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高考历史典型易错题解题分析(6):世界文化

新课标高考历史典型易错题解题分析(6):世界文化

新课标高考历史典型易错题解题分析(6)世界文化史例76:“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

下列人物与其评价不一致的是A.泰勒斯—一西方的“哲学之父”B.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柏拉图——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D.康德——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误区警示】本题学生错选的原因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

尤其是对“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与“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人物极易混淆。

【解题分析】C 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练习76: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现代奥运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

这种核心价值观源于:A.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B.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C.古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 D.苏格拉底把研究的对象从社会转移到人身上例77:“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误区警示】本题学生易错选D。

原因是未能读懂材料,只凭材料中的教会就感性的判断是宗教改革的内容。

【解题分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在中世纪欧洲,人们对教会垄断文化和一切观点的不满,应该是文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说的话。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练习77:成语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下列能体现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成语有:A.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张扬个性思想开放B.禁欲苦行以人为本言论自由追求享乐C.张扬个性麻木顺从神权至上追求享乐D.压抑人性麻木顺从愚昧迷信神权至上例78: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误区警示】本题学生易错选C。

本题看似简单,但是如果审题不清,极易把第一个“权威”理解为是马丁·路德。

【解题分析】此题只要认真读题,“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他应指马丁·路德,而权威则是罗马教皇。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练习78: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例79:《鲁滨孙飘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

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误区警示】本题学生易错选A项。

原因是对材料要表达的意思不甚了解,到底是选A还是选C拿捏不定。

【解题分析】注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启蒙思想的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所以《鲁滨孙飘流记》正是反映了启蒙思想。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练习79:“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

“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是多么一件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思维着的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惟一尺度”例80: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后者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突出表现在()A.反对教会的权威 B.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C.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D.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误区警示】本题学生易错选C项。

错选的原因是对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区别认识不清。

【解题分析】文艺复兴局限在对教会神学的批判上,没有提出新的构想;启蒙运动不仅批判旧的专制制度和教会神学,更提出了关于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构想。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练习80: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A. 三权分立B. 人民主权C. 天赋人权D. 社会契约论例81:“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已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C.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误区警示】本题学生易错选C项。

原因主要从材料中获取“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便认为C项更为贴切;再者对教材中牛顿经典力学的历史意义记忆不清,导致出错。

【解题分析】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使得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为法国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练习81:沃尔夫在1935年写道:“(它)公认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

”他所指的著作是A.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B.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D.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例82: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

下面的一句话可以最恰当的解释人们的这种做法A.他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了的力学体系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C.他和牛顿一样,在科学上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忍不拔的探究精神D.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误区警示】本题是程度选择题,要求学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中找出一个最佳选择项。

本题学生易错选C项,错选的原因是对牛顿力学和达尔文进化论影响的共同点认识不清。

【解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比较容易判断出A、D两项是错误的,而C项是科学家所共有的品质,并不能构成题干要求的原因。

牛顿的力学体系使人们对宇宙有了科学的认识,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而达尔文进化论否定了上帝造人的学说。

所以答案选B.【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练习82:他的著作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指的是谁的哪一部著作A.林耐的《自然系统》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达尔文的《人类的起源》例83:“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建立了生物进化论C.瓦特改良蒸汽机 D.电的发现及广泛应用【误区警示】本题学生易错选C项。

原因是对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时间记忆错误。

【解题分析】材料强调科学在19世纪末推动着工业的进步,这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即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之一,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在18世纪,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练习83: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让遍布四川各地的供电网络遭受到毁灭性得破坏。

抗震救灾、灾后重建都离不开充足的电力供应。

人类用电的梦想能够成为现实主要得益于A.瓦特 B.法拉第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例84:“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这是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对某一获奖作品的评语。

这一作品是()A.《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B.《西风颂》C.《等待戈多》 D.《人间喜剧》【误区警示】本题错选的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对教材中这句评语关注不够。

【解题分析】贝克特因《等待戈多》一剧而获得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练习84:《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是荒诞剧的代表作家,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反映的是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人们的生活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例85: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完成《英雄交响曲》时,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

后来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撕掉了,并在同年10月出版时改写成这样一个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A、民主主义情怀B、现实主义创作态度C、民族主义情怀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误区警示】本题学生在A与C两个答案间取舍不定。

原因是不理解拿破仑称帝这一现象在贝多芬看来是专制独裁的表现。

【解题分析】贝多芬生逢启蒙与革命的年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奠定了他追求平等、正义和个性自由的世界观。

贝多芬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这正是他民主主义的反映。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练习85: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视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共和制度的确立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例86:“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

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

”这段材料表明电影的出现对美国青少年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是A.电影成为美国青少年重要的娱乐方式B.电影是对美国青少年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C.电影对青年的生活方式具有引导作用D.电影提升了美国青少年的审美情趣【误区警示】本题属程度选择题,考查学生对选项的辨析和比较的能力。

学生易错选A项或B项,错选A是把材料的叙述简单理解为是娱乐方式;B项说法有一定道理,导致学生错选,但本题要求“最为重要的影响”,B应从属于C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