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题库1.super定义的生涯是指生活里各种事态的演进方向和历程,他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
2.生涯除了职业之外,还包括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角色,如学生、退休者、家庭成员、公民的角色。
3.生涯是一个动态的历程。
4.职业生涯即一个人再就业领域所经历的一系列岗位、工作或职业,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的过程。
5.内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通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
6.外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于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
7.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语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8.帕森斯被称为“职业指导之父”。
9.帕森斯提出的特质因素论的内涵是职业选择要在清楚地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的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最后选择一种职业需求与个人特长相匹配的职业。
10.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提出CASVE循环来表述个体如何做出决策。
包括沟通、分析、综合、评价和执行,沟通再循环。
11.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1908年的美国。
12.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将生涯的过程视为从出生到死亡,包括成长期(0——14岁)、探索期(15——24岁)、建立期(25——44岁)、维持期(45——65岁)和衰退期(65岁以上)。
13.一个系统的生涯规划应当包括觉知与承诺、认识自我、人事工作世界、决策、行动和再评估六个步骤。
14.性格也称为人格特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他人、对事、对自己、对外在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应对方式。
15.我们可以通过MBTI心理测评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性格。
16.M BTI有四个维度,分别是外倾和内倾,感觉和直觉,思考和情感,判断和知觉。
17.内倾(I)─外倾(E)维度该维度用以表示个体心理能量的获得途径和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程度,即个体的注意较多的指向于外部的客观环境还是内部的概念建构和思想观念。
外倾型表现为主体的注意力和精力指向于客体,即在外部世界中获得支持并依赖于外在环境中发生的信息,这是一种从主体到客体的兴趣向外的转移。
外倾型个体需要通过经历来了解世界,所以他们更喜欢大量的活动,并偏好于通过谈话的方式来思考,在语言的交流中对信息予以加工。
而内倾型态度表现为主体的注意力和精力指向于内部的精神世界,其心理能量通内部的思想,情绪等而获得。
内倾型个体在内部世界中获得支持并看重发生的事件的概念、意义等,因此他们的许多活动是精神性的,他们倾向于在头脑内安静的思考以加工信息。
外倾型个体经常先行动后思考,而内倾型个体经常耽于思考而缺乏行动。
18.感觉(S)─直觉(N)维度该维度又称之为非理性维度或知觉维度,表示个体在收集信息时注意的指向。
即倾向于通过各种感官去注意现实的、直接的、实际的、可观察的事件还是对事件将来的各种可能性和事件背后隐含的意义及符号和理论感兴趣。
感觉型的个体倾向与接受能够衡量或有证据的任何事物,关注真实而有形的事件。
他们相信感官能告诉他们关于外界的准确信息,也相信自己的经验。
他们重现在,关心某一刻发生的所有的事情。
而直觉型的个体自然的去辨认和寻找一切事物的含义,他们重视想象力,更注重将来,从事努力改变事物而不是维持它们的现状。
直觉型的个体看到一个环境就想知道它的含义和结果可能如何。
感觉型的个体被视为较具有实际意识,而直觉型个体被视为较有改革意识。
感觉─直觉维度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9.思维(T)─情感(F)维度该维度又称之为理性维度或判断维度。
该维度用于表示个体在作决定时采用什么系统,即作决定和下结论的方法,是客观的逻辑推理还是主观的情感和价值。
情感型的个体期望自己的情感与他人保持一致,他们做决定的基石是何者对他们自己和他人是重要的;其理性判断的依据是个人的价值观。
而思维型的个体通过对情境作的客观的、非个人的逻辑分析来做决定,他们注重因果关系并寻求事实的客观尺度,因此较少受个人感情的影响。
20.知觉(P)─判断(J)维度该维度用以描述个体的生活方式。
即倾向于以一种较固定的方式生活(或做决定)还是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生活(或收集信息)。
这一维度是一种态度维度。
虽然个体能够使用直觉和判断,但是这两极不能够同时被运用。
多数个体会自然的发现采用某种生活方式时总是比另一种更加轻松,因此总是在和外部世界打交道时采用这种生活态度。
判断型个体倾向于以一种有序的、有计划的方式对其生活加以控制,他们期望看到问题被解决,习惯于并喜欢做决定。
而知觉型个体偏好于知觉经验,他们不断的收集信息以使其生活保持弹性和自然。
他们努力使事件保持开放性,让其自然的变化,以便出现更好的事件。
21.兴趣是影响人们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对职业进行分类的重要基础。
22.不是所有的兴趣都应该或能够在自己的职业中得到满足。
兴趣也可以通过兼职、志愿活动、参加社团、业余爱好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23.著名的生涯辅导理论家霍兰德提出了兴趣类型理论。
24.生涯辅导理论家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的职业兴趣可以归为六种类型:实用性(R)、研究型(I)、艺术性(A)、社会型(S)、企业型(E)和事务型(C)。
25.为了比较全面地描绘个人的职业兴趣,通常用最强烈的三种兴趣的字母代码来表示一个人的兴趣,这个代码就称为“霍兰德代码”,三个字母之间的顺序表示了兴趣的强弱程度的不同。
26.生涯辅导理论家霍兰德同时认为工作环境也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其名称及性质与兴趣类型的分类一致。
27.能力按照其获得的方式(先天具有与后天培养),可以分为“能力倾向”和“技能”两大类。
28.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以及运用该能力将得到何种结果所持有的信心或把握程度。
29.价值观就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或品质。
30.心理学中一般把气质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31.赫尼和芒福德根据人们的学习特点,总结出了四类学习风格:行动型、反省型、理论型和实际型。
32.需要和动机是人们产生行动的基本动力。
33.成就动机是指人们追求卓越以实现目标的内部驱动力。
34.决策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是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所做的决定。
35.职业决策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决策意识觉醒、自我评估、职业分析、综合自我与职业信息、确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新一轮的觉醒。
36.职业生涯决策的实用方法:决策平衡单、PLACE方法、PIC模型37.目标设定要遵循SMART原则,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chievable);达成后有足够的满足感(Rewarding);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限制(Time-frame set)。
38.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心理测验法、自我分析法、他人意见法39.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我们可以用到的心理测验有:(1)职业兴趣量表:职业自我探索量表(SDS)、Strong职业兴趣量表;(2)职业性格量表:MBTI性格测试;(3)职业决策量表:生涯决策量表(CDS)、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S);(4)生涯发展量表:职业成熟度量表(CMI)、生涯信念量表(CBI).40.“5W”归零思考法是指,第一个问题:“我是谁?”(Who are you?);“我想干什么?”(What you want?);“我能干什么?”(What can you do?);“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What can support you?);“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What you can b e in the end?)41.S 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SWOT分析还只是进行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进行SWOT策略分析,即基于SWOT分析的结果,分析如何把优势转换成机会,如何应用有事化解威胁,如何把劣势转换成机会,如何在劣势与威胁中采取应对措施。
42.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流程:自我分析、职业环境认知、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设计、反馈调整。
43.10年以后的我,可以用不同方式来表现,歌曲、诗词、小品、舞蹈等。
44.职业定位,是指个人依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及制约因素,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起点,包括对职业领域、职业类型及职业发展线路的初步确定。
45.为了做好职业定位,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自我评估、职业探索、初步定位。
46.在职业定位的初步定为阶段一般需要确定两项内容:一是意向性职业、二是意向性行业。
47.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48.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被称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9.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步:确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