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培训资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每个人的大脑发育只有一次,6岁之前是人的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决定人的大脑最终发达程度的唯一时期。
大脑的这种发育规律,决定了6岁之前,是人的大脑功能全面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全面开发大脑潜能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0~6岁发展的关键期得到科学系统的适时开发,必将缔造孩子成功的一生。
”1935年,奥地利生态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洛伦兹发现,小鹅孵出后的一两天,愿意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
如果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见到的是人就追人,而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下去。
若在小鹅孵出的一两天将其与母鹅或人隔开,那么再过一两天,无论母鹅或人与小鹅怎么接触,小鹅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
经过多次实验,洛伦兹把小鹅这种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即发展某种能力的关键时期。
所谓教育的“关键期”(也叫关键年龄、最佳年龄、临界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
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成效最大。
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现代科学家研究人的智力、能力、习惯时,发现也有发展的关键期。
印度狼孩卡玛拉(女)1920年被人从狼窝中发现时8岁,由于多年和狼生活在一起,无论脾气和秉性,还是生活习惯都和狼一样了。
她不会行走,只会爬,白天潜伏,夜间活动;每到午夜嚎叫,完全不会发人声;只吃生肉,而且不会用手去拿,必须扔地上用嘴叼起来吃。
人们努力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她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她2年多学会站立,6年多学会走几步路,4年才学会6个单词,直到1929年临死时(17岁),她的智力、能力才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
人们虽然对她实施了良好的教育,但人应该具备的习惯却始终没有能很好养成,其根本原因就是错过了“关键期”。
上世纪4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丹尼士曾经做了一项惨无人道的实验。
他从孤儿院挑选了一批新生婴儿把他们放在暗室中生活,只给他们吃住,让他们与世隔绝。
这些婴儿起初在生理上和正常婴儿完全一样,慢慢地机能逐渐退化,最后变得越来越痴呆。
这些婴儿长到一定年龄后,再把他们释放出来,让他们过正常人的生活,虽然经过长时期的训练和教育,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始终都没能恢复人的基本特征,变得终生痴呆,只有个别人学会了吃饭、穿衣等简单的生活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儿童智能发育至少存在着九大关键期,如语言关键期(0~6岁)、秩序关键期(2~4岁)、感官关键期(0~6岁)、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关键期(1.5~4岁)、动作关键期(0~6岁)、社会规关键期(2.5~6岁)、书写关键期(3.5~4.5岁)、阅读关键期(4.5~5.5岁)、文化关键期(6~9岁)等。
国外近半个世纪有关研究表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关键期;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2至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第一个的关键期;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儿和点数儿、按要求取物品及说出个数等);3岁至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拉提琴3岁开始,弹钢琴5岁开始);4至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3至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成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至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二、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1.幼儿教师就是带孩子。
一些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小,现在学什么都太早,只要把孩子带好,不出事故,就行了。
受这种观点的支配,他们每天只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重保轻教现象严重。
2.幼儿园教学就是教孩子读拼音、写汉字、做算术。
不少农村幼儿教师认为:学习就是学知识,不教汉字和算术还算什么学习。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做透支幼儿未来的刽子手。
早教有可能抹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上一年级时,没有了思维挑战。
3.幼儿教师不需要学习。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凭他们的水平对付幼儿绰绰有余。
调查显示,90%以上的农村幼儿教师不看专业书籍,除了观摩本市区的一些活动外,极少外出听课学习。
4.教育是幼儿园的事,和社区、家庭无关。
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和家庭、社区间的关系不够密切,未能充分整合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幼儿教育成了孤立的幼儿园教育。
5.教孩子是为了混口饭吃。
一些农村幼儿教师既不是幼师毕业,也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却担任着幼儿教师角色。
做幼儿教师是因为每月有几百元的工资。
三、幼儿教育教学容1、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2、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的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3、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园的教育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
各领域的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下面就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分别作简单的解读。
(1)健康领域的目标是: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种情绪安定、愉快(指的是培养“情绪调节与适应”方面的经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指的是培养“生活习惯与认知”方面的经验);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指的是培养“生活自理与自我保护”方面的经验);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指的是培养“运动习惯与技能”方面的经验)。
幼儿园健康教育主要是指生理的、心理的、人际适应和体育锻炼四方面的容。
健康教育目标不仅涵盖了以上四方面的容,还提到了安全保健、自理、自护,体现了“以人为本,珍视生命”的理念。
为了达到健康教育目标,我们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坚持“健康为主,全面育人的”教育原则,制定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活动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到幸福快乐。
在快乐的活动中体验生活,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基本动作,在快乐的集体中学会与人相处。
(2)语言领域的目标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总之,语言领域的目标是要培养幼儿“叙述性的表达与交流”、“故事与童话”、“儿歌与散文”的经验。
语言目标体现了幼儿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
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真正体现出“乐意、喜欢”——从学习指出的选择容,倾心交流,动手操作,思考想象,塑造人格,每一个环节都是依靠幼儿自己完成的。
语言目标突现了教育容回归幼儿生活的基本意识。
“理解日常用语”,”讲话礼貌“,“听故事、看图书”,“会说普通话”等,都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
学习容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感觉亲切、自然。
语言目标规定了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
“注意倾听”,“说出自己想说的事”都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活动教育思想,让幼儿在教室创设的环境中,自由、快乐的学习,而不是在教师监督下小心翼翼的学习,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积极与同伴和教师进行日常交流、讨论,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精力、想法和做法,努力让他人听懂自己的表述); 培养幼儿“倾听”和“说普通话”的习惯(例如:让幼儿接触多种体裁的故事与童话,体验故事与童话的文学性与美感,可认真听广播、听老师或家长讲,注意用词、语句、段落及多种表达技巧,学习讲故事给他人听);耐心教幼儿说普通话,尤其是对有语障的幼儿要进行个别指导(可结合教材上的儿歌、散文教会幼儿读准字音,让幼儿发现和感受语言的优美、幽默、有趣、韵律感、节奏感、精炼等语言表达的特点与结构规律,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语言表达加以诗化和文学化)。
要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切忌小学化,尤其是学前班,它还是属于学前教育畴。
由于全社会对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研究不足、宣传不足,出现了很多幼儿教育误区。
把幼儿潜力的早期开发被异化为剥夺幼儿游戏权利的、急功近利的技能训练;把幼儿的入学准备被歪曲为短见的、狭隘的小学化识字、拼音的强化灌输等等。
(例如:有些经济发达地区,为了使幼儿能到条件优越、教学质量相对高的小学就读,在幼儿学龄前的短短几年里,逼着孩子考取多项全能证书,并以此为容给幼儿制作了名片,幼儿成了“博士”;有的幼儿园,以家长的思想与期望值为重,给三、四岁的幼儿教写字、教计算,孩子年龄太小,完不成家庭作业时,由家长代劳。
家长望子成龙、急功近利过激只能导致孩子厌学,家长叹气。
)要知道幼儿园是不写字的,(省教育厅明文规定,幼儿园不准教幼儿写字。
)幼儿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对家长要进行幼儿教育知识培训。
(3)社会领域的目标是:能主动地参加各项活动,有自信心(指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养成自信、自尊、独立自主的人格特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指的是培养幼儿“人际交往态度与策略”方面的经验,如对待他人要真诚、要尊重他人,愿意与人交往、学会交往,学习帮助他人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是说幼儿要学会与人“合作”,在生活中,体验并接纳社会文明所需要的规则与纪律,诚信的意识与能力,形成共同的目标意识,初步懂得责任、权利与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