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李清照_初三作文

读李清照_初三作文

读李清照
不知不觉恋上了李清照,读李清照,读她的忧伤,读她的潇洒,读她的情到深处人憔悴。

读李清照的善感,读她的坚韧,当风雨袭来的时候,她依然挺立!
读“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读她的焦虑、她的忧愁。

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读她的英勇、她的豪迈气概。

读“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读她的孤寂。

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她的闺愁,读她的欲罢不能。

读“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读她的天真无邪。

读“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读她的美丽自信。

读“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她的离愁别绪,读她的难舍
难分。

读“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读她的忧国忧民,读她的大女子胸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宋代最伟大的女词人,读她巾帼之淑贤,读她须眉之刚毅;读她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读她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我寻寻觅觅,却如何读懂她……悠长的岁月之河,却无法隔阻我对于那一缕香魂的幻想。

顺流而上,便能看到那个娇俏又捎带些许任性;时而阴柔敏感,时而刚劲豪迈的女子。

她仿佛从未离开过这滚滚红尘,在自己的文字里,这个奇女子得到了永生。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荡着秋千的少女第一次见到未来夫君时,羞涩、好奇、多情,在这里以一个回头嗅梅的姿势,用寥寥数笔勾画得栩栩如生。

她总是能将真实的生活变幻成一幅勾勒细致的白描。

酗酒是李清照的一大爱好,据说尤其喜欢烈性酒。

在她的作品里,酒的出现频率相当高。

--“浓睡不消残酒。

”“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等等。

酒入愁肠,化成了一首首或闲逸或忧伤的诗词。

除了酒,李清照还酷爱赌博。

而且
能久立不败之位。

我想,这不能完全归功于她的运气。

易安居士的睿智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一个站在浪尖弄潮的女人是值得敬佩的。

她真实地活着,以一个独立个体的姿态品味着生活。

宋朝,也因此让更多的文人骚客不由自地陷入痴迷。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是文坛上少有的佳话。

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那个年代,能嫁给一个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夫君,无疑是一种幸运。

而对于幸福的理解在她的早期文字里,用几乎直白的口吻有过记录。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除了少妇略带刁蛮的娇柔,词主深深的自信也自笔尖隐隐泄露。

由此可见,才女无貌这样的总结是多么的粗浅。

与花争春,绝非一般女子可效此道。

然而,生活毕竟不是一帆风顺的,父亲仕途受挫,接连着便是夫家。

后半生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自此而始。

作为一个没有子嗣的女人,她该有着怎样的遗憾!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李清照承受了太多的苦难。

虽然这些在可查的文献里都不过以寥寥数笔带过。

赵明诚终究还是纳了小妾圈养了一群歌妓。

可笑的是这么多的女人依旧没有给他留下儿女。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问题的症结应该是出自赵明诚。

随后,丈夫染疾而去,国破家亡导致她的文风开始转变。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
项羽,不肯过江东。

”足以愧煞须眉的千古名句就出自易安的笔下。

那一首经典的《声声慢》更被称为“闺情绝调。

”而至今对
李清照再嫁,依旧是议论纷纷。

为什么鳏夫再娶是天经地义,而寡妇再嫁则必招致千夫所指?追求幸福应该是任何人的权利!找一个依靠实在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

错仅仅在于遇人不淑。

以易安的才智,这也许该算一个不可思议的差错。

但是如果我们从侧面去探悉当时她的心态,又觉得可以理解。

坏蛋的脸上从来不曾刻有印记,况且当时她是一个无所依靠,又随身带有传闻中万卷金石文物的女人。

她必须找一个可供依偎的臂弯。

对此,我除了遗憾,只有一声长叹。

“一代词宗”是后人送与易安居士的一顶桂冠。

毫无疑问,她是担当得起的。

自踏入文学殿堂以来,一直对李清照怀有高山仰止般的景仰,她风姿绰约的一生,她香如兰芷的慧心,她婉约清丽的词章,无数次让我感动让我唏嘘让我迷失。

今夜,冷雨敲屋,寒风越脊,我洗手焚香,又一次捧起《漱玉词》,于灯下静心阅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