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教育系列文章5篇

家庭教育系列文章5篇

前言:我们已经跨进21世纪的门槛。

新世纪将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追求发展的时代。

怎样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是我们每个人、每项工作都面临着的新课题,家庭教育自然也不例外。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不仅是社会某一方面的责任。

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在教育中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新世纪的主人。

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强大兴盛战略目标的实现。

我们要全面地推行素质教育,要将素质教育引进家庭。

一开展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马卡连柯说:“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成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的快乐,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师。

”这里所说的“教师”,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象学校教师那样,必须要具有高度的文化知识水平,是接受过系统的专门的训练的专职教师。

这里所说的“教师”,是指引导子女认识人生、社会,引导子女进入社会、溶入社会的导师。

`父母的不管文化水平高还是低,都有资格作为子女的导师。

特别应当看到,家庭是子女出生的地方,家庭是子女最初的生活环境,家庭也是子女生活时间最长久的地方,家庭教育要伴随子女的一生。

就是说,家庭教育不仅是早期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家长不仅是子女的首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家长不仅有责任对子女进行素质教育,也有能力进行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子女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

教育者是家长,受教育者是子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

古人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这就是说,关系亲密的人所说的话,人们容易相信;人们所敬佩的人所发出的指令,愿意接受。

根据这个道理,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子女从思想感情上乐于听从、接受,父母也可以
对子女进行感化。

所以家长的教育效果好,对子女的影响作用也深刻。

子女一生下来就生活在父母身边,并且要在父母身边生活相当长的时间。

在朝夕相处中,父母对子女是非常了解的。

即使在子女进入学校以后,他们每天在家庭生活的时间也是很长的。

特别是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还不大一样,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亲密无间,子女有什么思想、观点、想法,都能够毫无保留地在父母面前暴露,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所以父母对子女内心深处的想法都可以清楚地掌握。

这样,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可以做到从实际出发,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就更为强烈,教育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

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一样。

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上课和有组织的活动,面向儿童青少年集体,通过儿童青少年集体实施的教育。

而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结合生活内容对子女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是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进行。

而家庭生活内容又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主要是“遇物则诲”,即做什么就教什么。

这样的教育,很少有“雕刻”的痕迹,是自然而然地进行。

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往往是在无意之中。

这种教育非常真实,因此,它的感染和影响作用也特别的深刻。

家庭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结构简单的社会组织形式。

但它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

家庭虽说“封闭”,但它从来不是与社会生活相隔绝的,而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渗透到家庭生活中去。

不管做父母的是否意识到,家庭实际上是子女进入社会生活的引路人,家庭教育实际承担的任务,是按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需要,培养和训练子女进入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因此,家庭教育不仅需要,而且必要。

二新世纪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罗林米来尔说:“家庭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任何其它形式所不能取
代的。

她是社会生活的开端,她是单独的持续不断的形式。

这种形式建立在纯真的爱的坚实基础上,正确的、健康的家庭中,父母并不是为孩子而生活,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为社会的发展而生活。


当今世界,知识和人才不断生值,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新世纪将更为开放、更为民主、更为发达。

专家们预测:21世纪的家庭结构更为简单,家庭规模进一步变小;家庭人际关系趋于平等,婚姻质量逐步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家庭同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

在家庭教育中,大至思想品德的教育,小至举手投足的礼仪熏陶,我们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是很多很多。

而这一切又无不同我们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在观念上要作某些更新紧密相连。

与此相关,家庭教育亦将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一)、家庭教育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在中国,1980年北京市首先建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会,1989年建立了中华全国家庭教育学会,到1996年,全国绝大多数市、县、区都有了家庭教育研究会,家长学校发展到将近30万所。

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妇女界、卫生界的许多有识之士,自觉投入到家庭教育工作中,还有一些关心下一代的老同志这方面的积极性也甚高。

(二)、家庭教育的社会职能逐渐扩大
以往,家庭教育只是促进儿童少年某一方面发展的手段,未来的家庭教育将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家庭教育过去只是学校教育的配角,未来的家庭教育将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渗透。

在有些地区可能出现孩子退学居家学习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的家庭教育将负起教育儿童的全部责任。

以往的家庭教育与社会联系不多,未来的家教同社会息息相关,成为社会进步、尤其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上海、天津的社区教育先行一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协同发展,已经在区域精神文明建设中显示出巨大作用。

(三)、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趋于科学化
当今各地的家教事业发展水平不一,人们对家教问题的认识存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