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图案技法开封一师沈山波图案是一种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美术形式,狭义指器物上的装饰花纹,广义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进行的设计方案。
我们今天只对图案的形式美、造型、构图、色彩、制作等方面的普遍规律进行基础训练,人们把这种基础训练称为基础图案,它对今后的装潢、染织设计、陶瓷、装饰绘画等学科的学习,会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
一、图案的写生与变化写生的目的是为了熟悉生活与自然界中的形象,研究并记录可供变化的素材,为图案造型作准备。
自然界中美的形象都可作为写生的对象。
写生的方法一般可采用:线描法、影绘法、水粉画法等形式,写生时,对象的轮廓一定要交待清楚。
图案的变化,即是将写生的自然物象处理成图案形象,它是基础图案的基本功,通过变化把现实生活的各种形象加工改造成适应于多种工艺美术品的图案纹样,目的是使图案更加理想化,激发视觉美感。
没有这样的过程,就不能成为图案。
变化的方法有,简化、夸张、规整化、适合、添加等,一个纹样常是几种方法的综合。
通过写生,变化后的形象,要使其具有图案设计的要求,我们要利用归纳重组的构成原理,把变化后的形象重新组成各种完美的图案,使之更适合设计的特点及审美要求。
二、图案的构成法则图案的构成法则,就是图案形式美的规律,由于它有实用与装饰的要求而具有一定的特殊规律。
1.统一与变化“变化”是图案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区别,给人造成显著的对比感觉,它是设计者智慧与想象的体现,具有生动、活泼、有动感的特点。
“统一”是图案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它是秩序的体现,具有完整、周到、稳定、静态的特点。
一幅完美的图案应该是丰富的,有规律的,有组织的,而不是单调、杂乱无章的。
纹样、排列、结构各个组成部分从整体到局部均应取得多样统一的效果。
就图案而言,图案的处理、加工、设计的过程就是运用构成法则来安排处理的。
如构图上的主从。
疏密、虚实、纵横、高低、简繁、呼应等;形象上的大小、长短、方圆、曲直、起伏、动静、向背、屈伸、反正等,技法上的轻重、浓淡、干湿、刚柔等;这样如果处理得当,就能达到变化、对立、统一三者之间和谐相处,从而使整体获得明亮、和谐、丰富多彩的效果。
变化与统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变化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在图案设计中应当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注意统一,使各组成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成为有变化的统一整体。
对此,我认为在学习基础图案时应特别注意。
在每年的染织艺术设计考试中,这方面的内容多有涉及,如90年,中央工艺染织设计专业试题是用黑白画的形式画出月季花花头图案三种。
2、对比与调和它是图案的一个重要条件,对比是变化的一种形式,调和是统一的体现、在图案设计中要掌握适当的程度,只注意调和会感到枯燥、沉闷,过于强调对比,又易产生混乱。
刺激的感觉一如以对比为了,对比中应有调和的因素,这样才能在变化中求得统一,即“照应”。
如以调和为主,调和中应有对比因素,才能在统一中求得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图案完整而丰富。
3.对称与平衡对称,是同形同量的组合,体现秩序和排列的规律性,它具有统一、严肃、静态的美感。
平衡,是同量不同形的组合,取得均衡,安定的形态,平衡较之于对称易达到活泼生动的效果。
在图案设计中,上下、左右、对角之间的轻重份量,都应按适当的分寸安排,才能够符合人们日常所见的客观事物种种现象的联想活动。
同时,在图案设计中,还有节奏与韵律、条理与反复等基本法则,我们在图案学习中,只有充分运用了这些法则,才能使所设计的图案符合统一和谐的秩序美。
三、图案的构成形式它是在变化后的形象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工艺条件、材料及形式美的规律进行重新组合,使图案组织成为有秩序、有规律的一个整体。
就平面图案的组织形式而言,概括起来分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两种。
单独纹样,是相对于连续纹样而言的,能单独用于装饰,亦可作为基本形,为适合图案,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服务,它要求纹样形式完整,具有相对独立特点。
单独纹样在形式上分适合纹样、自由纹样、角隅样等几种形式。
适合纹样的纹样形态正好与外轮廓相吻合。
若去掉外轮廓,纹样仍有外轮廓的特点。
这种外轮廓可以是几何形,如方、园、三角形等;也可以是自然形,如花朵形、桃形等。
而自由纹样则不受外轮廓的限制,但应注意其结构要严谨,造型要丰满,外形要完美,给人视觉上的美感,其特点是灵活性大,应用较广泛。
单独纹样经常是专业考试内容,如94年,中央工艺的专业考题:以花卉为题材,画二个黑白单独纹样。
要求:1.用线描画均衡(平衡)纹样一个。
2.用平涂画对称纹样一个。
连续纹样相对于单独纹样,它是以一个单位纹样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成无限反复的纹样。
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纹样等。
作连续纹样的关键在于以下二点:首先,要选好一个母纹样,其次,是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组织形式。
因为,母纹样决定了图案的优美形象,而组织形式则使图案取得节奏的、韵律的美。
二方连续是以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反复排列。
故又称“带状纹样”、“边缘纹样”,其组织形式分,散点式、接园式、波线式、垂直式、折线式、结合式等。
四方连续则以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同时反复排列,其组织形式分:散点式、连缀式、重叠式,它多用于花布、锦缎、壁纸、商品装潢等。
连续纹样同样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之一。
如91年,中央工艺以花鸟为题材,画二方连续花边一幅,花边长20公分,宽6—8公分,色彩限4-6色。
四、图案的色彩和表现技法(一)图案的色彩不同于一般的写实色彩,它要求有很强的装饰性,每一幅图案的色彩一般多控制在4-6套色(在考试时一般如此)。
图案的色彩应当给人以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套色简练,而恰到好处的效果。
在基础图案的设计中,如何用最少的套色达到最丰富的艺术效果,是每个设计者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因为颜色常体现设计者的情感,它是设计者能否打动观者的基本要素。
在图案色彩的学习中,我认为如何处理主调与层次非常重要,以下简单谈一下。
1.主调指一幅作品中色彩感觉上的总倾向,“五彩彰施,必有主色’”,这主色就是色彩的基调。
主调控制着画面的总体气氛,在实际的色彩运用中,应注意色调的选择。
如表现明快感,应以明度高的色相为主;表现活泼感,要注意色相对比和明度对比;表现稳健,中和之感,注意色相的同一或类似及明度反差不要过大。
同时,图案的主色调与色彩在图案中所占面积大小有关,在图案中,若花叶及纹样的面积很大,则花叶、纹样可成为主调,若底色面积大。
则也可成为画面的主色调。
图案色调的整体性控制,除调整色彩面积外,也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求得:添加法、削弱法、间隔法、渐变法、空混法。
2.层次指图案底色与纹样之间明度差异所形成的层次效果。
层次多不一定是色相多,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明度关系。
图案变化的层次关系要有深、中、浅三方面,如同素描上的黑、灰、白一样。
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人们掌握了图案变化中地色和表面色之间合理配置的三种表现形式:A.深底淡花,花在后方,光源在前(顺光)图案对比变化强烈,层次丰富,它是最常见的图案变化形式。
B.淡底深花,花在前方,光源在后(背光)这时图案对比变化强烈,像剪影画一般,图案效果奇特,但处理不好时,容易层次不清,对比混乱。
C.中间色的底色、纹样浅于底色或深于底色,能得到物件受光与阴影的效果(侧光)它是图案对比适中的一处含灰色的对比变化形式,图案的对比关系含蓄,色调柔和。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图案的色彩处理并不难掌握。
(二)几件常用的图案表现技法同一个图案可以用几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以产生多种效果。
多掌握几种方法,对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图案的描绘技法从表现手段上来说,一般可分手绘和肌理制作两种技法。
手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平涂法此法适于形象的并列,不宜重叠,多种平涂形象并列,应注意明度、色调的区别,以分出轮廓层次。
平涂时颜色有时不宜涂匀,这与水粉色中含胶太多有关。
可先将颜色挤在调色盒内,略加一点水,盖上盖,放一两天,待胶水全浮上来后,用小刀把表面的浮胶刮掉,颜色就好用了。
2.勾线法勾线法主要是解决底色与画面反差太大的问题,在平涂的基础上勾线,线的色彩不宜孤立,应起协调空间和缓解画面色彩的作用,此法能丰富画面,增加画面的层次。
3.点绘法点绘法常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画面提神醒目,增加层次。
方法是:用点的疏密点缀于画面中,从而使形体得出虚实,远近的变化效果。
也可以用点衬托主纹,用点较为自由,也易掌握,但图案组织用点不能太多,否则会有零乱感。
肌理制作方法:所谓“肌理”,是指形象表面的纹理。
在图案设计中,常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来模仿自然形态达到的肌理效果。
如材料本身的特征、质地、组织、纹理等,表现出一般手绘所无法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
1.水色法:利用颜色在较多的水中能自行混和的特点,将不同的颜色着于有水的图形中,通过水和颜色的自然调和.可得到丰富的肌理效果。
2.喷绘法:专业人员常用喷笔制作,颗粒细腻,效果好。
学生可用牙刷蘸色弹出雾状颜色。
喷绘法的特点是色彩变化微妙,对比色也可造成柔和的过渡效果。
3.粘贴法:在纹样处涂胶水或白乳胶,撒细沙或木屑等物,待干后,拌落在上面的细沙或木屑就呈现一种特殊的效果,其他自然物、废旧物也可作拼贴物产生肌理效果。
肌理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印刷技法、刮、吸附等。
综上如述,本文主要介绍了基础图案的写生,变化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的画法,图案的色彩及表现技法,文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只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感受,望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启迪和帮助,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掌握基础图案的设计过程,从而学好这一基础设计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