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练27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读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2.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下图为“世界某科技公司的清洁能源开发计划图”,完成3~4题。
3.图中B类能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B.纬度低,多晴朗天气C.内陆地区,热力环流强D.高差大,河流流量大4.该地D类能源丰富的地质条件是()A.地壳断裂下陷B.板块消亡边界.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⑤廉价劳动力多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④⑤A.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C.交通落后,运输不便D.海拔较高,雪山面积小读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供需变化图,完成10~11题。
10. 引起东北三省煤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①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②煤炭运力不足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区域煤炭资源趋于枯竭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1. 解决该矛盾的根本措施是()A. 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B. 重化工企业向内地迁移C. 加强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D. 合作开发邻近地区的煤炭资源并调配二、综合题(共46分)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2分)材料一:山西省已经确定把资源综合利用同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相结合,引导扶持一批大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标志着山西省由单纯的煤炭、电力单一产业开始向煤、电、铝、冶金、建材等产业联合经营的转变。
材料二: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及各产业投资比重图。
(1)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分析)。
(2)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电力投资比重接近煤炭投资,有何优点?(3)分析山西省应怎样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
13.《江苏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指出,江苏风能开发的主要任务是有序开发陆上风电,突出开发海上风电,建成江苏沿海风电“海上三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分)材料一:中国部分新能源分布图(图1)图1图2材料二:世界能源使用现状及未来能源需求结构预测图(图2)。
(1)图1中A、B、C所示新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
从开发利用的角度看,A能源较B、C能源的明显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开发陆上风电相比,评价江苏开发海上风电的条件。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世界能源消费变化的特点及变化原因。
(4)鼓励发展新能源已成国际社会共识、新能源产业必将迎来加速发展。
简析江苏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可行性。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的瓜州县。
右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B.核能、太阳能C.核能、地热能D.风能、地热能3.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A.纺织工业B.电子工业C.食品加工工业D.石油化学工业(2017·天津二模)为减轻能源压力,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风电产业。
下图是我国风电基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4~5题。
4.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起伏大,发电稳定B.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C.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D.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5.发展风电的生态意义在于()A.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减轻当地酸雨严重问题C.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D.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6.(2017·湖南岳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山西多年来发展了以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工和建材等六大类以资源为核心的资源型产业,其中以煤炭、冶金、电力、焦炭成为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
材料二:2015年以来,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国际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影响,山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成为影响经济和就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山西的钢铁、煤炭行业压产能、调结构的任务迫在眉睫。
材料三:山西省煤田分布图和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分析山西形成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的区位条件。
(2)简析山西钢铁、煤炭行业要压产能、调结构的原因和措施。
(3)说出山西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
7.(2017·福建质检)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
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如右图)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
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4)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
课练27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1~2.解析:第1题,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煤变油”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
第2题,从“煤变油”工艺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大量的用水,而本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
答案:1.B 2.C3~4.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新能源开发的区位条件分析。
第3题,由亚洲部分地区能源分布示意图可以知道B类能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中下游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可以判定是太阳能,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是主要原因。
第4题,D类能源丰富的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喜马拉雅山两侧的板块交界处,是地热资源,这里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动地带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3.A 4.D5~6.解析:第5题,左图为德国鲁尔区,右图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鲁尔区没有铁矿;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但德国劳动力不廉价。
第6题,东北工业基地衰落是受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沿海新兴工业区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答案:5.A 6.B7~9.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生物质能资源的分布差异及原因,能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第7题,发展沼气,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能解决农村燃料,①对。
生产燃料乙醇,减轻对石油的依赖,②对。
新疆气候干旱,不适合大面积种植薪炭林,也不能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状况,③错。
提倡燃烧秸秆,会增加大气污染,破坏土壤结构,④错。
故B正确。
第8题,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浙江丘陵多,适宜林业发展,江苏平原多,主要是耕地,A对。
根据表中数据,两省面积相近,D错。
人口多少对薪柴总量无影响,水热条件差异不大,B、C错。
第9题,新疆的生物质能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主要是这里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生物产量低,B对。
新疆矿物能源丰富,如石油资源,A错。
根据材料,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所以主要指的是薪柴,与交通状况无关,C错。
新疆雪山面积较大,D错。
答案:7.B8.A9.B10~11.解析:第10题,从图中看煤炭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而生产量增长较慢,这主要源于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而许多生产基地面临资源枯竭,总体产量增长缓慢。
第11题,在一定时期内,东北三省煤炭能源需求还会持续增长,解决问题的方法无非是开源和节流,目前主要是调配资源,以解燃眉之急,而根本措施是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度减少对煤炭的需求量。
答案:10.B11.A12.解析:第(1)题,我国能源消费重心位于东部沿海,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
结合题干提示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煤炭以外的投资增加,势必会影响产业结构和缓解煤炭外运压力。
第(3)题,资源型经济转型一般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
答案:(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输煤、电距离近。
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
交通: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外运条件好。
(2)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减轻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使煤炭工业向气化和液化产品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3.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能源资源的特点、区域能源开发的条件。
第(1)题,图中A所示新能源是核能,其能源来自地球内部,B、C两项都是风能。
它们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核能相对其他能源来说优点主要从能源密度大、地区适应强、不受天气的影响、发电的持续性强等方面分析。
第(2)题,要从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两个角度分析。
第(3)题,从图中看出能源消耗量增加,能源种类日益多元化,同时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日益增加。
第(4)题,主要从资源、资金技术、国家政策及市场等角度分析。
答案:(1)B、C能源密度大;稳定性强,可连续使用;地区适应性强(2)有利:风能资源更丰富;空间更大;不占用耕地。
不利:施工难度更大;运行和维护成本更高。
(3)特点:总量增大;种类增多;由非可再生能源为主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原因:社会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增大;技术水平的提高;风能、太阳能等能源清洁、可再生。
(4)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优;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市场需求量大。
练高考——找规律1.解析:(1)注意要“分别”比较,“指出”优势。
风能的优势要针对煤炭和水能开发的不足来分析;煤炭是污染较高的非可再生能源;水能开发一般要修建水库,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风能开发的自然条件首先表现在风能资源上(注意材料中的“世界风库”、年大风日数等信息);其次,风能开发要占用土地,而图示该地土地面积大、多戈壁。
(3)开发的不利区位条件可从市场需求、资金等方面分析。
该地地处我国西部,沙漠、戈壁广布,人口、城市少,经济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故在市场需求、电力传输等方面具有劣势;另外,据材料可知,风电建设成本高,对资金有较高要求,而该地明显不具有资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