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欧洲蜂业发展现状对中国的启示
欧洲蜂业发展现状对中国的启示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93;3.Faculty of Science of
Chulalongkom University,Bangkok 10330,Thailand)
ton
Abstract:China,with approximately 8.2 million honeybee hives and 300 thousand the largest beekeeping country in the world.However,China’S apiculture
3期
陈黎红等:欧洲蜂业发展现状对中国的启示
19
1.5蜂蜜生产
欧洲蜂蜜生产与中国有较大的不同,养蜂者 以多箱体生产蜂蜜,生产期较长,一个花期取一次 蜜,所以他们生产的都是成熟蜜(封盖蜜)。蜂蜜 生产加工也相对简单,却很卫生安全。通常,他们 将蜂蜜生产箱运回加工厂,在加工厂车间里进行 取蜜、加工,程序简捷,通过流水线实现自动割蜜 盖、离心取蜜、过滤灭菌到装瓶过程¨。j。全套流 水线约5万欧元,物美价廉、实用,优于中国目前 大多数企业上的蜜蜂浓缩加上设备。
收稿日期:2011-11-02;接受日期:2012-01—19 基金项目:农业资源保护项目(2130135)资助。
步退居世界第三位,平均每公顷拥有0.016群蜜
作者简介:陈黎红,博士研究生,研究员,主要从事蜂产品技术开发与分析研究,全国蜂业发展协调管理与国际蜂业发展研究。
E.mail:clhb@hotmail.eom
欧洲养蜂生产主要用于为农作物授粉,这是
与中国养蜂业最大的区别。欧洲人认为蜜蜂作为
重要的社会昆虫,是自然环境的重要守护者。 2009年,欧盟蜜蜂工作组在布鲁塞尔会议上再次 向社会呼吁:蜜蜂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科 学家、实验室不仅可以利用蜜蜂从环境中采集到 的数百个微小样品进行环境污染研究,而且蜜蜂 对社会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保护作 用,对野生植物的授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 业中的授粉作用使农作物增产增质也是必不可少 的一J。在欧洲,264种农业作物、动物饲料作物等 生长,其中84%由养蜂业蜜蜂授粉所确保,这关 系着144亿欧元的效益(欧洲农业2005年数 据)[51,是蜂蜜价值的上百倍。欧洲养蜂生产除 为农作物授粉外,还生产蜂产品,主要是蜂蜜、花
欧洲是世界养蜂大洲,历史悠久。欧洲面积
为1.016×10 7万hm2,森林覆盖面积达39%,占
2
269.49万群;之后,随着养蜂老龄化及转型,欧
世界总面积的23%,具有得天独厚的养蜂资源。 20世纪以来,欧洲养蜂业一直遥遥领先,是世界 养蜂业的佼佼者。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griculture and
335.6万群,仅为前苏联的1/3;20世纪60年代, 前苏联蜂群数量一直保持1 000万群以上,直到 20世纪90年代初降至900多万群,仍居世界首 位…。随着前苏联解体,蜂群数量随之分散到各 国,蜂群数量从几十群到300万群不等,欧洲失去 霸主地位置,中国跃居世界首位。目前,欧洲主要 养蜂国及其蜂群数量见图2。据2011年FAO统 计数据,2009年,欧洲蜂群总量为1 584.93万群, 蜂群数量居前十位的国家是:乌克兰300万群,俄 罗斯297.56万群、西班牙242.50万群、波兰145 万群、希腊13his paper presents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current
status
apicuhure in
Europe.It
also
expound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European countries.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beekeeping in China,we found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developed European countries.The paper also puts
粉和蜂王浆,蜂蜡是附带物。
高蜂(A.阮re,,却部)、欧洲黑蜂(A m.mellifera)、伊
比利亚蜂(A.m.iberiensis)、塞克比亚蜂(A.m.
cecropia)、塞浦路斯蜂(A,m.cypria)、马耳他蜂
(A.m.ruttneri)和西西里蜂(A.m.sicula)∞’“。 意大利蜂、喀尼鄂拉蜂、高加索蜂和欧洲黑蜂不仅 是欧洲蜜蜂中的四大名种,而且在世界各养蜂主
洲养蜂人数逐渐减少,蜂群数量逐渐下降,到20 世纪90年代中期,欧洲蜂群数量下降退居世界第 二位,次于亚洲;进入21世纪,欧洲蜂业形势仍然 严峻,养蜂人数、蜂群数量继续减少,2006年,美 国突发蜜蜂消失事件(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欧洲也随之出现CCD现象,欧洲蜂业再度 受损¨“J。据2011年FAO统计数据,2009年,世 界蜂群拥有量达6 538.19万群,欧洲蜂群拥有量
业。前苏联曾是欧洲乃至世界第一养蜂大国,据
3∞
2∞
2∞
l
∞
一咎文一薹簌枯墩
^们o>一工to一.们o}一I Qo∞
l
∞
如
O
3u一日J)I≥川议廿
口焉芳如恩毂 口磊Io厶州鲻
磊Is j配壕除肇
ou。Qj。整馋
8磊函匝燃 h昌口工Juo匝津 墨磊暑。匣甍噬酽弧 暑%曲In∞爿熏最拳
h暑_冥K帕 q。uNu慑粼
countries in is
honey production in 2009,is
still
lagging far behind the developed
the model of beekeeping production,bee—products
a
quality and safety,pollination industrialization,etc.
to
out
the problems existed and eager
be solved.SO
a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picuhure in China. promote
Key words:European apicuhure;development status;China apicuhure;enlightenment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14(3):16—21
Journal of Agrieuhur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欧洲蜂业发展现状对中国的启示
陈黎红m…, 张复兴1,
吴 杰1,
Siriwat
Wongsiri2,
Romanee Sanguandeekul2
(1.中国养蜂学会,北京100093;2.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北京100093; 3.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科学学院,泰国曼谷10330) 摘要:中国是世界养蜂大国,拥有蜂群数量820万群,平均年产蜂蜜30万t,居世界首位。然而,中国在养蜂 生产模式、蜂产品安全、蜜蜂授粉产业化等诸多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从介绍欧洲养蜂业出发,阐 述、总结欧洲发达国家养蜂业发展现状与经验,结合中国蜂业实际情况,找出与欧洲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中 国蜂业存在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促进中国蜂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欧洲蜂业;发展现状;中国蜂业;启示 doi:10.3969/j.issn.1008-0864.2012.03.03 中图分类号:¥8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64(2012)03-0016-06
18,2%,专业养蜂者饲养蜂群数160~420群,多
表1
Table 1
数为200~300群(表1)引。此与中国不同,中国 养蜂90%以上为专业养蜂,人均饲养蜂群数量从 几十群到几百群不等,规模相对较小。
欧盟养蜂国专业养蜂情况
The data of professional beekeeping in the European beekeeping countries
_.一非洲Africa爿∈_大洋洲Oceania
^o
嫠耋
赣器
面邑
羹:蠢
曲
1961 1970
1980
1990
1995 2000 2005
2009
年份Year
99.80万群、德国90万群、保加利亚65.26万群、 意大利50万群、捷克49.80万群、匈牙利42.10 万群。俄罗斯联邦为欧洲养蜂大国,蜂群数量位 居欧洲首位,居世界第五位,次于中国、埃塞俄比 亚、伊朗和土耳其(图2)¨。1。
1.6蜂蜜产量
。
食詈
霎薰
口 。
图3
1961—2008年世界各洲蜂蜜产量趋势对比
Fig.3 Honey production of the wodd in 1961—2008.
产国中占重要地位,尤其是意大利蜂,几乎是世界 各养蜂国蜂产业化的主要蜂种,遍布世界各国,也
是中国养蜂业产业的主要蜂种H娟1。欧洲各养蜂
主产国,均有专门的蜜蜂育种场,为全国养蜂者提
供优质蜂种。中国目前还未达到这个水平,全国
正规种蜂场寥寥无几,大部分由蜂农自行繁育蜂 种或从非种蜂场引进种王或蜂种,从而影响了蜂 万方数据
Enlightenment of European Apieulture Development
Status
to China
CHEN Li—hon91 7,ZHANG Fu—xin91,WU Jiel,Siriwat Wongsiri2,Romanee Sanguandeekul2
(1.Apicuhural Science Associ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093;2.Institute of Apiculture,Chinese Academy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