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两者的区别
2)代 理的对象不同; 3)代理的法律依据 不同。
二 、 法定诉讼代理人
(一)、法定诉讼代理概说
法定诉讼代理人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发生的诉讼代理 适用范围:代理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
人进行诉讼;代理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后果的精神病人进行诉讼。
法定诉讼代理的特点
三、 委托诉Βιβλιοθήκη 代理人 (一)委托诉讼代理概说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根据被代理人的授权委托而发生的诉
讼代理,称为委托诉讼代理。接受被 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代为进行诉讼活动 的人,称为委托诉讼代理人。
委托诉讼代理的特点
诉讼代理权基于委托人的授权而产
生。 、诉讼代理事项和诉讼代理权限,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由委托人决定。 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均有诉讼行为能 力。
适用转委托诉讼代理应当注意的问题
1、在转委托诉讼代理中,转委托诉讼代
理人仍然是原委托人的诉讼代理人,而 非转委托人的诉讼代理人,因此,诉讼 代理的法律后果仍归属于原委托人,而 不能归属于转委托人;
2、发生转委托诉讼代理时,应由原委托
人与转委托诉讼代理人就转委托代理事 项另行签订诉讼代理合同; 3、发生转委托诉讼代理时,应当书面告 知法院,即向法院递交转委托代理事项 的授权委托书,并由法院通知对方当事 人。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
限和诉讼地位
法定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
法定诉讼代理人的诉讼地位
(三)、法定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和
消灭
法定诉讼代理权取得的方式 法定诉讼代理权消灭的原因
(四)解决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
诿诉讼代理责任的方法
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诉讼代理
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 代为诉讼
(六)关于代理离婚案件的特别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62条对离婚案件的代
理作了如下特别规定:“离婚案件有诉 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 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 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不同点: 1、产生的基础不同。 2、代理或代表的对象不同。 3、法定诉讼代理人不能被其所代理的当事人更换; 法定代表人可以被其所代表的当事人更换。 4、法定诉讼代理人与其所代理的自然人是代理与被 代理的关系;法定代表人与其所代表的法人不是 两个独立的主体,他们之间不存在代理与被代理 的关系,法人是拟制的,其权利能力必须通过法 定代表人来体现。
(四)委托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变更、解 除和消灭
(五)关于转委托诉讼代理
含义:所谓转委托诉讼代理是指委
托诉讼代理人接受代理诉讼的委托 后,在诉讼过程中,依照法定程序 又将诉讼代理事项的一部分或者全 部再委托他人代理。
条件:1、转委托人须有合法的诉讼
代理权;2、须是转委托人基于特殊 原因不能或者不便履行诉讼代理职 责;3、须取得委托人的事先同意或 者事后认可;4、须转委托诉讼代理 人具有诉讼行为能力;5、转委托代 理的权限不得超越委托人原来授予 的权限。
一致性 分离性
二、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能力
(一)诉讼行为能力的概念
诉讼行为能力,是指当事人能够自 己实施诉讼行为、行使诉讼权利和 履行诉讼义务的资格,它又称为诉 讼能力。 (二)诉讼行为能力与民事行为能 力的关系
诉讼行为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诉讼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无诉讼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
第四节 民事诉讼代理人
民事诉讼代理制度概说 法定诉讼代理人 委托诉讼代理人
一、 民事诉讼代理制度概说
(一)本质和内容
概念:以当事人的名义,在法律规定
诉讼代理制度的本质和内容
或者当事人授权的范围内,代理当事 人一方进行诉讼活动,称为诉讼代理。 本质:是当事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民事 权益,而借助他人帮助获得司法保护 的一种诉讼制度。
(二)、诉讼代理人的概念、
特征和种类
1、概念:以当事人的名义,在
一定权限范围内,为当事人的利 益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 代理人。 2、诉讼代理人的特征
3、诉讼代理人的种类
民事诉讼法规定:分为法定
诉讼代理人和委托诉讼代理 人两种
(三)、民事诉讼代理人与民事代理人
1)代理的内容和后果不同;
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承担诉讼。 2、诉讼进行中,一方当事人为法 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民事主体资格消 灭的,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主体承 担诉讼。 3、诉讼中当事人转移其实体权利 义务,可以引起诉讼承担。
第三节
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
(一)诉讼权利能力的概念
诉讼权利能力,又称诉讼法上的权 利能力或当事人能力,指可以作为民 事诉讼当事人的能力或资格。 (二)诉讼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 的关系
(一)正当当事人的概念
正当当事人,是指当事人就特定的 诉讼,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成为原 告或被告,因而受本案判决拘束的 当事人,也称为当事人适格。 (二)正当当事人的作用
二、确定正当当事人的标准
(一)管理权
(二)诉的利益
三、当事人的更换和诉讼承担 当事人的更换:在诉讼过程中,人民 法院发现起诉或应诉的人为非正当当 事人的,通知有关的正当当事人参加 诉讼,而要求非正当当事人退出诉讼 的一种活动。
二、当事人的确定和当事人的
称谓
(一)当事人的确定
从程序当事人概念出发,对当事 人的确定,都应摒弃实体法或适格 当事人标准,而根据起诉状载明的 当事人判断和确认某个具体诉讼当 事人。
(二)当事人的称谓
因审级和程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 称谓。(例如:一审中为原告、被告)
第二节
正当当事人
一、正当当事人的概念和作用
代理权产生的基础特殊; 代理的对象特殊; 代理人的范围特殊。
法定诉讼代理人与法定代表人的异同点
相同点: 1、两者的代理权或代表权都是根据法律的规 定发生的,而不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 2、两者都以被其所代理或代表的当事人的名 义参加诉讼活动,而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参加 诉讼活动。 3、两者行为的后果均归属于被代理或被代表 的当事人,而不由代理人或代表人承担。
(二)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和人
数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律师 当事人的近亲属 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
推荐的人 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 讼地位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委托人的授
权。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诉讼地位:具有独立诉 讼地位的诉讼参加人
诉讼承担
在诉讼进行中,因发生了法定事由,
一方当事人将其诉讼权利转移给案 外人,由该案外人继续原当事人已 经开始的诉讼。
诉讼承担有四个前提条件:一是原当
事人系正当当事人;二是诉讼正在进 行中;三是出现了特定的事由;四是 承担者与被承担者存在特定的关系。
诉讼承担的事由
1、诉讼进行中当事人死亡,由继
第五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和诉讼 代理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当事人的界定 正当当事人 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当事人的更换和诉讼承担 诉讼代理人
第一节
当事人的界定
一、当事人的概念和特征
(一)当事人概念界定的演变 1、利害关系当事人概念 2、权利保护当事人概念 3、程序当事人概念 (二)当事人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