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环境污染情况报告

大气环境污染情况报告

大气环境污染情况报告
K071041508 张君
一.大气的分层及组成
1.大气层大致可分为(1)对流层,(2)平流层,(3)中气层,
(1) 对流层:最接近地面的一层称为对流层,平均高约10公里。

对流层是对流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最旺盛的区域,也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

大气中的水汽, 约有80%存在於对流层,大气的温度分布成随高度递减的。

大气则经由热传导及对流传送热量,弥补辐射冷却所损失的能量。

(2) 平流层:对流层之上,10km至50km之间,为平流层。

平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增加,因此空气特别稳定,不易产生对流,大气运动多是水平。

3) 中气层:在这层没有特殊的加热过程,越高处越冷。

大气层最冷的地方。

2.大气的组成在120公里以下的高空中,大气的主要组成为:氮分子占78.00%(N2)和氧分子占(O2)20.25%的均匀混合体,其次为0.93%的氩(Ar)与0.03%的二氧化碳(CO2)。

再其次的组成元素(按含量的递减而排列)为氖、氦、氪、氙、氢、氯、氧化亚氮、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一氧化氮及碘。

二氧化碳及臭氧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因为二氧化碳可保持环境温度,臭氧则可防止太阳的某种有害人类之短波辐射至地面。

大气中的水蒸汽及微尘之含量,则是随高度之增加而降低,它们对于大气之变化,都有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使天气有雨、云、雾等的变化。

大气组成元素的分布,在120公里以上的高空,随原子量的不同而异。

在120公里以下的高空,大气组成为氮分子及氧分子的混合气体;由120公里至1000公里,氧原子占主要位置;1000至2500公里为氮层,2500公里以上的太空中为氢气,而且氢气由此一直延伸至星际太空中。

二.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大气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生命呼吸用氧气;光和作用二氧化碳;吸收热量,维持地表温度;搬运工,搬运水,形成水循环;形成风发电等等。

人类离不开大气环境,所以我们就要去保护我们的大气环境。

三.大气环境问题
随着世界人口爆炸式的增长,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也在日益增加,生活和生产排放出的种种化学物,给自然净化作用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这不仅使区域环境问题的范围明显的扩大而且由于氟利昂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大量排放到大气中,导致了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气温上升以及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四.大气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A.全球气候变暖
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全球气候偏冷;到20世纪20年代,全球气温迅速上升;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全球气温开始下降;进入80年代后,全球气温再次明显上升。

近一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1)全球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平均大约上升0.6℃;
(2)气温的变化不呈直进式,而是呈现冷暖交替的波动。

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在一百多年里其浓度由270ppm增长到350ppm,增长了30%。

大气中CO2浓度急剧增长的原因有两个:
①、源的增加。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剧增,人类消耗矿物燃料迅速增加,燃烧产生大量CO2进入大气层,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汇的减少。

大片森林的毁坏使得森林对CO2的吸收量减少,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直接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性气候变暖。

(1)国际合作的协调行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2009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2)我国的对策
①、调整能源战略;
②、增加有效绿化面积;
3、控制人口,提高粮产,限毁森林;
4、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促进全球合作。

B.臭氧层破坏
臭氧分子在距地面10-50km聚积而形成了臭氧层,大气中的O3平均浓度仅约0.9*10-10g/cm3。

平流层中集中了90%的臭氧,而臭氧对太阳紫外辐射有很强的选择性吸收,能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中的全部UV-C射线以及大约90%的UV-B射线,保护地球表面的万物生林免受高能辐射损害。

臭氧层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直接影响着平流层温度场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并对全球气候和地球生命的形成和演化有深远影响。

大气臭氧层的形成:
臭氧是一种很容易发生反应的化学物质,它形成与复杂的光化学过程,又在一系列反应中破坏。

臭氧层中的O3是O2在高空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首先解离出原子氧,然后O与O2再结合形成O3。

目前我们已知,氯氟烃类物质对臭氧层造成的危害最大,因此,目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控制CFCs的使用和排放。

(1)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操作损失
这是降低CFCs排放量的最简单方法。

改进设备以减少其损失,如提高汽车空调,冰箱压缩机等设备中CFCs的使用效率,防止以泄露的方式损失掉。

(2)回收与再循环
这是降低CFCs排放量的最主要方法。

在大型集中场合中使用更为经济,在一些生产过程中,CFCs一会发的形式损失,可用碳过滤器回收再利用。

(3)改进CFCs产品
有些CFCs产品对臭氧层的破坏较小或没有威胁。

这些产品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那些对
臭氧威胁严重的CFCs。

例如用FCF-22代替CFC-12,耗竭臭氧速率仅为原来的20%;而CFC-134和CFC-152a对平流层臭氧无破坏。

(4)非CFC产品的替代品
尽量减少CFCs的使用,寻找一些新型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取代CFCs。

C酸雨
1)酸性物质的来源
酸性物质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

酸性物质有S和N的化合物、有机酸等。

SO2自然源包括海洋有机硫化物的氧化、火山爆发、土壤和森林火灾。

从全球来看,S 的自然释放量大于人为排放量,但在工业地区S的自然释放量比重很小。

NOX的自然源主要来自雷电和陆地生物释放。

一些碱性气体可以和好的中和大气中的H2SO4和HNO3,降低雨、雪中的酸性。

(2)SO2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
SO2的均相氧化:在洁净空气中光氧化速率极慢。

在污染空气中,同强氧化的自由基相遇,氧化速率大幅提高。

SO2的多相氧化:涉及气相与液相或固相的反应。

①水滴中过渡金属的催化氧化:大气中气溶胶含有Mn2+、Fe3+等离子时,SO2氧化为硫酸根的速率增大。

②二氧化硫被碳粒和其他固体颗粒无吸附发生表面氧化:Fe2O3、Al2O3、MnO2等金属氧化物和活性碳的比表面积大,易吸附二氧化硫,并且起催化作用使二氧化硫氧化。

③二氧化硫在液相中被由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光氧化作用生成的O3和H2O2氧化。

(3)NOX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
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有N2O、NO、NO2、NH3等,其中NO和N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参加反应的NOX在不同的氧化阶段经复杂的转化,最后才生成硝酸盐。

反应速度一般取决于浓度,但在污染的大气中,由于存在不稳定物质与其他活性物质,反应可能在几秒内完成。

(1)完善环境法规,加强监督管理
(2)调整能源结构,改进燃烧技术
(3)改善交通环境,控制汽车尾气
(4)加强植树栽花,扩大绿化面积
(5)区域SO2排放总量控制
(6)酸雨控制区
(7)公众参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