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揭密试卷命制过程共16页文档

揭密试卷命制过程共16页文档

揭密试卷命制过程揭密试卷命制过程绥化普高联校复制揭密试卷命制过程一、命题目的命题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命题是指对考试试题的命制,广义命题则还包括由试题组合成试卷。

这里采用广义命题观,即命题系指试题和试卷的命制和编辑。

命题的目的就是命制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它必须符合考试目的,满足试卷、试题的质量指标要求。

二、命题组织及工作程序1、命题组编制测评考试的命题双向细目表及能力和情感目标考查说明。

然后命题组成员各自据之编写试题、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草稿。

命题组应对试卷草稿进行认真论证,从中筛选出用于组卷的试题,然后编辑试卷初稿。

与此同时,应编制相应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初稿。

2、命题组应对试卷初稿进行试测试评,试测人员由命题人员或合适的学生担任。

根据试测结果,命题组再进行修订工作,最后拿出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及试卷双向细目表定稿。

3、命题组组长将试测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和试卷双向细目表、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定稿一并交科负责人,并填写传递卡有关栏目完成交接手续。

命题组长负责保存除移交审卷组的文档外的一切有关书面文档。

三、命题的总体要求1、符合测评考试目的的要求。

按照对测评考试分数解释依据的不同,考试可分为参照常模性测验和参照目标性测验两种。

参照常模性测验适合于选拔性测验,如升学、竞赛、升学练兵考试。

参照目标性测验适合于达标性测验,如期中、期末考试和毕业会考等。

2、符合测评考试的难度要求。

考试难度要求有两项。

其一是试题的难易程度,由易度指数衡量,易度指数越大,试题越容易。

其二是试题的难度分布,即按试题的难易程度将试题分为容易题、中难题、难题三类、三类题的比例分配要符合要求。

对于学科考试,参照目标性测验的易、中、难题比例一般为6:2:2到8:2:O,及格率一般为75~90%,优秀率一般为10~20%,参照常模性测验的易、中,难题比例一般为3:5:2到2:5:3,成绩分布大体呈正态分布。

3、遵从命题双向细目表。

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规定考试范围和认知目标的二维表格,表的纵向竖直栏规定测验的范围和内容,表的横向水平栏规定考试对认知目标或难度水平的要求。

下表是命题双向细目表样表。

表中A、B,C对应于易、中、难三个难度水平,所列数字是指具有给定难度的对应章、节或知识点在试卷中的权重,是确定考试时问及试题数量和分数的依据,权重可以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教学时问及其它因素确定。

该表的纵向合计表示试题的难度分布,横向合计表示考试范围和内容的比重。

编制试卷时,可在保证基本符合总的权重分配条件下,灵活调节表中个别项目的权重;与此同时,试卷内容要有良好的代表性和充分的覆盖率,各部分内容的比例要适当。

表3.1命题双向细目表样表范围知识点难度水平合计章节ABC第一章第一节●12 39○235★1 1第二节☆2 29◎◎◎◎◎◎33◇◇◇◇◇◇4 4第三节◆◆◆◆◆◆2 211□□□□□□2 2■437综合666合计218153535第二章合计6020100100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的步骤如下:(1)由测验时间决定总得分点。

例如,测验时间为loo分钟,按两分钟完成一个得分点计,总共有50个得分点。

(2)根据测验性质和考生实际水平进行难度水平的得分点比例设计,即横向设计。

例如,学科参照目标测验的三类试题分数按易:中:难=6:2:2分配,总得分点数为50,则容易题的得分点数目为50×60%=30,中难题和难题的得分点数目都是50×20%=10。

(3)根据知识内容的重要性,综合性程度和课时数进行测验范围、内容的得分点比例设计,即纵向设计。

例如,测验内容为两章,两章的课时比为4:6,则其得分点之比也为4:6,于是第一章有50×40%=20个得分点,第二章有50×60%=30个得分点。

如第一章有三节,按照课时和内容的重要程度,三节得分点比例为4:4:2,则其得分点数目分别为20×40%=8,20×40%=8,20×20%=4。

如第一节有三个知识点。

各知识点的重要性综合性相同,则其得分点比例为1:1:1,于是第一节三个知识点分到的得分点数均为8/3个。

(4)根据横向和纵向设计结果,将得分点分配到已确定的考试项目中去。

例如,第一章第一节的总得分点为8,赋予第一个知识点8/3个得分点,其中容易题和中难题各4/3个得分点,赋予第二个知识点中难题8/3个得分点,赋予第三个知识点容易题813个得分点。

如此逐点赋值,直到把得分点赋予所有知识点的不同难度水平(当然允许赋予某个或某两个难度水平零值)。

这里的约束条件是每个难度水平的得分点纵向和应等于横向设计时所分配的得分点数目。

例如,易、中、难三类试题横向设计时所分配的得分点数目与纵向求得的各项目得分点之和都应是30、10、10。

如不满足此条件,则须进行调整,直到满足为止。

(5)用得分点总数除各项目得分点,即得到各项目的的权重。

例如1个得分点的权重为1150=0.02。

至此,命题双向细目表初步编制完成。

根据权重和试卷满分即可求得各项目的分数。

例如,满分为150分,则权重为0.02的项目,其分数为3分。

如果一道A难度题的分值为3分,则权重为0.02的项目对应于一道A难度的题,分值为6分的项目为两道A难度题,如果一道c难度题赋予9分,则权重为0.06的项目只对应于一道c难度题。

如果没有权重为O.06的项,就或者不编制9分的C难度题,或者调整命题双向细目表,例如将对应一个知识点的几个低难度项目合并为一个权重为0.06的项目。

将题量、题分调整得既符合考试目的,又满足考试时间要求,命题双向细目表即告完成。

4、符合能力和情感目标考查说明。

通常将能力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等;另一类是特殊能力,即完成某项特殊任务的能力,如试验能力,绘画能力,运算能力、演奏能力、表演能力、文学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智力是各种一般能力的综合,它包含于能力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目的就是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考试不仅应考查掌握知识的情况,更要突出能力考查。

设置能力和情感目标考查说明的目的是要弥补双向细目表在考查能力和情感目标方面的不足,它应明确规定本次考试要考查哪些能力和情感目标,以及如何考查这些目标,特别要注意下列问题。

(1)所考查的能力种类和水平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并适应考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2)应规定采用能力立意和问题立意的试题比例或数目。

(3)应规定突出考查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试题的比例或数目。

(4)试题的情感目标不是必设内容,设置要实事求是,不可牵强附会。

四、试题的题型l、按难易程度分类的题型及其命制要求。

(1)容易题。

这类题旨在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一般约占全卷分值的60%(参照目标性测验)或30%(参照常模性测验)。

难度水平相当于课本的练习题,易度指数约为0.65~0.80。

为了使教学遵循大纲和教材,60"一70%的容易题应是教材的原题或改造题,每题只涉及一个知识点或一项技能,只须一、两步即可完成。

(2)中难题。

这类试题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对能力进行考查,对中等生和优等生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这类题涉及到两个以上的知识点或两项以上的技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新颖性,一般约占全卷分值的20%(参照目标性测验)或50%(参照常模性测验)。

难度水平相当于课本例题或习题,易度指数约为0.45~0.60。

(3)难题。

这类试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最重要知识或技能的能力,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新颖性,旨在区分优等生。

这类试题不能太难,对于参照常模性测验,约占全卷分值的20%;对于参照目标性测验,通过率约在30一40%,也大约占全卷分值的20%。

难度水平相当于课本总复习题中的最难题目,易度指数约0.25~0.40。

2、按评分特点分类的题型及其功能和特点。

(1)客观题。

客观题因其评分客观而得名,不同的评分者各自独立评分,所评结果基本一致。

客观题适合于考查识记、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等层次的认知目标,而不适于考查综合、评价层次的认知目标。

客观题答案明确、回答简便,便于保证考查内容的覆盖率,而且备有明确的标准答案,评分准确、简单、可靠。

但客观题较难编制,耗时较多;考生成绩易受其阅读能力的影响;难以排除考生对试题的随机猜测;没有解题过程,不利于揭示考生的出错原因。

常见的客观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是非题、填空题、配对题、排列题等。

(2)主观题(非客观题)。

主观题型主要有作文题、论述题、自由反应题等。

作文题与论述题合称论文式试题,适于考查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尤其适于考查综合、评价层次的认知目标。

论文式试题易于编制,省时省力,有利于鼓励考生组织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因没有明确答案,难于评分,不易保证内容效度。

此类题难于回答、解答耗时费力,因此题量不能太多,知识的覆盖率不能太大,不过考生易以含糊的叙述掩盖其知识的缺陷,成绩易受考生写作能力的影响。

五、试题的编制1、客观题的一般编制原则A、尽量降低试题的阅读难度和词语难度,不人为设置阅读障碍。

B、试题必须有专家认可的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

C、试题只涉及考查范围和内容的重要方面,而不是琐碎问题。

D、每道试题必须自成一体,不应把前题答案作为后题的解题条件。

E、避免偏题、怪题。

F、提出的问题应内涵明确,外延清晰,没有歧义。

2、选择题: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组成。

题干可用不完全陈述句,也可用直接疑问句。

选项由应选项和干扰项组成。

干扰项旨在干扰考生的选择,诱使那些不具备相应知识或能力的考生做出错误的选择。

(1)选择题的优点及功能A、适用于考查不同层次的认知目标,除可考查"知识"层次的目标外,也可考查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等复杂的认知目标。

B、多选题可降低随机猜测对测验成绩的影响,提高测验信度。

C、有诊断学习困难的功能,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D、如果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优,其它选项具有部分正确性,这样的选择题叫最佳选择题,它可以处理不属于非错即对、非此即彼之类的问题,而其它客观题却不适于考查这类知识。

(2)编制原则A、题干意义要完整、明确。

检查题干意义是否完整明确的方法是置选项于不顾,看题干意义是否完整。

例如,题干为"一种化合物",如不看选项,显然无法确定如何答题,因此其意义不完整。

如题干为"一种化合物的溶液能够导电,则此化合物是"则不看选项也知道该题的确切含义。

B、题干的陈述要简明扼要,避免使用不必要的修饰词和过分复杂的句子结构。

题义含混是这类题中最易出现的错误,避免此类错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简明扼要地叙述题干。

句子结构过于复杂、修饰词过多常会使测验变成阅读能力的考查,不利于达到考查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