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幻想交响曲》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幻想交响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一些基本特征。
2、认识、了解柏辽兹。
主要教学内容
1、《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2、柏辽兹及标题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
聆听作品并能基本理解标题音乐的音乐情绪。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播放音乐。
二、问题探究
1、请学生阅读屏幕文字并请1-2名学生简述新信息点。
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浪漫注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又一综合性音乐形式,这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
这种说明主题思想的文字,就是标题。
在器乐音乐中,“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纯音乐”意指没有标题说明的器乐形式。
2、教师评价与点评。
三、作品鉴赏
1、《幻想交响曲》作品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屏幕文字:完成于1830年的《幻想交响曲》、是柏辽兹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的构思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的音乐的特色。
《幻想交响曲》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这个艺术家就是作曲家自己,因而这是一部自传式的标题交响曲。
交响曲的五个乐章都有各自的小标题:“梦幻与热情”、“舞会”、“田野景色”、“赴刑进行曲”和“妖魔夜宴之梦”。
柏辽兹为第二乐章所写的标题说明是:“在一个喧闹而华丽的节日盛宴的舞会上,艺术家遇见了他的恋人。
不管在什么地方,她的形象总是萦绕着他,使他内心很不平静。
”(偷偷告诉大家:其实也是柏辽兹的单相思而已)这是一首圆舞曲。
在一小段引子之后,小提琴奏出温柔、典雅的圆舞曲旋律。
随着音乐的发展,最后变得十分辉煌。
作曲家在这个乐章中特意采用了两架竖琴,使音乐更富有诗意,更贴近作曲家的心境。
2、完整地聆听音乐
3、活动一:唱音乐主题。
4、复听音乐并要求学生在听到主题音乐出现时能给教师一个笑脸。
5、教师点评并介绍有关背景故事。
《幻想交响曲》1830年12月15日在巴黎首演。
当时,柏辽兹是巴黎音乐学院26岁的学生,他单恋于爱尔兰女伶哈里特.史密森,他把史密森当作朱丽叶,这部作品应该说是单恋结出的果实。
作品出版时,柏辽兹注有如下的作品标题说明:“一个具有想象力的年轻音乐家在沉睡不醒,梦中出现一些奇怪的幻觉。
而他的感觉、情感、记忆全在他头脑中转化为一些乐思与形象。
那恋人本身对他来说也成为一个旋律,就像是一个固定观念,他到处都看得见听得见它”。
这部标题音乐中感情丰富,充满各种变化多端的色彩组合。
6、复听音乐
7、活动二:指挥模仿秀
(1)欣赏指挥家的表演,请你模仿他的指挥动作。
(2)请你指挥第二乐章《舞会》。
8、作曲家介绍
(1)阅读屏幕文字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
12岁就开始尝试作曲。
其一生不断从莎士比亚这位英国文豪的剧作中寻得创作灵感,如管弦乐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同时,他也从其他文学名著中汲取养分,如《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就取材于拜伦的诗作,而《浮士德的沉沦》则来自歌德的诗剧。
(2)听广播《柏辽兹的故事》
9、活动三:配乐诗朗诵
(1)自由朗读莎士比亚的抒情诗
如果音乐和诗歌彼此可以协调,它们原是姊妹,想来应该如此,那么无疑我们就应该白头到老,因为你喜爱音乐,我又非常爱诗。
你热爱道兰德,他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