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地貌类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辨识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常见地貌类型;2.通过图文资料、实验等,描述各类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分析地貌成因;3.通过地貌景观的特点,说出其分布区域;4.依据材料简单分析地貌和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识别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描述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特征。
【教学难点】结合野外观察或实地景观图片,描述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特征。
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出示:徐霞客旅行路线图及《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节选内容师:《游记》中提到的“粤西面目”,我们从徐霞客的其他有几种可以找到描述,如“岭忽乱石森列,片片若攒刃交戟。
”、“石片层层,尽若鸡距龙爪下蹲于地,又如丝瓜之囊,盘缕外络而中系透空。
”、“诸危峰分峙叠出于前,愈离立献奇,联翩角胜矣。
石峰之下,俱水汇不流,深者尺许,浅仅半尺。
诸峰倒插于中,如出水青莲,亭亭直上。
”等。
出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片师:作者描述的哪种类型的地貌?生:(可能的回答)喀斯特地貌师:地貌类型多样,千姿百态,特点各异,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常见的地貌类型。
(板书)常见的地貌类型【讲授新课】师:喀斯特地貌是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板书)喀斯特地貌师:在认识了喀斯特地貌概念的基础上,请大家思考:结合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分析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
生:(可能的回答):需要满足一定的岩石(碳酸盐岩,如石灰岩)和气候或水文条件(气候湿润、降水充足)活动:模拟实验: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影响石灰岩溶蚀作用的主要因素。
按照小组展示实验现象和讨论结果。
生:(可能的回答)气温、二氧化碳含量会影响石灰岩的溶蚀作用。
出示:中国岩石类型分布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行政区划图师:在了解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后,请大家观察中国岩石类型、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中国行政区图,试着说出喀斯特地貌在中国的分布范围。
生:(可能的回答)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都有分布,其中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连片分布。
出示:喀斯特地貌视频和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图师:我们通过视频之前的学习已经对喀斯特地貌有了初步的认识,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和地下景观两部分,地表的地貌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呢?生:(可能的回答)首先大气降水在平坦的岩石表面溶蚀出溶沟,溶沟进一步加深加宽就形成了溶蚀洼地,溶沟相互交错,将岩石分割成峰丛,溶沟加深形成峰林,大量山峰被溶蚀变矮甚至消失,剩余孤峰,孤峰进一步被溶蚀成残丘。
师:大家说得很好,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展现出了不同的地貌景观,主要的地貌有溶沟、洼地、峰林等。
(板书)地表景观:溶沟、洼地、峰林等出示:云南罗平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师:图中大家可以看出很明显的孤峰景观,图片中大片平地就是当地非常有特色的“坝子”,它是溶沟进一步发展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其底部较为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将其称为“坝子”。
坝子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
出示:喀斯特地貌景观示意图,石笋、石钟乳和石柱的示意图师:我们接下来了解一下地下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暗河等其他地貌。
暗河是大面积石灰岩地区所形成的溶洞和地下通道中,具有河流主要特征的水流。
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常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请大家观察溶洞景观示意图,简要描述地下喀斯特地貌(石笋、石钟乳、石柱)的形成过程。
(板书)地下景观:溶洞生:(可能的答案)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
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板书)石笋、石钟乳、石柱出示:喀斯特的典型地貌示意图师:我们来汇总一下喀斯特地貌,请大家结合所学和图片资料,试着对喀斯特地貌景观进行分类:1.溶蚀地貌有哪些?沉积地貌有哪些?生:(可能的答案)钟乳石、石笋、石柱为沉积地貌,其余为溶蚀地貌。
2. 地表地貌有哪些?地下地貌有哪些?生:(可能的答案)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溶洞,溶洞中发育有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地下河、地下湖、石柱、地下瀑布等。
师:在喀斯特地貌区生活的人们需要适应这种地貌景观的特点,所以人类的生产生活会深受这种地貌的影响。
出示: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和景观图师:依据所学,思考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生:(可能的答案)有利影响有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喀斯特泉水和地下河是储量丰富、水质优良的地下水源;水能丰富的地下河段可以筑坝发电;发展喀斯特地区的矿产资源等。
不利影响有当地地形崎岖,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生产;地质脆弱,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的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
师:我国建设的FAST就是充分利用了我国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的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出示:FAST视频师:球面射电望远镜设计建设条件是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
而FAST选址的大窝凼地理条件是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请大家思考,完成: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大窝凼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坑,四周高中间低。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生:(可能的答案)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场地构造稳定,开挖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好……3.简述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生:(可能的答案)喀斯特地貌区雨水易向地下渗透;溶蚀洼地底部多裂隙,排水条件好……师:我国河流众多,河流地面流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塑造地貌,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
(板书)河流地貌出示:河流地貌演示实验视频师:通过实验视频我们发现河流在流经过程中不断冲刷地表,带走河床的物质,并不断在下游沉积,所以河流地貌可以分为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两种。
我们先来看河流的侵蚀地貌。
河流的侵蚀按照形式分可以分为下蚀和侧蚀。
(板书)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出示:河谷示意图师:下蚀,顾名思义为向下侵蚀,河流的下蚀作用将河床上的岩石冲走,使河谷加深。
侧蚀,是向河流两侧的河岸侵蚀,它可以将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使河谷展宽。
出示:河流不同河段的河谷示意图师:河谷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但是在河流不同部位的河谷在形态上有些差异。
请大家观察不同河段河谷的示意图,据图描述在河流不同河段河谷(A-A’、B-B’、C-C’)的形态特征,并试着分析其成因。
(板书)河谷生:(可能的答案)上游河谷窄,是由于河流以下蚀为主,形成“V”形谷。
中游河道渐开阔,河流以侧蚀为主,出现河曲,形成“U”形谷。
下游河谷更开阔,河道两旁为冲积平原,河流以侧蚀、堆积为主,河谷呈槽型。
出示:V形河谷景观图师:我们先来看河流的V形谷地貌,请大家观察景图案图片,思考并讨论:1.V形谷常分布于河流的哪个河段?生:(可能的答案)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或高原的河段2.V形谷的形成原因?生:(可能的答案)由于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沟谷不断加深,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
3.据图描述V形谷的地貌特征。
生:(可能的答案)河谷岸壁较陡,谷地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板书)V形谷出示:U形谷景观图师:V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河谷变宽,呈“U”形。
河流流出山区后,进入中游地段。
此时河流落差变小,下蚀作用减弱,河流对地貌的作用开始体现为侧蚀。
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板书)槽形河谷出示:S形河道示意图师:在地势平缓地区我们常看到呈“S”形的河道,即河曲。
阅读“S”形河道形成示意图,思考在水的惯性作用下,是凹岸侵蚀,还是凸岸侵蚀?生:(可能的答案)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出示:凹岸、凸岸示意图凸岸:河岸凸出的部分凹岸:河岸凹入的部分师: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出示:牛轭湖景观图和牛轭湖形成视频:师: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河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出示:不同河段的河谷地貌及主要侵蚀作用比较表格分布河段)上游中游下游主要侵蚀作用河谷地貌师:结合刚才所学,我们来梳理总结一下不同河段河谷地貌及主要的侵蚀作用。
请大家完成表格的填写。
生:(可能的答案)填写表格分布河段)上游中游下游主要侵蚀作用河谷地貌以下蚀为主侧蚀为主侧蚀、堆积V形谷U形谷河曲槽形河谷出示:冲积平原景观图师:冲积平原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冲积平原的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湖沼较多;接近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板书)冲积平原出示:河流堆积地貌景观图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师:观察河流的堆积地貌,思考:1.河流的堆积地貌主要由泥沙堆积而成,泥沙的来源是哪里?生:(可能的答案)上游河段,河流的侵蚀作用较强,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至中下游地区。
2.说出洪积-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分别出现在什么位置?生:(可能的答案)洪积-冲积扇发育于山前地区,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外海滨地区。
3.将不同堆积地貌的堆积物按颗粒大小进行排序。
生:(可能的答案)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为洪积-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
出示:冲积扇景观图师: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放慢,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流携带的砾石、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请据图描述冲积扇(洪积扇)的地貌特征。
生:(可能的答案)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板书)洪积-冲积扇出示:河漫滩平原景观图师: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凸岸形成广阔的河漫滩,河流改道后,河漫滩被废弃,众多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板书)河漫滩平原出示: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的三角洲卫星影像图师: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沉积物颗粒有河口向海变细。
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
(板书)三角洲出示:河流堆积地貌知识梳理表格类型分布形成地貌特点洪积-冲积扇山前地带地势趋于平坦、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颗粒较大)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凸岸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颗粒较小)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河口地带入海处流速降低→泥沙堆积河口处→三角洲平原(颗粒小)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师:刚刚我们通过图片资料,了解了河流堆积地貌的地貌特点,那么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请大家依据地貌出现的位置进行分析,完成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