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一个咨询案例看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的必修课

从一个咨询案例看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的必修课

从一个咨询案例看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的必修课
摘要:通过对一个青春期性教育心理个案的分析辅导,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在青少年性教育上的问题,指出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春期性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青春期性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106-02
青少年时期,通常被称为“第二发育期”,发展是“暴风骤雨”式的。

这个时期他的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发生剧烈的变化,身高、体重的改变,人的第二性征的发育,思维能力、记忆力、自我意识的急剧发展等。

于是,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状态:生理的迅速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的矛盾,自主意识飞跃发展与对父母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青春期的教育很重要。

我认为青春期教育不仅包括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还要包括性心理、性伦理、性法制、性自护等内容。

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多年,涉及这方面内容的一些案例也碰到不少,曾经辅导过这样一个案例:
小蓝,女,19岁,重点中学高三学生,个子高挑、漂亮。

她第一次找我,就明确表达了她的苦恼:不喜欢跟人交往,甚至别人看她、离她太近,她都感到厌恶。

除了同桌女生,班上没什么交往的同学。

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清高、不爱说话、比较孤独。

小蓝说她害怕与人
交谈主要是害怕目光的接触,特别是班上一个男生的目光。

她总感觉别人能通过她的眼睛窥视到她内心的秘密。

是什么让小蓝产生这样的心理呢?是否小蓝身上曾经发生过让她觉得羞耻、害怕让人知道的事情?随着信任感的建立,我们的交谈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

果真,在辅导一个月后,小蓝终于道出了她内心的秘密:在高一的时候,小蓝曾经和一个同年级不同班的男生很要好。

每天一起上学、放学,谈起了“恋爱”。

有一天,男生的父母出差了,于是小蓝在男生家里糊里糊涂地和这个男生发生了性关系。

当时小蓝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没过多久两个人因其他一些原因分手了,分手后的小蓝渐渐地出现了前面叙述的症状。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发现:小蓝一开始害怕目光接触的那个男生,是她男朋友的最好朋友。

害怕目光对视的背后是担心对方看到她的秘密。

后来小蓝害怕周围其他一些人的目光,甚至是陌生人的目光,则是一种泛化的现象。

这样的案例可以说不止一件,辅导后我反思: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家庭、学校、社会是青少年性教育的三个主要课堂,都应该行动起来。

一、家庭教育为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提供基础
一般的家庭父母认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有些为难,开不了口。

小的时候,孩子好奇问:“妈妈,我是从哪来的?”大多数的父母会回答:“你长大就知道了。

”或者是:“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你是拣来的。

”或者干脆说:“小孩子怎么问这种问题?学坏了。

”孩子从小就被灌输“性”是不好的东西的思想。

只有小部分的家长
会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解释。

探究“我从哪里来?”是人的天性。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已经渐渐发育成熟,而同时他们也会对异性产生好奇,这种好奇就促进了同异性交往的需要。

这时候的家长一定是如临大敌,觉得自己孩子学坏了,往往会采取“堵”的方式,不许孩子再跟异性交往。

然而,青少年时期的异性交往是必然的,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任何违背自然规律和无视他存在的做法都可能导致孩子越陷越深,适得其反。

这时候的家长应该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青春期发育的时候注重教育方式,用和风细雨式的“导”代替粗暴的“堵”。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有个正确的性观念,那么自己先要有正确的认识。

以前的观念总认为性是不好的东西,甚至“谈性色变”,这样会给孩子灌输同样的思想。

那么当青少年碰到上面案例里的情况后,往往她们就会形成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不洁,甚至厌恶自己。

所以,家长自己首先要转变对性的看法。

把它当作一种很正常的自然发展现象,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不戴有色眼镜。

其次,家长要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一个社会人,用平等的态度与他进行沟通、交谈。

碰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不居高临下“家长式”的作风,这样孩子才会信任你,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碰到问题会同父母商量,而不是藏着,直到事情变得严重。

再次,“换位思考”。

在碰到孩子青春期困惑的问题,讨论时家长要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学会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的核心
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对于一个学校而言,一直都是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个头痛的难题。

看过这样一则报道:在一个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学青春期教育研讨会上,面对台下一百多名中学教师,青春期教育专家闵乐夫做了一个测试,问:“你们谁见过穿校服、背书包的中学生在公开场合拥抱、接吻?请举手。

”结果台下有近一半的老师举起了手。

校园“恋情”是现代学校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随便走进一所校园,都可以看到成双成对的学生,而这在学生中间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面对这种现象,有的教师采取的做法是:严厉批评、找家长、或苦口婆心的劝说,再不行就采取强制手段,把他们分得远远的。

而有的教师则是:强制是没有用的,由他们去吧,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也刚经历过。

面对学校的青春期教育,闵乐夫提出的观点是: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种失职,教学生把握成长才是良策。

因此强行阻止和放任自由都不是好办法。

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通过图片宣传、开展讲座等形式进行全校性的宣传教育。

学校大大方方地开展活动,让青春期教育不再遮遮掩掩,学生反而觉得没什么。

相反,如果性教育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就会引诱学生好奇地去打开,探个究竟。

从小的方面来说,班级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可以通过开展讨论会、辩论会、心理剧表演和案例分析等形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来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三、社会环境为青少年青春期教育提供环境
现代社会大众媒体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但是随着性解放、性自由至上的观念的充斥,社会环境出现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青少年受一些不良信息的诱导的现象普遍存在。

良好的青春期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为确保学生接受正确的信息,社会各界应注意促使传媒内容健康,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以科学的方式宣传青春期性教育。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青少年性科学教育体系,建立从教育部、省直辖市教育局到镇教育局的科学引导体系,同时要坚持以地方为主,充分发挥各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青少年性教育的实施。

只有得到政策和法律的支持,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权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再次,需要加强社会市场环境的监管,特别是网络环境。

好的环境才能有好的社会风气,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更好地熏陶青少年。

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开展性教育不仅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需要。

因此要改变一直以来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如何合理引导,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坦然面对。

参考文献:
[1]陈义平,等.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进展[j].青年探索,2007,(02).
[2]李美玲,等.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j].中国性科学,
2010,(09).
[3]刘丽平,等.形成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性教育体制[j].新课程学习,2012,(01).
[4]章立明.青少年性教育中的健康教育与性别教育[j].中国性科学,201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