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破解瓶颈制约推进园区攻坚

破解瓶颈制约推进园区攻坚

突破瓶颈难关推进园区攻坚
谭红日
今年,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园区攻坚战”对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极具针对性。

如何抢借这股东风,加速园区建设与发展,搭建好工业发展平台,是茶陵经济开发区组织园区攻坚工作的落脚点。

上半年,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在攻克长期以来影响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和难关上大胆尝试,通过建立新机制,出台新举措,取得了攻坚克难阶段性成效,有力地推进全县园区攻坚战役顺利铺开。

一、突破体制束缚,健全管理职能
当前,在机构体制上束缚和制约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按现行管理体制园区还不能完全独立行使区内社会事务管理权限,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或依附于政府的行政执法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由于“隔河搭桥”,存在着对入园项目建设行政审批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影响园区项目建设;二是受利益格局大调整影响,园区在征地、建设过程中,经常发生周边村民到园区阻工、闹事现象,为此,耗出园区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影响园区建设速度。

三是个别行政执法单位隔三差五到园区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影响园区发展环境。

针对这种困状,自去年来我们经认真调研,报请县委、县政府批准,推行以下新举措解决上述难题。

一是建立全程
委托代办制。

明确有关部门在园区内所行使的管理职能,由管委会代为行使;开发区成立“企业服务中心”,落实专人承担为企业全程代办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具体工作任务,兑现“一站式”服务承诺,企业老板无须与审批部门打交道。

二是创建特派员联络制。

明确相关单位要向开发区派驻特派员,其工作职责就是代表本单位履行好服务于园区攻坚各项工作,开发区向特派员实行工作联系交办单制度。

特派员自接到工作联系交办单,要按工作联系交办单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交办的工作。

三是建立“无费区”管理制度。

明确凡进入园区进行检查执法,必须向开发区管委会书面申请,经开发区主要领导同意,凭批示件在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陪同下方可进入园区企业检查。

严禁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对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收取的费用,由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代收代缴,确保企业“静营期”政策落实。

四是建立政绩考核机制。

县委明确把园区建设相关单位支持园区工作纳入该单位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占全年目标管理10%分值。

年初由开发区制定考核方案,年终由开发区会同组织部进行考核。

五是启动“园政合一”建设,扩大园区管理范围。

明确将开发区所在下东乡适时时成建制划归开发区管理,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模式。

明确开发区对龙下工业园、平虎工业园、石材工业园、汉背有色金属园、思聪物流园的实行统一领导与管理。

将各园区所在乡镇乡镇长纳入开
发区管委会班子成员管理。

二、突破资金难关,加快项目建设
建设资金是园区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园区建设的首要难题。

园区建设资金靠向县财政要,县财政投入有限;靠向上级主管部门争资,计划指标有限;靠项目包装融资,各项证照手续要求齐全,银行部门审批极严。

唯一办法唯一出路就是用足用活省委、省政府[2009]4号文件精神,创新园区土地开发,发挥园区“造血”功能。

近些年来,随着贯穿于园区的衡炎高速竣工通车,泉南高速、衡茶吉铁路的开工建设,茶陵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突显,发展潜力巨大。

加之,我们在早几年前就前瞻性地完成了高速公路互通位置、衡茶吉铁路客货运站中心位置的土地征购,贮备了一定数量的用地,并规划预留了项目的发展空间。

探寻组织实施园区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的时机成熟。

今年我们借“园区攻坚”机遇,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力荐,请求给予园区土地政策支持,并将陶瓷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列为全县今年要做的十件实事。

经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现同意划拨600亩土地,交由开发区经营开发公司进行土地商业运作,筹集园区建设资金。

目前,经营开发公司正在着手启动带项目的土地商业运作招拍挂方案。

计划筹资4亿元,通过市场运作投入在高速与园区连接的互通位置建集约用地的开发区综合服务大楼及园区休闲广场、步行街,并全力加快产业
承接物流园的小企业孵化器、陶瓷产业园、有色金属园和物流中心的路网、管网、通讯网络及配套绿化、亮化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园区硬件投资环境,提升园区形象。

三、突破土地制约,强化办证调规
园区的土地报批办证工作是制约园区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

过去,我们往往是引进一个在建项目,企业建成投产多年,但用地办证是久拖未办。

究其原困,是过去对办证工作的理念和程序上出现错位。

今年,我们经冷静和理性分析,决定彻底改过去“先建后批”为“先批后建”,走规范化的用地办证工作路子。

一是自觉加强对攻坚项目的用地报批工作。

今年是开发区的项目“大建设”之年,组织园区攻坚的建设项目众多。

为此,上半年我们成立了专门领导班子,切实加大了对这批项目的用地报批工作力度,走“报(资料上报)、批(省、市审批)、征(组织征地)、供(带项目招拍挂)、用(项目用地)”规范化的用地办证工作路子,力争所有建设项目的用地都得到及时报批,用地手续合法合规,经得起上级的检查。

二是加大做好园区扩区调规工作。

我县是2003年开始启动园区建设,历经多年建设,原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审核通过的区划已不适应现在形势发展需要,园内企业安置基本饱和。

自2008年开始,我县着手启动了占地8平方公里产业承接物流园扩区建设。

近期,省发改委已下文,正式启动了自2003年以来一直冻结的开发区扩区和
调整区位工作。

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结合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扩容提质建设规划和全县土地利用规划,迅速准备好各种资料,聘请国内重量级单位科学制定好茶陵经济开发区的扩区和调整区位规划,按要求组织好扩区调规申报工作,以便使开发区整个工业建设用地得到省政府批复和确认。

四、突抓产业建设,强化园区招商
我县在计划经济时代,曾有过主打工业产品如茶陵县喷灌机械厂生产的“雨蛙”牌喷灌机、火田镇阀门厂生产的水阀门,当时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一定声望和名气,有过辉煌时代;后由于改制和互相残酷竞争,前后都错过和丧失了做大做强、形成产业的机遇。

当前,工业基础底子薄,产业建设落后是我县县情。

突抓产业建设,加快发展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自园区攻坚战打响来,在抓产业建设上开发区主要采取了一是扶优扶强。

全力支持贵派电器、粤港针织、东信棉业、龙华畜牧、华盛陶瓷做大做强,支持贵派电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支持各企业争创业内品牌。

二是科学定位。

在开发区继续做大做强原棉纺针织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同时,在产业承接园着重打造建筑陶瓷、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和物流产业,对管理的“五园”着重建设“特色园区”。

三是招大引强。

充分发挥我县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生产建筑陶瓷原料以及交通区位优势,加快投资4.28亿元的湖南有色
金属集团下属湘东钨业总部搬迁落户产业承接园,建好“阜仙有色金属园”。

积极与省高管局协调,力争在开发区启动衡炎、泉南两条高速交汇的物流中心建设。

全力做好5月份在广东佛山由市委、市政府承办的为茶陵陶瓷产业园召开的承接陶瓷产业转移的专题招商会工作,积极引进对接意向投资10亿元的广东佛山会得龙陶瓷有限公司落户陶瓷产业园。

(作者系茶陵县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