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毕业论文——简论《红楼梦》的女性观

大学毕业论文——简论《红楼梦》的女性观

简论《《红楼梦》》的女性观徐炳言摘要:《红楼梦》成书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可以说,对它的研究从它诞生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有对《红楼梦》成书的考证,有对《红楼梦》究竟所隐何人家事的考证等等。

不过对于《红楼梦》中的女性观的研究,却并没有形成专著。

曹雪芹所寄托于《红楼梦》中的,有他超越于当时时代的女性观。

赞赏女性才干,关注女性命运,提倡自主婚姻,反对男尊女卑。

通过无数女性的悲惨命运,期盼女性的个性解放。

关键字:《红楼梦》;女性观SUMMARYIt is a patriarchal society inancientChina, the so-calle dmale who is not equal toroughly patrilineal, because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if not asthe fatherof the man also enjoy morerights thanwomen notas amother, whichcaused by avariety of social phenomenon,althoughat the time was seen as normal,but today itis should be worthour reflectio n. Whichcao xueqin's"Dream of Red Chamber"asapredominantlyabout womenofgreat works of literature,it is in the societyat that time for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exploringnature with uniqueside,this paper aimsto caoxueqin analyzing thetypical individual cha racters in a dream of redmansions,inspects itscharacter,analysis of its livingenvironment,underst andthe background andmeaningof female consci ousness.Keywords:female consciousness、Dream ofRed Chamber、aw akening引言:鲁迅先生曾说:“自从《红楼梦》出现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①]在《红楼梦》之前,没有一部小说能够以女性为主角,会说自己写书的目的是“使闺阁昭传”,把女子的地位捧的如此之高。

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凡二百余年,对《红楼梦》的研究不可谓不深入。

郭豫适把对《红楼梦》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清朝乾隆年间至一九二一年,第二个时期是从一九二一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至一九五四年,第三个时期是从一九五四年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中胡适派唯心论以后的时期。

”[②]尽管《红楼梦》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但总的来说,对《红楼梦》中的女性观研究并不系统和深入,也未能形成专著。

一方面,是因为对《红楼梦》女性观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之前,主要是从反封建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定位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整个社会的思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对《红楼梦》女性观的研究逐渐兴起,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

但从近年来公开发表的论文来看,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并未能够形成一致的观点。

分其大类,大概有这样三种:女儿崇拜轮、男性文人价值论、双性和谐论。

另外,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有的学者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独到的解读;有的将《红楼梦》与古典小说、戏曲、现当代小说进行比较,主要论及女性意识的继承发展与差异的问题;有的则与外域文学进行对比研究,开拓了视野。

可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红楼梦》女性观的解读也有着各自的时代印记,它有着多层面、多角度的丰富内涵。

但是,综观以往对《红楼梦》女性观的研究,仍然有着不足之处。

这体现在,虽然研究者和论文数量很多,但尚未形成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理论体系。

一些论著只是简单的与西方女权主义理论进行比较,对《红楼梦》女性观本身的独立和内涵缺乏了解,并且忽视了中国古代社会特定的文化环境。

有鉴于此,本文主要从《红楼梦》女性观形成的背景、《红楼梦》中女性的社会角色、《红楼梦》中女性的品德和才能以及《红楼梦》中女性之美四个方面来探讨《红楼梦》的女性观。

正文:一:《红楼梦》女性观形成的社会背景《红楼梦》的女性观,从另一个方面讲,就是曹雪芹的女性观。

体现在文章中的话,自然就是主人公贾宝玉的女性观。

贾宝玉有一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一方面体现的是贾宝玉对于女儿特有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当时男尊女卑这样一种传统思想的否定。

可以说,这是曹雪芹女性观的核心。

而能形成这样的女性观,自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从经济上看,明代中叶之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迅速发展,城市经济空前繁荣,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经济格局。

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了上层建筑的变化。

以王阳明的“心学”为主导,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启蒙思潮,这些思潮更多的强调了人的作用。

对小说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明代中叶是我国小说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金瓶梅》、“三言”“二拍”《牡丹亭》等,都出现这一时期。

与此同时,女性文化开始繁荣,女性的家庭、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明清女性文化的繁荣,也体现在文学和艺术方面。

明清以前的词坛,基本上是男性的天地,知名的女词人可以说是寥若晨星。

而仅仅清一代的女词人,即有六百余家。

其中徐灿、顾贞立、吴藻等人,成就还很突出。

清代女性文学作品集更是“超轶前代,数逾三千”。

[③]明清女作家之间的交往也非常密切,不仅有着很多唱和的作品,而且也出现了一些文学社团,如“蕉园诗社”、“清溪诗社”等等,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中有关结社的华彩篇章,均为对清代女性结社之风的审美再现。

虽然明清时期社会的家庭关系随着女性文化的繁荣,有了一定的改变。

但男尊女卑、“男主内,女主外”等传统思想仍然是当时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

但也正是由于有着这样的压迫,使得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不满于沿袭这样的封建礼教,他们对传统的禁锢女性的制度口诛笔伐。

为女性形象涂上了浓重的反抗色彩。

可以说,正是有着这样繁荣的女性文化,才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构建的这种女性观提供了一个社会背景。

《红楼梦》以此为基础,而又不拘泥于此,并且从更新更高的角度。

反映出更为突出的女性意识。

二、《红楼梦》中女性的社会角色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描写众多的人物形象倾注的极大的心血,对于这人物形象的处理也能体现曹雪芹不同于当时社会的女性观。

如果把《红楼梦》中的贾府比作一个家族企业的话,那贾母无疑就是贾氏集团的董事长,王夫人是总经理,王熙凤则是常务总经理。

这三个人基本构成了贾府的领导班子。

贾府在她们的管理下保证着日常的运作。

当然,除此之外,《红楼梦》也描写了很多其他角色。

比如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才智精明但却是庶出的贾探春,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薛宝钗,敢于反抗封建传统的林黛玉以及贾府的天之骄子贾宝玉。

对这些人物形象的解读,有助于我们了解曹雪芹的女性观。

(一)、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人物中,贾母是一个贯串始终的重要人物形象。

单就篇幅而言,前八十回贾母出场有将近一半回数;就人物形象而言,王昆仑先生曾感叹:“读了《《红楼梦》》关于贾母的描写,才使人忽然发现,原来中国历代那么多的史传和小说,竟找不出几篇完整美好的老太太传记。

所有的多半是千篇一律的贤母传,或片断不全的言行钞,再不然就是寿序讣文一类的死文学。

”[④]贾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艺术形象,有它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有它独特的典型意义。

但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贾母身上也有着当时封建思想的缺点。

在《红楼梦》“变生不测凤姐泼醋”这一回目中,本是贾母想让凤姐好好的受用一日,于是就凑钱帮凤姐儿过生日。

凤姐儿不得已喝了很多酒。

“凤姐自觉酒沉了,心里突突的往上撞,要往家去歇息。

”结果回去的时候就抓到了贾琏和鲍二家的偷情。

结果自然是大闹了一场。

贾琏气的要拿剑杀了凤姐,凤姐逃到了贾母跟前。

贾琏和鲍二家的偷情肯定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就放到现在也是要被批判的。

那贾母怎么安慰凤姐的呢。

“贾母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得住呢?从小儿人人都打这么过。

这都是我的不是,教你多喝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说的众人都笑了起来。

”在贾母的眼里,这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不过是孩子年轻嘴馋罢了。

便把这么一件影响很坏的事情轻描淡写掩饰了过去。

可以说,从这件事情上还是可以看出贾母的思想还是有着封建色彩。

贾母对于才子佳人的模式也是反对的。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贾母对于《凤求鸾》这出戏的有着非常精彩的点评。

“贾母笑道:‘这些书就是一套子,左不过是佳人才子,最没趣儿。

把人家女儿说的这么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都没有了。

开口都是乡绅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

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

这小姐必是通文讲理,无所不晓的,竟是‘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像个佳人?就是满腹文章,做出这样的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比如一个男人家,满腹的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看他是个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

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子的小姐,又知理读书,连夫人都知书知礼的,就是告老还家,自然奶妈子丫头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头知道?你们想想,那些人都是管做什么的?可是前言不搭后语了不是?’”从这来看,贾母并不赞成自由恋爱,她认为,作为大家的小姐,既是知书达理。

在婚姻问题上就应该听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才能称之为大族人家的小姐。

很显然,这些都是封建家长的陈旧思想。

但在曹雪芹笔下的贾母,依旧有着一般封建家长所不具备的性格品质。

而且,还很耀眼。

首先,贾母有着很高的美学修养。

贾母喜欢自然美景,能够在自然之景中得到美的享受。

在《红楼梦》中,贾母数次在大观园中游览,请客。

对于大观园总的美景总是流连忘返。

此外贾母也有着很高的戏曲和文学鉴赏能力。

前文提到的贾母对才子佳人模式的否定时说的那番话,即是很到位的文学点评。

贾母在戏曲上也大胆革新。

她曾命令戏班子演奏只用琴、管、萧等弦乐,而不用打击乐。

使得戏曲伴奏达到清幽恬淡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