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指导儿童游戏的策略

第六章 指导儿童游戏的策略


二、 游戏推动的方法
• (一)平行式介入法 • ,教师可以在儿童附近,和儿童玩相同或不同材料 和情节的游戏,引导儿童模仿,起着暗示指导的作 用 • (二)交叉式介入法 • 教师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儿童游戏,通过教师与儿童 、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儿童游戏的作用 • (三)垂直式介入法 • 当儿童在游戏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攻击性等 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现实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 对儿童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是显 性的。
三、 教师在游戏推动过程中的行为和语 言指导
马卡连柯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我只是指导、要求和 限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的力量,而不能成为一种 儿童的力量。我必须和儿童们一起游戏。” (一) 行为指导方式 1. 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2. 合理布置游戏场地 3. 运用姿体语给予儿童反馈 4. 亲自进行动作示范
四、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
•的游戏想象情境 时; • (2) 当儿童难以与其他同伴沟通互动时; • (3) 当儿童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 延伸和扩展游戏有困难时; • (4) 当儿童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时; • (5) 当儿童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时; • (6) 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效应时。
(二)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重要 性 • 适宜的介入:
• 提高游戏是安全性 • 提高儿童游戏水平
三、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
• (一)教师在儿童游戏中扮演的积 极的、促进性的角色: • 1、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 2、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 3、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 (二)教师在儿童游戏中扮演的消极 的、不利的角色: • 1、不参与 • 2、导演或指导者
• 3、如果你是教师,你该如何办? • 情境一: • 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 家的“饭菜”放在地上摆弄时
情境二:
• 当幼儿因为在图书 角争抢一本绘本故事《 我妈妈》时,教师如何 建议?
指令式语言
• 情境三:
课后练习
• 1. 简述教师介入和推动儿童游戏的方法。 • 2. 观察一幼儿教师指导儿童游戏的策略, 分析教师的介入是否适宜?
• (二) 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游戏的预设 • 1. 3岁前婴儿的游戏预设 • 2. 3—6岁幼儿的游戏预设
把握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在“最近 发展区”内为幼儿预设游戏
第二节 介 入 策 略
一、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 • • • 1.为游戏开展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2.细致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行为 适时、适度、适当地参与幼儿游戏 4.组织结束游戏,整理材料,总结游戏
第六章 指导儿童游戏的策略
教学目标
• 1. 能根据儿童的游戏水平为其预设恰当的 游戏 • 2. 能在儿童游戏过程中把握介入时机,灵活 转换角色 • 3. 掌握推动和指导儿童游戏的有效方法
主要内容
• (一)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 (二)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
第一节 预设策略
• 一、 儿童游戏水平的评估 • (一) 0—3岁婴儿的游戏发展水平 • (二) 3—6岁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
• 2、阅读以下案例,思考教师是如何介入游戏的? • 案例一: • 区域活动一开始,丽丽就急急忙忙的要去娃娃家做彩 色糕点,说要做草莓蛋糕,边上的小朋友一起动手做起了 蛋糕,一会儿,听到丽丽在大喊大叫了,这是我的蛋糕, 你们不许吃。我走过去问:今天是谁过生日呀?丽丽说: 是我过生日。我说:生日蛋糕可真漂亮,不知道我能不能 尝一尝呢?丽丽赶紧拿了蛋糕让我尝一尝,我做出了很好 吃的表情,并问:还有谁想来吃呀?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 的来尝一尝,丽丽也一起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 • • • •
(二) 语言指导方式
• 1、询问式语言 • 2、建议式语言 • 3、 澄清式语言 • 4、鼓励式语言 5、邀请式语言 • 6、角色式语言 • 7、 指令式语言
课堂大讨论
1、阅读以下语言,思考教师使用的什么语言?
• • • • • • •
• • • •
“家里米菜没有了怎么办?” “你什么时候给你的病人开刀?” “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坏人啊?” “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没有了,怎么办呢?” “拿不下了怎么办?” “不能这样”“赶紧停下来” 用银灰色涂多漂亮啊,很多战斗机都是银灰色,真 棒! 从滑道上往上爬,这样玩滑梯对吗?应该怎么玩? 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吧? 你可以帮我理发吗? 咱们去给汽车加油好吗?
• 案例二: • 进行区角游戏了,雪儿和佳佳进入了 娃娃家,他们发现旁边有食物,雪儿就拿 起一个鸡腿就往狗狗嘴里放,嘴里自言自 语的说:“我给你吃东西。”接着又端起 一杯水喂狗狗。当她想再拿起食物喂狗狗 时,佳佳把狗狗抱走了,雪儿伤心的嘟着 小嘴:“老师,她把娃娃吃的东西拿走了, 娃娃还没吃饱呢。”
案例三:
给飞机涂色 • 孩子们在美工区开展绘画活动,主体是兵器, 有的孩子画迫击炮,有的画飞机,画完后用油画 棒涂色,一个小女孩想用白色的油画棒给飞机上 色,可是没有白色的油画棒,她就求助老师。老 师先采用了建议式的语言,“可不可以用其他颜 色呢?”小女孩想了想,从中找出银灰色的油画 棒涂色,刚涂了几下,就把头转向老师,老师看 了看她涂的色,说“用银灰色涂多漂亮啊,很多 战斗机都是银灰色,真棒”。听到老师鼓励的话 语,小女孩高兴地用银灰色涂起来。
• 2、当教师出现下列四种情形之一时,最好不 要介入儿童的游戏: • (1) 自己不想与儿童玩的时候; • (2) 感觉自己的介入会干扰儿童的游戏时; • (3) 认为介入游戏仅仅是一种责任,而不能从 中享受乐趣时; • (4) 感觉身体太累、心事太重时。
第三节 推 动 策 略
• 一、 游戏推动的价值 • (一) 有利于发挥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正面效应 ,抑制负面效应 • (二) 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游戏水平
二、 儿童游戏的预设
• (一) 预设游戏的方法 • (1) 通过观察儿童的游戏现象,分析其所处的游戏发展阶段 和实际游戏水平及儿童在游戏中的兴趣点所在。 • (2) 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且注 意与儿童的兴趣相吻合,激发儿童的游戏愿望。 • (3) 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如讲故事、看图书 、参观访问、谈话等,以间接丰富儿童的游戏内容和形式。 • (4) 在游戏过程中适时介入幼儿游戏,直接提供恰当指导。 • (5) 游戏结束时与幼儿共同谈论游戏,根据游戏情况总结经 验、提出建议,为下次游戏做铺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