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上的街市说课课件

天上的街市说课课件


二、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设疑激趣

学法:合作探究讨论法 朗读品味法 读写结合法
三、说教学流程
A、初感“天街” 一、自主预学,感受新知 1、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天上的街市》文学常识 3、听老师范读课文,标注诗歌重音并划分节奏。 4、再读诗歌,读准重音和节奏,思考以下问题:诗歌写了出 现了哪些景象(意象)?这些景象(意象)带给你什么样的 感受?
• 设计意图:牛郎织女与神话传说的不同结局 的对比,让学生更加简单的体会到作者的思 想感情,教师配乐朗诵的方式也让学生更能 体会到这个诗歌中的美好,再结合写作背景 分析则是让学生能把诗歌的美好和现实的黑 暗作对比,完善自己的答案,突破了难点。
(五)展示交流,师生评学
• 五、展示交流,师生评学 • 1、小组长提前做好展示安排; • 2、非展示者要认真倾听,发现问题及时质疑、补 充。 • 3、对有价值的展示内容,快速做好笔记。
(六)整合训练,巩固提高
•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要有梯度,所以我 设计了基础知识和拓展提高的问题。不 仅让学生落实基础,还学以致用,引导 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 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也是突破本课难点的要求
• 《天上的街市》遵循“三学小组模式”构建课 堂,致力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本课的学习 ,共有六个环节,完全符合预学——互学—— 评学的三学模式,主要体现了以下生本理念: 1、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 育。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 点拨引导,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强调 动口动脑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四)合作互学,研读文本
• C、探幽“天街” • 四、合作互学,研读课文 • 1、这首诗描写了众多景象(意象),哪些是实际存在的,哪些是通过 想象或联想创造出来的?作者又是如何行文组织它们的呢? • 【学法指导】联想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想 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 的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句式回答 。
主要方面
• • • • • 一、说教材、学情、目标及重难点 二、教法学法 三、教学过程 四、生本理念 五、教学得失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要选的是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文 章,这一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 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本课是 著名作家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 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 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 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 郎织女。
设计意图及依据:习是深入学习的基础。积 累生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内容 ,也为下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本课诗 一首现代诗,在预学中重在朗读,有助于学 生了解内容,使学生更好的整体感知课文。
(二)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 1、导入:本课的导入,我采用的是出示城市梦幻 的夜景图片形式,给学生以清新直观的感受,然 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而后谈谈自己的 感受,再引出本文。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 产生一种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2、明确目标:本课的学习目标在白板上有清晰地 呈现,在上课的时候,由学生再一次宣读,进一 步地明确即可。
四、说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
• 2、生本课堂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问题和 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 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 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在教学中 ,我通过分组讨论问题,使学生在学 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 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生本理念
五、教学得失
• 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 • 1、朗读不够充分,很多学生都意犹未尽,可以再多一 些,让更多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之美。 • 2、课堂容量较少,如果能够品析下诗歌语言,这节课 分内容会更加丰富。
生本理念
• 总之这节课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 导思想,让学生在朗读、讨论、思考、品 评、欣赏中快乐学习,快乐认识诗歌之美 。
五、教学得失
• 《天上的街市》的教学中有以下亮点: • 1、教学设计分为四个大部分:初感天街,初寻天街, 探幽天街,回味天街。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思路清 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2、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 次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令行禁止,先独 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帮助组内其他同学学习,勇于质 疑的习惯,这些好的习惯可以使他们有很大的收获。 • 3、采取多种形式来展示学习成果评学检测:如听写, 个人朗读,齐读,并且留足了当堂检测的时间。 • 4、对学生的评价公允而富有激励性,能够激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 展示交流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 倾听及时做笔记补充的良好学习习惯 。
• D、回味“天街” • 首先,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这首诗歌的美点 :即语言质朴美好,内容意境美,音韵节奏美几个 方面。让学生加深诗歌的印象。然后就是当堂检测 环节了。 • 六、整合训练,巩固提高(当堂检测) • 1、生字词及文学常识检测。 • 2、拓展提高:任选一题完成。 • 1)自读诗歌,发挥自己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 绘天街的繁华景象。 • 2)自古以来,明月寄托了无数中国人的情思,请 以“月”为主题,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首小诗。
• 3、“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 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 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在导入环 节,遵从学生好奇的天性,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学习情境。预学检测 和互学环节,体现了学生求知的天性,让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找出答案。在评 学环节,充分尊重学生,依据学生渴望得 到认同的心理,对学生进行加分或者鼓励 表扬,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生本理念
• 4、生本教学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此 ,我在教学中多次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令行禁止,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帮助组内其 他同学学习,勇于质疑的习惯,这些好的习惯可以 使他们有很大的收获。另外尽力给学生开启一扇小 窗,让学生把眼光投向窗外,自己去发现美丽的风 景。整合训练时,让学生写一首小诗,旨在提高学 生的写作能力,也是为了提升学生欣赏美、表现美 的水平,更是为了学生的成长。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想象丰富,还有着小 孩子一样的天真,因此对这类文 章很容易产生兴趣。他们的学习 能力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虽然 比起小学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 是仍然有很多不足。因此在课堂 上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要 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早 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材分析之学习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学习目标定位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整体把握,理解诗歌的主要内 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 ”、“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 身特点,我把本课的能力目标定为:朗读诗歌,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 诗歌形象化的语言,感受诗歌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新课标强调在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中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因此,我把本课的情感目标确定为“体会 诗人情思,获得审美体验和初步的欣赏能力”。 另外,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和本 课实际,将“朗读诗歌,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感 受诗歌之美”作为本课学习的重点。将“体会诗人情思,获得审美体验 和初步的欣赏能力作为本课的难点”。
• 主要是以听写的方式检查生字词,小组互相批改,并让大家 说说自己写错的字或者拼音,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学生的整 体感知,找出文章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象,谈谈自己在整体感 受,最后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朗读的过程我采 取了单人展示和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的方式
(三)检查预学,任务导向
• 设计意图:1、生字词是自学课课文的重点, 也是考点,课前检查预学中,学生对其掌握 情况,是很有必要的;2、整体感知,理清每 小节写了,有助于学生深入文本,进一步了 解课文内容。3、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 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的兴趣 ,也为后文深入分析诗歌奠定了基础。
•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解决本 课的重点问题,让学生理解何为想象和联想 ,并且在分析作者如何行文组织的时候,理 清了诗歌的写作思路。将抽象的创作思路, 通过简单的问题,具体可感的显现出来。
(四)合作互学,研读文本
• C、探幽“天街” • 2、诗歌第三节,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传说有何不同?这样想象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学法指导】凭借想象,诗人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听老师 范读诗歌,感受诗中的表达的愿望和追求,并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作 者的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