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对全国31个省份273个村庄3829家农户家庭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农村人情消费支出近年来剧增,多数农户的单次人情支出金额在300元以上,年平均人情支出为5297.47元。
农村地区铺张浪费、炫耀攀比等人情消费现象屡见不鮮,农民仍面临着种类繁多的人情消费,陷入“人情怪圈”。
一位片民感慨地说:“现在人情消费特别高,要是一年没挣到什么钱,都不敢回老家。
”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春节是亲人团聚、共享天伦的日子。
然而,不少人不敢回家过年,原因不全是没时间、购票难等等,而是农村名目繁多的人情消费让他们心里发怵。
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呢?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和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高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来源】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课改班)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莫让人情消费阻挡回家的路
日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对全国31个省份273个村庄3829家农户家庭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农村人情消费支出近年来剧增,农村地区铺张浪费、炫耀攀比等人情消费现象屡见不鲜,农民仍面临着种类繁多的人情消费,陷入“人情怪圈”。
一位村民感慨地说:“现在办喜事的特别多,要是一年没挣到什么钱,都不敢回老家。
”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元旦假期是亲人团聚、共享天伦的日子。
然而,不少人不敢回家过年,原因不全是没时间、购票难、怕催婚等等,而是农村名目繁多的人情消费让他们心里发怵。
据该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农民的人情支出,主要包括嫁娶、生子、升学、丧葬四大类,且多数农户的单次人情支出金额在300元以上。
被调查的农户2016年平均人情支出为5297.47元,这样多的人情消费,令人诧异。
婚丧嫁娶办宴席,过去在农村是正常的人情往来,兼具群体互助的性质。
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落后的时候,婚丧嫁娶这种大事,仅靠一家难以完成,每户送点礼钱就可以帮助其渡过难关。
这种原始互助的形式,不仅增进了乡邻的情谊,更见证了浓浓的乡愁。
然而,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正常的人情往来附着了“消费”的概念,脱离了礼轻情意重的本质,甚至歪曲了“礼尚往来”的传统。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农村地区,许多人把人情与金钱划上了等号,把红包的厚薄当成衡量感情深浅的标尺,使得攀比之风日盛。
送的红包数额越来越大,长此以往,人情往来俨然演变成一种沉重的“人情债”。
就如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天柱县石洞镇红坪村农民杨爱东说,吃酒席随礼已经成为不少农民的沉重负担,“在外打工三万三,回家吃酒荷包干”。
事实上,人情本该是人情,消费就应是消费。
人情是不计回报的情感表达,消费则是一种计算投入和产出的趋利经济行为。
人情,贵在有礼有节,正所谓“礼者,理也”。
没有理的约束,人情就容易流于偏私,礼节也就可能变形。
因此,要使人情往来回归感情的取向,就必须祛除趋利的“人情债”思维,破除炫耀攀比的不良心态。
要想摆脱“人情怪圈”,就要求各级政府要深入宣传和倡导重情轻礼的价值观,引导农民正确对待人情往来。
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村规民约的作用,引导村民厉行节约、革除攀比陋习。
党员干部也要带头示范,积极作为,从上至下营造清新的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