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护理1.社区康复护理概述2.常用康复护理评估方法3.常用康复护理技术第一节概述概念康复: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伤残者重返社会。
康复医学: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康复护理:护理学和康复医学结合所产生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由护士配合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等康复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基础护理和实施各种康复护理专门技术,以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改善和重返社会。
社区康复护理:将现代整体护理融入社区康复,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在社区层次上,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的生命为过程,社区护士依靠社区内各种力量,即残疾者家属、义务工作者和所在社区的卫生、教育、劳动就业及社会服务等部门的合作,对社区伤残者进行的护理。
社区康复的任务1预防慢性病2促进伤残者康复3纠正不良行为4预防并发症和伤残5最大限度的自理、自立、应对生活社区康复的目标确保病、残、伤者能够得到身心康复确保病残伤者能够获得正常的社会服务和机会确保病残伤者能够完全融入所在社区与社会社区康复的对象1各类残疾者:残损、残能和残障者2慢性病病人3老年人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内容社区康复护理服务的特点社区康复的特点1范围广:面向主要服务对象和全体社区居民2形式灵活3对象参与性强4以全面康复为目标第二节常用康复护理评估方法康复的目的是使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达到或保持一种最佳状态。
虽然现代医学不可能解决所有病伤残对个体的不利影响,有些无法彻底消除或完全恢复,但经过积极的康复后,个体仍然可以带着某些功能障碍而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康复不仅是要获得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能力,而且是要帮助残疾者适应生活环境,参与社会生活,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QOL)不仅是指消除疾病和改善物质生活方面的质与量,更包括精神生活方面的质量状况。
一、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评定二、肌力评定三、关节活动度评定四、心脏功能评定五、呼吸功能评定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评定Barthel指数评定内容及记分法项目自理稍依赖较大依赖完全依赖进食10 5 0 0洗澡 5 0 0 0修饰(洗脸、梳头、刷牙、刮脸) 5 0 0 0穿衣10 5 0 0控制大便10 5 0 0控制小便10 5 0 0上厕所10 5 0 0床椅转移15 10 5 0行走(平地45m)15 10 5 0上下楼梯10 5 0 0注:总分为100分。
60分以上轻度残疾,但生活基本自理;40~60分者为中度残疾,生活需要帮助;20~40分者为重度残疾,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者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生活质量评定肌力评定徒手肌力评定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受试者在特定的体位下做标准动作,根据肌肉的活动能力、抗重力或抗阻力的情况将肌力进行不同分级。
器械肌力测定当肌力能抗阻运动时采用常用方法:握力测试、捏力测试、背肌力测试、四肢肌群肌力测试和等速肌力测试。
1.判定方法——1916年美国哈佛大学Lovett教授的6级分级法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Lovettd教授的6级分级法的基础上,根据运动幅度和施加的阻力进一步分级表5-9-3 MRC分级法评定标准2.徒手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解释、取得理解和合作2采用正确姿势,近端肢体适当固定3每次都左右对比,差异>10%有意义4肌力>3级,需连续施加阻力5不用于中枢神经疾病所致痉挛性瘫痪关节活动度评定主要关节ROM的测量方法心脏功能评定1代谢当量2心功能分级3心电运动实验4运动试验结果判定5冠心病康护理评估心脏当量:心功能容量(FC)又称心脏有氧能力,单位是代谢当量(MET),一个代谢当量是指机体在坐位休息时,摄氧3.5ml/(kg·min)。
心功能容量是指在有氧运动范围内,机体所能完成的最大运动时的MET值,是和最大耗氧量相当的MET值。
即心功能容量是机体最大强度活动时的耗氧量,以MET值表示。
MET 值可以表示运动强度,判断最大运动能力和心功能水平,各种心功能状态时的代谢当量及可以进行的活动。
心功能分级: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一项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病人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四级心电运动试验1活动平板试验2踏车运动试验3手摇车试验4等长收缩试验5简易运动试验1.活动平板试验:运动强度以MET表示,MET值的大小取决于活动平板运动速度和坡度的组合,主要通过增加速度和坡度来增加运动强度和负荷。
2.踏车运动试验坐位或卧位下,在固定的功率车上进行运动,可增加踏车阻力,调节运动负荷。
运动强度以功率表示,单位为瓦特(W)或(千克·米)/分[(kg.·.m)/min],lW=6.12(kg·m)min。
运动负荷,男:300kg/min起始,每3分钟增加300kg/min,女:200kg/min起始,每3分钟增加200kg/min。
3.手摇车试验原理与踏车运动相似,只是将下肢踏车改为上肢摇车,适用于下肢功能障碍者。
运动起始负荷为150~200kg/min,每级负荷增量100~150kg/min,持续时间3~6分钟。
4.等长收缩试验常用最大收缩力的30%~50%作为运动强度,持续收缩2~3分钟。
一般采用握力试验,还可采用定滑车重量法,即通过一个滑轮将重力引向受试者的手或腿,受试者进行抗阻屈肘或伸膝,并始终保持关节角度不变。
受试的重力可以从2.5kg开始,每级持续2~3分钟,负荷增加2.5kg,直至受试者不能继续保持关节活动范围为止。
5.简易运动试验适用于体力较弱无法进行活动平板或踏车运动试验的病人,包括定时运动法和固定距离法。
①定时远动法:病人尽力行走6分钟,计算所走的距离,距离越长,说明体力活动能力越好;②固定距离法:固定距离,如30m,计算完成该距离的时间。
运动试验结果判定心率每增加1MET,心率增加8~12次/min运动中心率增加过快,提示体力活动能力较差。
血压每增加1MET,收缩压相应增高5~12mmHg运动中收缩压越髙,心源性猝死的概率越低心率-收缩压乘积乘积越髙,冠状血管储备越好,乘积越低,提示病情严重ST段改变有Q波的ST段上抬提示室壁瘤或室壁运动障碍无Q波的ST上抬:严重近段冠脉病变或痉挛和严重的穿壁性心肌缺血冠心病的康复护理评估1健康状况评估:一般、家族史、既往史、吸烟史、心绞痛、心梗情况、药物、运动2心电运动试验:心电图为主要手段3超声心动图:卧位踏车或活动平板4冠脉造影:φ减少70~75%影响血供5心肺吸氧运动试验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①在内科治疗中,心绞痛较重者,冠脉造影已明确动脉病变情况,选择介入性治疗或旁路移植;②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③中老年病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疑有冠心病而无创性检查未能确诊者。
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脉狭窄程度。
一般用TIMI分级指标:①0级,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②I级,造影剂部分通过,冠状动脉狭窄远端不能完全充盈;③Ⅱ级,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可完全充盈,但显影慢,造影剂消除也慢;④Ⅲ级,冠状动脉狭窄远端造影剂完全而且迅速充盈和消除,同正常冠状动脉血流。
心-肺吸氧运动试验在运动状态下测定病人对运动的耐受量,更能说明心脏的功能状态。
本试验仅适用于慢性稳定性心衰病人。
运动时肌肉的需氧量增高,需要心排血量相应增加。
正常人每增加100ml/(min?m2)的耗氧量,心排血量需要增加600ml/(min·m2)。
当病人的心排血量不能满足运动时的需要,肌肉组织就需要从流经它的单位容积的血液中摄取更多的氧,结果使动-静脉血氧差值增大。
呼吸功能测定1内外呼吸2气促程度分级3肺容积和肺容量测定4通气功能测定5慢阻肺康复护理评估内、外呼吸肺功能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呼吸功能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动态观察病人的呼吸功能状况,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气促程度分级根据病人在体力活动中气促的程度对呼吸功能做出初步判定肺容积与肺容量的测定1.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呼出或吸入的气量,正常500ml。
2.深吸气量:从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量,是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
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成年人男性为2600ml,女性为1900ml,占肺活量的75%,深吸气量减少,提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如胸廓、胸膜、肺组织和呼吸肌等的病变。
3.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
正常男性为910ml。
4.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正常成年男性约为3500ml,女性为2500ml。
肺活量是反映通气功能的基本指标,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可正常或轻度降低,而限制性通气障碍则明显降低。
5.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是残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正常成年人约为2500ml。
功能残气量增加,表示平静呼气后肺泡充气过度、肺弹性减退、气道阻塞等疾病等,功能残气量减少见于肺间质纤维化、肺切除术后。
6.肺总(容)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容量,是肺活量和残气量之和。
增加见于阻塞性肺疾病,减少见于限制性肺疾患。
通气功能测定每分钟静息通气量1.=呼吸频率×潮气量。
2.指平静呼吸时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最大通气量(MVV)尽力做深快呼吸吋,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用力肺活量(FVC)3秒内可将肺活量全部呼出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限制性和混合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康复护理评估1.一般评估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评估病人有无吸烟史和慢性咳嗽、咳痰史;发病是否与寒冷气候变化、职业性质和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有关;有无反复的感染史;有无大气污染、变态反应因素的慢性刺激。
是否有呼吸困难和呼吸困难的程度如何。
评估病人的家族史、既往史、吸烟史以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
2.呼吸功能评估COPD严重程度评估:1)根据有无出现呼吸短促程度:1级,无气短气急;2级,稍感气短气急;3级,轻度气短气急;4级,明显气短气急;5级,气短气急严重,不能耐受。
2)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为0~5级。
0级:虽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气肿,但活动如常人,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活动时无气短。
1级:一般劳动时出现气短。
2级:平地步行无气短,较快行走、上坡或上下楼时气短。
3级:慢走不及百步即有气短。
4级:讲话或穿衣等轻微动作时即有气短。
5级:安静时出现气短、无法平卧。
3.肺功能评估COPD的严重程度通过测定呼吸通气功能确定,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百分比预计值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两个指标反映气道阻力和呼气流速的变化最为实用。
当COPD发展到有小气道阻塞时,表现为最大呼气流量-容量曲线降低,此指标比FEV1更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