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中班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对中班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对中班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

”"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

然而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出现了娇惯任性、情绪波动大、攻击性行为较多等亲社会行为极差的现象。

曾有调查表明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

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感恩。

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学会感恩。

感恩是爱心的沟通,爱的情感交流;是爱心的回报,爱的种子的发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这就意味着教育是生长生成不是制造锻铸。

幼儿是有生命的作物,幼儿园有义务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而健康的环境,让幼儿体验感恩,学会感恩。

当我们审视今天的教育时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感恩教育应成为全部教育环境中的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元素。

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感恩教育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的发端因素1、基于尚无发现有幼儿园切实开展感恩教育的课题研究经过各种途径的搜索及查阅我们尚无发现哪所幼儿园开展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课题研究,而小学,中学却已开展地如火如荼。

或许是在别人看来感恩教育对幼儿来说实在是太难实施了。

这不禁让人感慨:幼儿期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黄金期岂不事倍功半?幼儿园的感恩教育其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是从幼儿身边所熟悉的人和身边的感恩小细节开始着手进行教育。

它的本质是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

2、基于社会的呼吁经常有报纸报道现在社会上的青年人素质低下,缺乏感恩意识,何为孝道、敬老?公交车上无人让座,老弱病残孕专座上坐着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免费公园屡招破坏……感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人性要素,是人类仁、义、礼、智、信诸美德的基础和根本。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会获得真诚的友情和忠贞不渝的爱情;我们整天高喊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美德,但我们更应该知道,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

所以,社会呼吁教育要面向未来,品德教育要从小抓起,感恩教育势在必行!3、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一线教师很难将学术界开发的教育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

他们即使通过培训或读书,也只是在概念理解上,理念领悟上认同了这些理论,在工作中通常还是不能运用。

虽然教育理论倡导者一再强调,教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将改革的新理念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但大部分教师都很难做到。

而课题的研究过程能使教师自然地用理论支持实践,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同时在理论的运用过程中逐渐被消化,理解。

同时我们的课题研究立足课堂教学,使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产生良性互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动教育科研质量和现代教育的发展。

努力在科研中“求发展、求活力,求创新”。

这正是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平台。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一)陶行知思教学合一理论——陶行知强调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法必须根据学法进行,同时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

感恩教育研究中,教师从各个领域,多种途径筛选了适合幼儿实践的感恩场景及感恩教育活动,同时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智力发展特点及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愿学、乐学。

同时因为感恩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实施尚不多见,所以课题组的老师还应积极学习借鉴中小学感恩教育的教学方法、教育策略并学习感恩教育的社会现实意义及价值为更好地实施5-6岁幼儿感恩教育奠定基础。

(二)杜威做中学理论——杜威认为儿童的学习如果没有了做的机会那么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要工作要学习的愿望,对活动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使幼儿园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

根据杜威的教育思想我们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要特别注重感恩实践活动,将难以在课例活动中体验的感恩情怀容纳到感恩社会实践中,真正体现做中学,做中感。

三、课题研究目标(一)通过感恩教育使幼儿“知恩”,明白爱是双向的,感恩与“图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通过感恩教育,使幼儿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

学会如何去报答父母、老师、朋友、他人。

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感激之情。

(三)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一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自觉性,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锻炼教师遇事冷静思考,不断进取的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可以加点理论的东西)(一)知恩教育(请丰富)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样东西都依赖于其他事物而存在。

任何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处处受到恩赐;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老师对孩子有教育之恩,同伴对我们有互助之恩。

所以知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二)感恩意识的培养(请丰富)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是值得所有人用一生去珍视的爱的教育。

所以要从小抓好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幼儿年龄小,期望他们做什么特别感恩的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当前我们应从小事抓起,将感恩意识的培养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幼儿如何向感恩对象实施感恩的研究幼儿时期的感恩对象应该从幼儿身边的人着手:包括父母、老师、同伴。

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实施感恩。

(请丰富)1、感恩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同时引导孩子学会向父母感恩是感恩其他社会成员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感恩父母方面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和劳动、工作状况,体谅父母劳作的艰辛不对父母怀有敌意。

(2)牢记父母的生日,并能在重大节日予以真诚的祝福。

(3)不乱花钱,知道父母工作辛苦,赚钱不容易。

(4)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给父母添麻烦。

(5)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父母减轻负担。

(6)对待父母有礼貌,早晚起居要问安。

(7)批评教育不顶撞,不提不合理要求等等。

2、感恩老师(1)尊重并理解老师的教学要求,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

(2)愿意主动和老师交流,真诚给予老师祝福和帮助,对老师有礼貌,成为老师的朋友。

3、感恩同伴(1)关心身边的同伴,不争抢玩具,能与周边同学和睦相处。

(2)团结互助,体察同学的困难,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不欺负同伴、打骂同伴,礼貌待人。

五、研究的原则、对象与方法(不用写)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不用写)七、课题研究的实施(可以加点理论的东西,为什么要这样实施,采取这样的措施。

)(一)融于生活,渗透积累为使感恩教育成为一种自觉和行为,我们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幼儿的谈话、游戏、活动、突发事件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注意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坚持常规要求贯彻始终,例如:1、一月一次的感恩影片欣赏。

课题组的教师有意识地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感恩影片组织观看。

比如《暖春》、《妈妈再爱我一次》、《宝莲灯》等等一部部讲述有家就有幸福,讲述亲情孝道的感人影片。

针对幼儿,课题组老师节选经典的片断,并在观看影片前让幼儿了解影片背景,为影片的观看埋下伏笔。

引发幼儿一种想看的欲望,然后在观看完后提相关的问题。

同时组织家长观看完整影片,影片结束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开展以影片主题为讨论内容的沙龙。

在交流中探讨适宜的感恩教育方法、教育心得。

2、每周两次的感恩晨间谈话。

谈话是幼儿一日生活常规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谈话活动同样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每周两次感恩谈话中教师将日常幼儿感恩方面做地不好的地方罗列出来,如:有的幼儿不爱惜桌椅,对老师不礼貌,对同伴不友好,对家长大呼小叫,甚至打骂都会融入我们的晨间谈话活动,大家共同讨论应该如何改变不良的习惯。

同时将幼儿表现好的一面也罗列出来,供大家共同学习。

3、一周一次的餐后休息时间为幼儿创设小小新闻台。

随着感恩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幼儿慢慢地养成了向身边人感恩的习惯,同时对报纸、媒体报道的关于不顾孝道,不顾别人感受等等行为表现出一种唾弃,对懂感恩,知恩,报恩的人投以称赞的目光。

所以在幼儿餐后安静活动的时候为幼儿安排一张新闻记者轮流表,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有意识地在报纸、网络上收集与感恩相关的报纸资料,新闻资料在餐后时间与大家一起交流,同时教师及时在轮流表上写上幼儿表现反馈表,锻炼幼儿口语表现能力的同时,引导幼儿关注新闻,更关注感恩,增强是非分辨能力。

4、午睡前给幼儿讲述有关孝顺、关爱的小故事。

幼儿最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们还利用午睡前的5分钟为幼儿讲述感恩故事,让幼儿感受文学故事精彩的同时渗透感恩教育。

(二)注重实践,提升运用幼儿理解能力差,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对他们来说,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实践可以说是最好的方式,实践中能体会乐趣,加深印象,让幼儿更好地体会感恩。

感恩实践可以在社区中、在幼儿园内部或在家里进行。

如:社区服务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倡导感恩的实践,但我们并不想通过社区服务来培养孩子一些简单的服务技巧,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感恩实践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态度。

每次活动我们都会坚持自己的一个原则——“重过程,轻结果”。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侧重每个环节的细节设计,带给孩子的收获就会远远超过结果的获得。

同时我们也非常关注重大节日中的感恩熏陶。

如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教师节广泛被人关注包括家长、孩子及社会。

很多家长攀比心里强,总是想方设法为教师选礼,这种攀比送礼完全扭曲了教师节幼儿对教师的感恩情怀,所以我们在教师节前引导大家一起讨论,教师节怎么为老师送祝福,很多小朋友都表示其实买花、送老师东西都要花爸爸妈妈的钱很浪费,大家是不是可以想个办法不花钱也可以为老师送上祝福呢?很自然地小朋友就想到给老师送上不花钱但更有意义的祝福。

小朋友一起回家和爸爸妈妈为老师献上手工制作的鲜花,或贺卡。

教师节到了看着这么多用废旧的,便宜,但却情意浓浓的鲜花,家长和教师内心都有说不出的感动。

“三八” 妇女节到了,提示幼儿为自己的妈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份礼物;让孩子了解妈妈的职业,知道妈妈身上的优良品质和对社会的贡献,并为此感到自豪;请妈妈代表讲述哺育孩子的经历,让孩子知道妈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辛苦;让孩子深深地体验爱、感激爱,并发自内心的想回报爱、付出爱;向妈妈表决心、坚持做妈妈的小帮手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爱的意识,且实践到现实生活中去。

国庆节组织幼儿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绘画比赛,激发了幼儿的爱国之情。

我园园舍对面有个老年人活动中心,每到重阳节我们总是给老人们带去自己的精彩表演,同时在平常有空的时候为老人亭擦擦桌子,扫扫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重视引导孩子关爱老人时的正确称呼,甚至注意与老人交流时的真挚眼神,关注的是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