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一_大学生失业问题

专题一_大学生失业问题


保留工资理论Biblioteka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该理论认为一个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的人, 他并不期待工资水平随着搜寻时间的延长而不 断上升,更多的情况是他从搜寻职业开始就对 工资水平有一个起码的心理价位,同样地,对 于搜寻职业所花费的时间,他也有一个心理准 备。因此,当他在市场上寻找工作时,如果雇 主开出的工资条件超过他预定的价位,他就接 受这个工作,否则就拒绝接受。因此,这个心 理价位的工资水平被称为保留工资。
二、失业的成本
• 经济成本
对失业者来说,失业的经济成本就是收入损失 和由此导致的消费与储蓄的减少。对社会经济 来说,失业的经济成本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生 产减少
• 社会成本
家庭内部以及外部人际关系遭受破坏
三、失业的类型
• 摩擦性失业 • 结构性失业 • 周期性失业
四、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 自199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 速度快速扩大200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 145.11 万人比 200年净增27.26 万人增幅达 23.1% 。截止 2002年7月初全国共有93.98 万毕业生落实了工作单 位,待就业 51.2万人,一次性就业率约为 65% 。到 12 月份就业率达80%。2003年应届毕业生达到 212.2万人,比 2002 年增加 67万人,增幅达 46.2% 。2004年应届 毕业达到280万人。比2002 年几乎翻了一番。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 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并不是扩招 以后才出现的。扩招前已经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据统 计,1998年高校毕业生的待分率就曾高达30%。
自愿性失业的界定
• 自愿性失业界定为一种不满足于已有的 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自愿性失业者不同于自 愿性不就业者。前者愿意工作并且有工 作机会,只是对已有的工作机会不满意 而暂时不工作;后者则不论是否有工作 机会也不愿意工作,一部分人不称为失 业者,不计入劳动力人口范围。
结论
• 我们认为,在当前大学生失业者中主要 存在着择业难的问题,而不是就业难问 题。对于自愿性失业者而言,他们选择 自愿失业有合理的理由 。
• 存在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失业是合理和必 然的现象,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不必过 分渲染。
八、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理论分析
• 自愿性失业的界定 •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与大学生自愿性失
业 • 职业搜寻理论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 保留工资理论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结 论
九、有关资料描述
• 巡警与就业 • “双包”与“双自” • “二不” • “三多三少” • “下火海”与“上刀山” • 生于七十年代与八十年代
二元劳动力理论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 第一,从地域上看,我国劳动力市场可 以分为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小城镇及 广大的农村劳动力市场。
• 第二,从职业等级上看,存在高等教育 水平的劳动力市场和中初等教育水平的 劳动力市场。
职业搜寻理论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
• 现在我们假定一个大学生毕业时并不完全了解 市场的就业信息,但是他知道不同企业的待遇 不一样,于是,为了找到待遇最佳的工作,他 必须花费时间不断地搜寻,在搜寻时间达到最 佳点之前,他继续搜寻就是理性行为,这一最 佳搜寻时间长度也就是他的失业时间长度。在 搜寻时期,他并非没有工作机会,只是他预期 继续搜寻会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于是拒绝已有 的工作机会,因而这一时期的失业就成为一种 自愿性失业。
五、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
• 政治因素 • 科技因素 • 经济因素 • 教育因素 • 个人因素 • 隐性就业
六、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误区
• “学而优则仕” • “白玉有瑕” • “举棋不定” • “不善沟通” • “急于求成”
七、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 根深的历史偏见是羁绊女大学生就业的 根源
• 女性的生理特点影响就业 • 女性的心理弱点束缚其事业的发展
摩擦性失业
• 摩擦性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 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也就是说,劳动 力是自愿不被雇佣的。人们换工作或找新的工 作便是这种摩擦失业的范例。工作机会和寻求 工作的人的匹配在经济中并不总是平稳地发生, 结果人们得不到工作。摩擦性失业的重要之处 是, 它的持续时间不长。摩擦性失业也许在任 何时候都存在,但是对任何个人或家庭来说, 它是过渡性的。因此,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 严重的经济问题,而且可以通过改善有关工作 机会的信息流而得到减少。
• 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 劳动的不流动性,延长了由于技术变化或消费者嗜好
改变而造成的失业时间;工作机会的减少本应会引起 失业者的流动,但不流动性却没有使这种情况发生。
周期性失业
• 经济波动引起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 它是由整个经济的产品和服务总需求减 少造成的。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 了总产出,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一般性 失业。当失业率高于6%时,周期性失业 通常是主要原因。
结构性失业
• 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 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 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 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在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 相对较低也许由于几个因素:
• 技术变化,虽然技术变化大多能减少成本,扩大社会 生产能力,但对特定市场具有极大的影响。
专题一
大学生失业问题
目录
• 失业的界定 • 失业的成本 • 失业的类型 •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 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 •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误区 •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理论分析 • 有关资料描述
一、失业的界定
• 国内对失业的解释,主要依据1994年国家统 计局对失业的界定。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年龄内, 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 寻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它包括:16 岁以上各类学校毕业或肄业的学生中,初步寻 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者;企业宣布破产后尚 未找到工作的人员;被企业终止、解除合同或 辞退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辞去原单位工 作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符合失业定义的 其他人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