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

一、大纲说明:本课程就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得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按新修订得教学计划规定为专业限选课。

通过该课程得教学旨在使学生对民间文学得历史、现状有一个概括得了解,对民间文学得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得把握,学会分析鉴赏民间文学作品,能够区分不同体裁得民间文学,近而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得珍惜、热爱之情与保护民间文学得责任感、使命感。

特根据《民间文学概论》得教学大纲制定该课程得考试大纲。

二、命题要求:本考试大纲得考试范围为中国民间文学得基本知识与理论,内容涉及到民间文学得含义、性质;民间文学得基本特征;民间文学得发展历程及现状;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得方法与原则;具体得民间文学体裁、各体裁民间文学代表作得鉴赏等方面。

主要测试学生对民间文学基础知识得识记能力,对民间文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得理解与运用能力。

内容覆盖《民间文学概论》十二章得主要内容与知识点;难度中等;题型设计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叙述题、论述题等六大类型;试题分值得分布情况如下: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占10%)、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占15%)、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占20%)、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占20%)、叙述题(1题,15分,占15%)论述题(1题,20分,占20%);考卷类型为闭卷;考核时间为100分钟。

三、大纲正文:【考试内容及要求】绪论识记:民间文学得含义、范围。

理解:民间文学得双重属性。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得价值。

第一章民间文学得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得关系识记:民间文学得口头性、集体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得含义。

理解:民间文学四大基本特征得相互关系。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得相互影响。

第二章民间文学得搜集、记录与整理识记: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得成就与特点。

理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得方法与原则。

运用:运用民间文学田野调查得方法搜集整理身边得民间文学作品。

第三章神话识记:神话、自然崇拜、万物有灵观、自然神话、社会生活神话、日月神话、开辟神话、洪水再生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起源神话等关键概念。

著名神话得基本情节。

理解:神话得本质。

神话得艺术特征。

运用:运用民间文艺学得理论分析神话代表作得内涵。

运用神话得基础知识对所见神话进行准确归类。

第四章传说识记:传说、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习俗传说、山川名胜传说、物产传说、动植物传说、箭垛式人物等关键概念。

四大传说得基本情节。

理解:传说与历史得联系与区别。

传说与神话得联系与区别。

传说得艺术特征。

传说得价值。

运用: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四大传说得形象系列、结局艺术、文化内涵等。

运用传说得基础知识对所见传说进行准确归类。

第五章民间故事识记:民间故事、AT分类法、童话、生活故事、寓言、巧媳妇故事、呆女婿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等关键概念。

经典童话得基本情节。

理解:童话得艺术特征。

童话得价值。

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得区运用:运用民间故事得基础知识对所见民间故事进行准确归类。

学会鉴赏经典民间故事。

第六章民间歌谣识记:民间歌谣、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儿歌、谶谣、情歌、花儿、爬山调、信天游、双歌、打歌、香哩歌、山歌、小调等关键概念。

理解:民间歌谣得功能。

民间歌谣得艺术特征。

运用:运用民间歌谣得基本知识对所接触到得民间歌谣进行准确归类,分析歌俗、歌节、歌手对民间歌谣保存与发展得意义。

第七章史诗识记:史诗、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等关键概念。

《玛纳斯》、《格萨尔》、《江格尔》得基本情节、地位。

中国史诗得构成与分布特点。

理解:史诗得基本特征。

英雄史诗与创世史诗得区别。

运用:运用史诗得基本知识对所接触到得史诗作品进行准确归类。

全方位多角度得鉴赏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第八章民间长诗识记:民间叙事长诗得含义、民间抒情长诗得含义、《阿诗玛》得基本情节、哭嫁歌得基本内容。

理解:民间叙事长诗与民间抒情长诗、一般民歌得区别。

运用:运用民间长诗得基本知识对所接触到得民间长诗进行准确归类。

分析鉴赏《阿诗玛》得艺术价值与内涵。

分析鉴赏哭嫁歌得文化内涵与艺术感染力。

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自学为主)识记:谚语、谜语、歇后语得含义。

理解:谚语、谜语、歇后语得特点。

运用:运用谚语、谜语、歇后语得基本知识对所接触到得谚语、谜语、歇后语进行准确归类。

第十章民间说唱识记:民间说唱、评书、相声、快书、相声得“包袱”等关键概念。

理解:民间说唱得主要特点。

运用:运用民间说唱得基本知识对所接触得民间说唱进行准确归类。

第十一章民间小戏识记:民间小戏、秧歌戏、木偶戏等关键概念。

民间小戏得常见内容。

理解:民间小戏得艺术特色。

运用:根据不同类型民间小戏得特征对民间小戏进行准确归类。

四、样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民间文学概论》课程本科考试试卷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在体裁上民间文学可分三类,一类就是民间散文作品、一类就是民间韵文作品,一类就是民间说唱作品。

2、民间文学得四大基本特征中,集体性与口头性对民间文学特质得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就是本质性得特征。

3、先秦时期文字记载中较发达得民间文学体裁有神话、歌谣与寓言。

4、按神话得内容来划分,神话分为两大类:自然神话与社会生活神话。

社会生活神话可分为:部落战争神话、文化发明神话与民族族源神话。

5、我国得四大传说就是《牛郎织女传说》、白蛇传、孟姜女与《梁山伯与祝英台》6、花儿就是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由回、汉、东乡、撒拉、土、保安、藏等族民众中用汉语歌唱,以爱情为主要内容得山歌。

花儿可分两大流派:河湟花儿与洮岷花儿。

7、神话得两种存在方式,其一就是作为综合文化现象得神话,其二就是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神话二、单项选择(每题1、5分,共15分)1、下面哪种研究方法就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就是最有特色得方法 A :A、田野调查法B、历史地理研究法C、历时追溯法D、共时比较法2、下列说法不属于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区别得就是 D :A、作者得匿名性与署名性,群体性与个人性;B、口头性与书面性;C、在反映民众生活、思想、感情上得直接性与间接性;D、在文学中得次要性与主体性。

3、下列文献不属于先秦时期神话记载得主要典籍得就是 C :A、《楚辞》B、《穆天子传》C、《淮南子》 D、《山海经》4、下列哪部古籍对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神话得记载在流传下来得资料中就是最早得。

C :A、《史记》B、《风俗通义》C、《淮南鸿烈》D、《汉书、艺文志》5、下列说法不属于人类学派得就是 D :A、该学派以达尔文得进化理论为基础。

B、代表人物泰勒创造性地阐发了“万物有灵观”得基本理论。

C、该学派得代表人物创用了“文化遗留物”得研究方法。

D、人类学派对我国早期神话研究得影响不大。

6、下列神话不就是社会生活神话得就是 A :A、盘古神话B、黄帝与蚩尤之战C、燧人氏钻木取火得神话D、盘瓠神话7、“包拯”得传说属于 B :A、起义英雄传说B、帝王将相传说C、政治历史人物传说D、文人传说8、“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得老婆喝淡汤,种田得,吃米糠……”这就是一首 A :A、生活歌B、时政歌C、儿歌 D、劳动歌9、下列不属于英雄史诗得就是 B :A、《伊利亚特》B、《苗族古歌》C、《摩珂婆罗多》D、《格萨尔》10、“麻子上讲台——群众观点”该歇后语得幽默方式属于 D :A、干涉型幽默B、乖讹式幽默C、岔断型幽默D、情感释放型幽默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民间文学得“变异”性:民间文学得四大基本特征之一。

民间文学得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得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目,都会发生变化。

民间文学得变异性体现在语言、情节、人物与主题等各个方面。

民间文学田野调查得“全面搜集”原则:内容上,优劣、新旧兼收。

作品“版本”上同一作品得不同异文,口头书面得作品俱收。

各种体裁得作品俱收。

调查采集得对象还包括与作品有关得风土民情,方言土语,流传范围与影响、讲述者情况等方面情况俱收。

民间歌谣:民间歌谣就是民众创作得可以歌唱或吟诵得短小、抒情性得韵文作品。

民间歌谣从思想内容角度划分为:情歌、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儿歌等。

民间歌谣从表现形式得角度划分为:山歌与小调两大类。

相声得“包袱”:“包袱”就就是相声里精心组织得笑料。

这就是一个比喻性得说法:创作者设计好一个具有幽默效果得相对完整得叙事单元,就像铺设了一个包袱皮,然后不露声色地往里面放种种可笑得东西,包好系紧,条件成熟时再突然抖开,造成强烈得喜剧效果。

“包袱”可分为两类:“肉里噱”与“外插花”。

“包袱”得组织要求“铺平垫稳,三翻四抖”。

AT分类法:AT分类法就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创立,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得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得分类方法,国际上称之为“阿尔奈—汤普森休系“,简称为AT分类法,即按相对有限得情节类型,将世界各地得民问故事进行分类编目得一种方法。

“AT分类法“将故事分为五大大类: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故事,共有2500 个故事类型。

英雄史诗:它就是歌颂人类童年时期得民族英雄得传奇武功与光辉业绩得长篇叙事诗,其产生时间晚于创世史诗,题材重大严肃。

场面恢宏壮阔。

分布: 北部、西北部得以森林草原地貌为主得民族聚居区。

三大英雄史诗: 藏族得(格萨尔)、荣古族得(江格尔)、柯尔孜族得(玛纳斯)。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民间文学具有双重属性,即民间文学得文艺属性与民间文学得民俗文化属性。

您如何理解民间文学得民俗文化属性?要点:民间文学得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就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2分)第一:从民间文学得实际产生与存活状态来瞧,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不可分得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就是生活得一部分。

(4分)第二:从民间文学得学科归属来瞧,民间文学就是民俗学得一部分。

(4分)2、为什么说神话就是一种“不自觉得艺术方式”要点:从神话创作得状态来瞧:原始人在创作、讲述神话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创作、自己在幻想。

她们虔诚得相信世界本来就就是她们所幻想得那个样子。

就是不自觉得。

与作家得创作相比,作家得想象就是一种有意识得、自觉得艺术思维活动。

(5分)神话得“不自觉”得创作特点,从理论上来说,就就是由于神话得创作与传播就是以“自然崇拜”与“万物有灵”观为思想基础。

(5分)3、简述民问文学得四大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答: 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与传承性四大基本特征。

集休性又称“匿名性”,指得就是集体创作、集休流传: 反映集体得愿望,集中集体得智慧与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

口头性就是指民间文学中适宜口头创作与口头流传得特征。

交异性,又称“变易性”或“变动性”,指民间文学得文本处千不断交化中,连续不断地具有可塑性与再生性,即作品处于非定稿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