文要注意正确断句。
请对下列几句需停顿的地方用“ / ”标出。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其一犬坐于前(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对字义和句义有疑惑的地方请用铅笔标出。
学习研讨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小时候一定听说过许多关于狼的故事吧,还知道许多关于狼的成语和谚语。
谁来给大家说说。
从这些故事、成语和谚语中,你对狼的感受是什么?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页 3 第1、疏通字句义。
(1)请说出你在字义或句义有疑惑的地方,让大家共同来解决。
(2)请你将课文再逐字逐句理顺一遍,并记住“缀”、“驱”、“窘”、“顾”、“苫”、“弛”、“瞑”、“洞”、“隧”、“寐”、“黠”等文言实词和“之”、“其”、“以”、“止”、“矣”、“耳”等虚词的意思。
(3)试用自己的话简述文章主要内容(能说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矛盾双方、故事的过程)。
2、探究思考。
(1)理清故事的情节(从屠户的角度来归纳)。
(2)揣摩屠夫当时的心理和狼当时的心态,并概括出屠夫的性格和狼的特性。
(3)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悟?(4)体会课文中对屠夫和狼的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的作用,以及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第二学时母狼的智慧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并理解母狼的性格特征,感受母狼的智慧。
2、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正确辨证的认识狼,进而学页4 第会一分为二的看待和处理问题。
体会狼作为动物所具有的人性的一面,全面认识狼的兽性与人性的和谐统一。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目标1、2学法指导:1、在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
2、抓住相关段落,分析并理解母狼的性格特征。
3、阅读相关“狼”的资料,结合人们对狼的普遍感受,重新认识狼。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查阅有关资料或合理并有效利用网上资源搜集有关狼的小故事。
2、自读课文,完成后面练习。
(1)、请你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gōu()火黏()稠叼()伺()机抹平()兜()(2)、填空课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
学习研讨(一)、导入页 5 第同学们,在刚刚学过的蒲松龄的《狼》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屠夫的形象。
虽然文章以“狼”为题,但作者通过这则故事更多地还是寄托了对人类智慧的赞美。
狼在文中不过是作为反衬人类智慧的一个对立面而存在的。
其实,狼作为一种动物,也有其兽性与人性的两面。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毕淑敏笔下那只母狼吧。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1、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作者是通过哪些例子来具体体现母狼的智慧的呢? (2)找出课文中感人肺腑的句子或语段,细细品位其中的韵味,并尝试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向大家阐述你对此的理解。
(3)概括出课文中母狼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2、探究思考:(1)比较蒲松龄《狼》与毕淑敏《母狼的智慧》中的狼,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2)蒲松龄《狼》中的两只狼,对于它们分工捕食的行为,你能从其中发掘出什么深意来?(3)老猎人说“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巩固练习根据你现在对狼的认识与感受,请你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页 6 第关于“狼”的小文章。
第三学时学习目标:1、更为全面地认识狼及其生存价值。
2、理解科学家和文学家对狼的态度的不同之处。
3、学会辩证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目标1、3学习指导:1、阅读资料时,要注意比较资料间的不同之处,注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2、要能从自然法则、人性的角度来认识事物。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狼”的不同资料,尤其是对于狼的不同认识。
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2、阅读课本P187~189中关于狼的资料,并将阅读后的感受写在下面。
学习研讨(一)导入(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三)合作探究页 7 第1、在先前学习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狼的情感倾向,无论是嘲讽狼还是赞赏狼。
而大家在阅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狼”词条的文段后,是否也发现这些科学家的文章中也带有感情倾向呢?说说你的看法。
2、应该说科学家们还是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看待狼这一动物的,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对狼仍然充满了恐惧与厌恶。
甚至有人认为:狼的食肉性、凶残性对人类以及家畜造成了不少伤害,应该把这种动物斩尽杀绝,让它从地球上消失。
你是如何看这个问题?你认为人类对狼应当是以猎杀为主呢,还是以保护为主? (注意结合P188资料3来思考哟!)3、阅读新闻,结合自己的认识发表观点:学校实施“狼”的教育,狼雕变为少年偶像--6月24日广州日报报道,昨日上午,一个狼群雕塑在深圳市南山区一小学揭幕,这组雕塑的底座上刻有说明:“东方似‘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
西方似‘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
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狼的性格剖析,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成为强者。
”该校校长表示,目前他们倡导的是对孩子进行“狼”的教育,建一座狼群雕塑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狼”的精神。
页 8 第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要不要学做一只狼?拓展延伸1、请写出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和谚语(看谁写的最多)。
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至少两点)。
泰肯等人认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人类甚至从狼群那里学会了许多和社会学有关的知识。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狼对于领地的意识是十分强烈的。
对于它们来说,属于自己的领地,是不能与其他动物一起分享的。
它们的这种天性,渐渐地被人类学会了。
当然,人类不可能像狼一样,用小便作为标记,来圈定自己的领地,而必须采用一些看得见的、相对持久固定的标记,作为自己领地的标志。
这些方法可能是摆放一些石块,或者是印上手印。
于是,人类渐渐形成了领地不可侵犯的意识,形成了最初的“领土”的观念。
不仅如此,那些用来标示地盘的标记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大约在四万年前,最终演变成了各种形式的早期艺术,如绘画等等。
同时,人类还效仿了狼群中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日后建立起了阶级社会。
而狼群在狩猎生活中的协作方式,也被人类学去,建立了人类社会最初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公共秩序,这也是人类种群能够在无情的自然选择面前战胜其他物种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然而,在与狼的共同生活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人类通过页 9 第与狼的和睦相处,学会了人类彼此间如何进行友好交往。
虽然人类具有本能的母子亲情,但是,最初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交往当中,还存在着许多障碍。
通过与狼的友好相处,人类学会了在群体生活中,以及在一群人和另一群人的交往中,友善地进行思想的和物质的交流,甚至是在各种族之间进行基因的交流。
可以说正是这种交流,才使我们人类能够取得今天这样伟大的成就。
(《师从于狼》)成语或谚语:阅读感受: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讨论和探究,我们对狼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请选取一个角度,从各种参考书和网络上进一步搜集资料,写一篇有关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
题目可从下面两个示例中任选一个,也可自定题目。
可以从以下角度畅谈:狼的生存能力狼的本领狼的思维方式狼的命运狼与人的关系狼的传说狼与自然的关系页 10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