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古诗两首

3.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背诵《望洞庭》。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游玩时愉快的心情。

【活动方案】
活动一:读诗文
1.自由朗读《望洞庭》,将“螺”这个生字读准,记住字形。

2.组内轮流读古诗,正音。

3.用本组喜欢的方式展示,比比哪个组读得准确又响亮。

活动二:明诗意
1.默读《望洞庭》,在图中找出“青螺”的位置。

结合插图和下面关键字的意思想想诗的大意:Array
①“和”:和谐,融为一体②“镜”
③“未”:没有④“遥”:远
2
3.展示质疑。

活动三:悟诗情
1.读资料,并联系诗句想想《望洞庭》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刘禹锡,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给后人留下了《乌
衣巷》、《西塞山怀古》、《望洞庭》等著名诗篇和《陋室铭》等经典散文。

他的山水诗朴素
优美、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表达了对秀丽山水的热爱和自己游玩时愉快的心情。

2.全班交流,朗读、背诵全诗。

【检测反馈】
1.解释带点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未:
句意:
2.这首诗中前两句把比作。

后两句诗人把比作,比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峨眉山月歌》。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李白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活动方案】
活动一:读诗文
1.自由朗读《峨眉山月歌》,读准生字,记住字形。

2.组内轮流读古诗,正音,注意朗读节奏。

3.用本组喜欢的方式展示朗读。

活动二:明诗意
1.默读《峨眉山月歌》,结合下面关键字的意思和插图想想诗的大意。

①“发”:出发②“君”:指人的尊称,这里指友人③“下”:顺江而下
2.组内先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相互纠正、补充。

3.展示质疑。

活动三:悟诗情
1.想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白怎样的情感?你从哪个字体会到诗人的这种情感?
3
【检测反馈】
1.默写《峨眉山月歌》,将字写正确、美观。

峨眉山月歌
,。

,。

2.解释带点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发:下:
诗句的意思:
巩固提升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ònɡ tínɡ húɡuānɡ tán miàn yáo wànɡ qīnɡ luó
()()()()()
ã mãi pínɡ qiānɡ qīnɡ xī sān xiá yú zhōu
()()()()()
二、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入括号内:
hã hâ mó mò fā fà
1.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2.大提琴与小提琴的琴音好像一唱一和.(),十分婉转动人。

3.过去想吃面条,就得用磨.()子一点点地把小麦磨.()成面粉。

4.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警察叔叔来了!
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两相和,潭面无风。

山水色,里。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四、根据课内外阅读填写李白的名句。

飞流直下,疑是银河。

两岸猿声,轻舟已过。

孤帆远影,唯见长江。

五、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象,再写下来: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李白与月亮
不少诗人对月亮十分偏爱,“诗仙”李白也对月亮情有独钟,留下了《静夜思》、《月下独酌》、《关山月》等不朽的诗篇。

在《峨眉山月歌》中,李白还把月亮当做自己的老朋友呢。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

据说,每逢腊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面看,倒映在水里的月亮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李白的佳话。

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这天碰巧是腊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一人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

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

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

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

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

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

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

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1.用短文中的话说说“情有独钟”的意思:。

2.哪些句子是具体写李白爱月亮的?用“﹏﹏”在文中标出。

3.用简洁的话概括短文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在记忆的宝库里搜索一下,写写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至少三句,越多越好!
,。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