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办法:乡村“两委”班子及村干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为全面、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全乡村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意见》(X办〔201X〕8号)和县委组织部《新县村干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X组发〔201X〕4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正派、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村干部队伍为目标,通过实施村“两委”班子及村干部绩效考核,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增强村干部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促进全乡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考核对象
1、通过换届选举或乡党委任命产生的在职在岗行政村(居委会)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其他村“两委”委员。
任期未满6个月的村干部,不参与本次考核。
2、村“两委”班子
三、基本原则
1、设岗定责原则。
按照村“两委”设定的村干部岗位职数,结合岗位特点,明确村干部岗位职责。
2、公开承诺原则。
村干部根据自己岗位职责、能力素质和群众需求公开设定承诺目标,依据承诺内容实行绩效考核。
3、奖惩激励原则。
从每名村干部工作报酬中每年拿出2400元作为村干部绩效报酬,乡党委按照X办〔201X〕8号文件精神,依据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绩效考核结果,奖优罚劣,统筹发放。
4、分类考核原则。
依岗把村干部分为村(居)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其他村(居)“两委”委员三种考核类别(支书、主任“一肩挑”的,归为支书考核类别),每个类别原则上分别按20%“一等”、70%“二等”、10%“三等”确定村干部绩效考核等次。
村“两委”班子分别按“优秀”、“先进”、“一般”确定考核等次。
有违法违纪并受到党政纪处理的村干部绩效考核等次不得定为“一等”。
不能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村“两委”班子不得定为“优秀”,村干部绩效考核等次不得定为“一等”。
四、考核形式
1、自评。
村干部对照个人年度承担的工作目标任务,进行自查自评,形成书面述职报告。
2、村评。
考核组到村组织召开不少于30人参加的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对村干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民主测评。
通过座谈、发放调查表、实地查看等形式,对村年度工作实绩进行核查,座谈对象不少于10人。
3、乡评。
组织乡党政班子成员、驻村干部、站所负责人,对村干部进行集中测评。
4、综合评价。
结合村评、乡评和群众评议意见,乡党委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按照分类考核原则,集体研究决定村干部及村“两委”班子年度绩效考核等次,报县委组织部审核后,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村干部。
村干部绩效考核经公示无异议后,乡党委以正式文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五、考核内容
(一)考核办法
1、对村“两委”班子考核实行目标考核、村民代表民主测评、乡党政班子成员测评、驻村干部和站所负责人测评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村“两委”班子年度考核满分为100分,目标考核占60%、村民代表民主测评占20%、乡党政班子成员测评占10%、驻村干部和站所负责人测评占10%。
目标考核、村民代表民主测评、乡党政班子成员测评、驻村干部和站所负责人测评均按照100分进行打分,四项打分结束后,按比例计算出村“两委”班子年度考核最终得分,以此作为村“两委”班子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2、对村干部实行测评考核,以四个不同层次进行测评打分。
一是村民代表民主测评打分(占总分100分的40%),二是乡党政班子成员测评打分(占总分100分的40%),三是驻村干部和站所负责人测评打分(占总分100分的10%),四是村干部相互测评打分(占总分100分的10%)。
四项打分结束后,按照比例计算出每名村干部的最终得分,以此作为各村村干部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二)目标考核内容及分数
目标考核满分为100分,占村“两委”班子年度考核的60%。
达到目标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