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度博泊尔化工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印度博泊尔化工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 ②当局和工厂对MIC的毒害作用缺乏 认识。发生重大的泄漏事故后,根本没 有应急救援和疏散计划。事故当夜,市 长(原外科医生)打电话问工厂毒气的性质 ,回答是气体没有什么毒性,只不过会 使人流泪。

• 一些市民打电话给当局问发生了什么 事,回答是搞不清楚,并劝说居民,对 任何事故的最好办法是呆在家里不要动 。结果是不少人在家中活活被毒气熏死 。在整个事故过程中,通讯系统对维持 秩序和组织疏散方面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本课程是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 专业课程。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 每一个任务有明确的能力要求,学生 作品具有可展示性。

•课程考核评价
• 过程考核包括“素质(态度)、能力 、知识”。 • 成绩分为平时表现(30%)、作业( 30%)、期末考试(40%)。

•素质拓展 •方向比过程重要

• 据推测事故当时罐内压力至少达到 10MPa,温度至少达到200℃。 • (2)间接原因 • ①厂址选择不当。建厂时未严格按工 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没有足够的 卫生隔离带。建厂时,像磁石般的吸引 着失业者和贫穷者来到这里。

• 先后在工厂周围搭起棚房安家,与工 厂仅一街之隔,形成了霍拉和贾拉喀什 两个贫民聚居的小镇,而政府考虑到饥 民的生计而容忍了这种危险的聚民。结 果在这次悲惨的事故中,两个小镇在工 厂下风侧,故两镇居民死伤最多,受害 最重。

• (1)事故直接原因 610号贮罐进入大 量的水(残留物实验分析表明进入了450 ~900kg水)和产品中氯仿含量过高(标准 要求不大于0.5%,而实际发生事故时高 达12%~16%)。12月2日当用氮气将 MIC从610号贮罐传送至反应罐时没有成 功,部门负责人命令1人对管道进行清洗 。

• 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应把清洗的管 道和系统隔开,在阀门附近插上盲板,但 实际作业时并没有盲板。水进入610号贮 罐后与MIC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 这类反应在20℃时进行缓慢,但因为热量 累积,加之氯仿及光气提供的离子起催化 作用,加速水和MIC之间反应;
印度博泊尔化工安全生 产事故案例分析
2020年6月5日星期五
•课程整体设计
• 课程目标设计 • 总体能力(技能)目标: • 本课程是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 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保证化工 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熟 悉和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技术 ,并具备一定的安全事故处理技能。

• 农药厂的阿瓦伊亚医生说:“公司想 努力发出一个及时的劝告,但被糟糕的 通讯所阻断。在发生毒气泄漏的当日早 晨,我花了两个小时试图通过电话通知 博帕尔市民,但得不到有关部门的回答 ”。

• ③工厂的防护检测设施差。仅有一套安 全装置,由于管理不善,而未处于应急状态 之中,事故发生后不能启动。该厂没有像美 国工厂那样的早期报警系统,也没有自动检 测安全仪表。该厂的雇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卫 生教育,缺乏必要的自救、互救知识,灾难 来临时又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保障,因此事 故中雇员束手无策,只能四散逃命。

• 化工行业是危险源高度集中的行业, 化工生产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 、腐蚀、剧毒等状态和条件,发生泄漏 、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其 严重后果比其他行业一般来说要大。

• 1、素质目标: • (1)树立安全第一,珍惜生命,保护 环境的责任意识。 • (2)建立预防为主,严守规程,谨慎 小心,协作沟通的管理意识。

• 接触它的容器需用304号不锈钢和衬 玻璃材料制成。输送管道需用不锈钢或 衬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容器体积要大 ,盛装MIC量只容许占容积的一半。大 量贮存时应使温度保持在0.5℃左右。

• 3.事故原因 • 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 该厂MIC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设备、人 员素质、安全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 问题。
天空,顺着7.4km/h的西北风向东南方向
飘荡,覆盖了相当部分市区(约64.7km2)


• 在短短的几天内死亡2500余人,有 20多万人受伤需要治疗。据统计本次 事故共死亡3500多人。孕妇流产、胎 儿畸形、肺功能受损的受害者不计其数 。这次事故经济损失高达近百亿元,震 惊整个世界。

• 2.MIC的物理性质 • MIC是无色、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 ,相对分子质量为57,沸点为39.1℃, 20℃时的蒸气压为46.4kPa,蒸气密度 比空气的重1倍。它是生产氨基甲酸酯农 药西维因的主要原料。
•方向比努力重要 •方向比路径重要

•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的12.3事故是 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化工毒气泄漏事故。 其死亡损失之惨重,震惊全世界,令人 触目惊心。

•1.事故概况
• 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联邦
首府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农药厂
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有近40吨剧毒的甲
基异氰酸酯(MIC)及其反应物在2h内冲向

• ④管理混乱。工艺要求MIC贮存温度 应保持在0℃左右,而有人估计该厂6l0 号贮罐长期为20℃左右(因温度指示已拆 除)。安全装置无人检查和维修,致使在 事故中,燃烧塔完全不起作用,淋洗器 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随意拆除温度指 示和报警装置,坐失抢救良机。交接班 不严格,常规的监护和化验记录漏记。

• 而且氯离子腐蚀管道(新安装的安全阀 排放管不是不锈钢而是普通钢),使其中 含铁离子等催化MIC发生聚合反应也产生 大量的热,加速水与MIC之间反应。使 MIC蒸发加剧,蒸气压上升,产生的二氧 化碳也使压力上升。故这类异常反应到后 来愈来愈烈,导致罐内压力直线上升,温 度急骤增高,造成泄漏事故发生。

• 2、能力目时正确处理,并 能进行调查、分析、写出事故分析报告 。 •(3)能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对岗位生 产装备(装置)提出技术改造方案。

• 3、知识目标: •(1)了解化工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形 式,熟悉劳动保护相关知识及相关法律 法规。 •(2)掌握相关安全事故产生与防止的 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知 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