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读李清照不知不觉恋上了李清照,读李清照,读她的忧伤,读她的潇洒,读她的情到深处人憔悴……读李清照的善感,读她的坚韧,当风雨袭来的时候,她依然挺立!读“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读她的焦虑、她的忧愁。
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读她的英勇、她的豪迈气概。
读“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读她的孤寂。
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她的闺愁,读她的欲罢不能。
读“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读她的天真无邪。
读“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读她的美丽自信。
读“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她的离愁别绪,读她的难舍难分。
读“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读她的忧国忧民,读她的大女子胸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读宋代最伟大的女词人,读她巾帼之淑贤,读她须眉之刚毅;读她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读她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我寻寻觅觅,却如何读懂她……悠长的岁月之河,却无法隔阻我对于那一缕香魂的幻想。
顺流而上,便能看到那个娇俏又捎带些许任性;时而阴柔敏感,时而刚劲豪迈的女子。
她仿佛从未离开过这滚滚红尘,在自己的文字里,这个奇女子得到了永生。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荡着秋千的少女第一次见到未来夫君时,羞涩、好奇、多情,在这里以一个回头嗅梅的姿势,用寥寥数笔勾画得栩栩如生。
她总是能将真实的生活变幻成一幅勾勒细致的白描。
酗酒是李清照的一大爱好,据说尤其喜欢烈性酒。
在她的作品里,酒的出现频率相当高。
----“浓睡不消残酒。
”“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等等。
酒入愁肠,化成了一首首或闲逸或忧伤的诗词。
除了酒,李清照还酷爱赌博。
而且能久立不败之位。
我想,这不能完全归功于她的运气。
易安居士的睿智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一个站在浪尖弄潮的女人是值得敬佩的。
她真实地活着,以一个独立个体的姿态品味着生活。
宋朝,也因此让更多的文人骚客不由自地陷入痴迷。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是文坛上少有的佳话。
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那个年代,能嫁给一个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夫君,无疑是一种幸运。
而对于幸福的理解在她的早期文字里,用几乎直白的口吻有过记录。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除了少妇略带刁蛮的娇柔,词主深深的自信也自笔尖隐隐泄露。
由此可见,才女无貌这样的总结是多么的粗浅。
与花争春,绝非一般女子可效此道。
然而,生活毕竟不是一帆风顺的,父亲仕途受挫,接连着便是夫家。
后半生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自此而始。
作为一个没有子嗣的女人,她该有着怎样的遗憾!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李清照承受了太多的苦难。
虽然这些在可查的文献里都不过以寥寥数笔带过。
赵明诚终究还是纳了小妾圈养了一群歌妓。
可笑的是这么多的女人依旧没有给他留下儿女。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问题的症结应该是出自赵明诚。
随后,丈夫染疾而去,国破家亡导致她的文风开始转变。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足以愧煞须眉的千古名句就出自易安的笔下。
那一首经典的《声声慢》更被称为“闺情绝调。
”而至今对李清照再嫁,依旧是议论纷纷。
为什么鳏夫再娶是天经地义,而寡妇再嫁则必招致千夫所指?追求幸福应该是任何人的权利!找一个依靠实在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
错仅仅在于遇人不淑。
以易安的才智,这也许该算一个不可思议的差错。
但是如果我们从侧面去探悉当时她的心态,又觉得可以理解。
坏蛋的脸上从来不曾刻有印记,况且当时她是一个无所依靠,又随身带有传闻中万卷金石文物的女人。
她必须找一个可供依偎的臂弯。
对此,我除了遗憾,只有一声长叹。
“一代词宗”是后人送与易安居士的一顶桂冠。
毫无疑问,她是担当得起的。
自踏入文学殿堂以来,一直对李清照怀有高山仰止般的景仰,她风姿绰约的一生,她香如兰芷的慧心,她婉约清丽的词章,无数次让我感动让我唏嘘让我迷失。
今夜,冷雨敲屋,寒风越脊,我洗手焚香,又一次捧起《漱玉词》,于灯下静心阅读……——题记无法知道公元1048年2月5日那天是什么样的天象,也许风清云淡,百鸟和鸣;也许乌云密布,太阳只从云翳射出一缕灿烂;也许细雨密密地梳理着山川……这些都无所谓了,重要的是,在山东章丘,苏轼门人李格非的家里有了弄瓦之喜,那个秉天地灵气而生的女婴被取名清照,后来成为最伟大的词人。
李清照的童年是幸福的,她生活在宽松的家庭氛围里,父亲大有文名,外公是当朝状元,家传文史卷帙汗牛充栋,天资聪慧的她醉心于书山探宝,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少女时代,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春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
一个绣面芙蓉、情窦初开的美少女,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然后对着袅袅沈香发痴,她娇憨、濡慕、害羞,她怀春、痴缠、憧憬,少女的情思付与半笺娇恨,月移花影约重来,她和自己的诗词一起成长,一天天亭亭玉立起来。
18岁,人生的花季,李清照出嫁了,夫婿是太学生赵明诚,门当户对,情投意合,才子佳人,美偶天成,他们一样地酷爱金石,一样地喜欢诗词,郎著《金石录》,妻写《金石序》,妻写锦心词,郎作秀口吟,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使新妇的幸福从心里溢出来。
直到晚年,依然刻骨铭心:“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生活如此情趣而美好,那时的李清照一定貌美如花,不,比花花羞,花有其美无其才,李清照是千古唯一的!蜜里调油,夫唱妇随,李清照让幸福变成了浓浓淡淡的墨香。
携手春游,“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小别痴念,“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学士对娇妻爱到极处,慕到极处,可叹自己才有不逮,偏偏私心不服,总想能妙手偶得锦绣词章盖过娇妻的风头。
因为政坛的纷争,夫妻有一段时间遥遥相隔。
相思无度,兰笺传情,李清照用“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来表达对爱人彻骨的思念。
款款深情,脉脉思语,让夫君铭感五内,却又暗自不平,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醉花阴》的词。
他闭门谢客,呕心沥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三日愁苦,白发频添,终于得词五十首,那日宴请宾朋,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友人背手吟咏,最后只说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学士只能五味杂陈,暗自嗟叹了。
李清照青年时代,一直生活在歌舞升平的奢靡里,卸下了祖先的长剑盔甲,与昨日的铁马金戈挥手告别,整个宋朝沉醉在温柔暖软的风气里,虽然边关告急,惊醒的亦不过是寥寥数人。
终于,金人挥戈南下,长驱直入,宋王朝南迁苟安,李清照的命运从此开始逆转。
南渡第二年,赵明诚就任京城建康知府,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对李清照来说极为羞辱的事。
某夜,京城内乱,赵明诚没有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
事发之后,他被朝廷撤职,夫妻开始了一段逃亡生活。
无法想象李清照当时的心境,风流倜傥的夫君突然变得猥琐,再也找不回曾有的鱼水和谐,沿长江往江西,江水滔滔,心如汤煮,行至乌江镇,这是霸王兵败别姬自刎的不祥之地,词人感慨万千,心潮激荡,面对滚滚逝水,吟出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长歌当哭,穿云裂石,不知站在一边的夫君心中有几许惶愧。
翌年,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不久暴病而亡。
美妇新寡,身心憔悴。
彷徨郁郁中,李清照改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
生于风雨飘摇的年代,尽管心比天高,才须斗量,李清照终究还是个弱女子,当生活艰辛举步维艰时,活下去变成唯一的选择。
张汝舟是个伪君子,他迎娶李清照的真正原因,是占有金石名家的文物。
那时候,《金石录》还没有整理成书,李清照段不会答应这些凝聚着先夫心血的金石易主。
无数次夜色阑珊,词人于灯下轻舒柔荑,把玩那些金石,那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是温柔旖旎的风花雪月,是痴痴缠缠的幸福。
也许此时她会在过往的甜蜜里麻醉自己,但清醒以后,却痛入骨髓。
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的女子,“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所嫁非人,痛定思痛后的决定,是毅然决然地分手。
这是鱼死网破之计,在“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的宋代,李清照让自己走上一条不归路。
最终,张汝舟因科举作弊获罪,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因“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入狱,后来蒙友人斡旋,只坐了九天监牢便获释放,但终生蒙羞,从此性情大变。
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李清照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
渐入暮年,她守着孤清的院落,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帮助她驱赶走落寞,但关闭柴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青灯黄卷,踽踽孤影,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那穿越时空的孤独啊,让我不忍卒读她的《漱玉词》。
她代表了一个高度,“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所有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她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佳作珍品。
“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
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
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