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美术教学理念_New

最新美术教学理念_New

最新美术教学理念
《我的新朋友》教学案例
一、教学对象:一年级新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画新朋友,培养同学间的情感,建立同学间的友谊。

(人文目标)
2.培养大胆作画,随兴赋色的作画习惯。

(技法目标)
三、授课时间:45分钟
四、主要材料
教师:收集范例若干、多媒体、小型录像机
学生:彩色作业纸、各种绘画工具、自带照片一张。

五、背景说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分析教法)
本课原为一年级上册第十课,现将其调至第一课上,旨在通过美术教学把社会人际交往,友情观念,朋友意识灌输给学生,让刚刚认识的同学建立朋友关系,为今后六年的共同学习生活打好感情基础。

这样的安排较符合实际。

作为进入小学的第一节美术课,它的地位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在本课起决定作用,如果第一节课是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那么容易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爱。

为此本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降低技能难度,不讲人物比例,画面构图等,只要能大胆作画就是好的。

对于刚入小学的学生来说,新学校,新书本,新同学,新老师都是他的新朋友。

但根据课本中提示:确定本课的作业为画新同学。

在技法指导上,本课借一系列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力求让其学会观察,并能抓住人物特征。

范作形象稚拙,构图简洁,色彩明快,学生会产生“和我画的一样”的亲切感,消除高不可攀的神秘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

考虑到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的境遇因素,可借由本课的学习,树立班级是个大家庭,里面有我的许多新朋友的观念。

所以把本课定位为以情感为主的课。

六、教学片段
1.激情引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美术课,老师先唱首歌给你们听,好不好?
生3:一颗颗牙齿像珍珠米塞满了嘴巴。

师:你们记得最牢的地方就是这位新朋友的最大特点,是他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你如果要画新朋友,可也要把他的最大特点画出来哦!
师:还想认识吗?好,再请一位!(图片三)
学生发出更响亮的笑声,在大家的笑声中老师随便指一位学生问:你笑什么?
生:脸黑黑的像黑人了。

师:如果把你的脸涂成这样你喜欢吗?
生:不喜欢。

师:那你知道他为什么这样画吗?
没有人回答。

教师代小画家做介绍:因为这个小朋友他认为自己太喜欢自己的这位朋友了,如果颜色涂的不够深,就表示不出他对朋友的喜爱。

世界著名的大画家毕加索就用这种方法画人物的(出示《戴帽子的女人》)。

毕加索认为人脸是高低不平的,就应该画不同的颜色。

那他用了哪几种颜色画人物的脸部呢?
学生很容易就答出:“红、黄、白。


师:这样几种颜色画的人物的脸给人一种光亮的感觉。

这张大师的作品,左脸红色,右脸由黄、白二色涂成,色块并置所构成的画面常常可以打破儿童画中形象关系分离的弊端,使学生迅速形成完整的画面意识,让学生体会大师在色彩上的追求,在自己的绘画中“复兴”。

师:身上的其他地方也可以装饰呀,画出五颜六色的头发既好看又有趣。

以上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要大胆的用颜色画画,这可以作为我们对小学新生发出的第一个号召,事实上在没有展开色彩知识的具体教学之前,色彩感觉的训练已有计划的拉开了序幕。

师:接下来这位朋友就更有趣了,想不想认识?一,二,三,把他请出来,瞧这头发,摸摸看,这位朋友跟前面几位有什么不同?
学生边摸边说:“用纸做的。


师:怎么做的?
生:撕成纸条贴上去的,旁边还剪了几朵小花贴在了头发上。

师:哦,原来除了画还可以撕撕、剪剪、贴贴。

从进入欣赏环节,课堂的气氛非常好,每张范例出现学生都爆发出笑声,包括听课的老师也被一张张稚拙的范例和学生的笑声所感染,跟学生一起边欣赏边盈盈浅笑,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些范例学到了表现事物的观察方法。

师:老师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了:你平时和你的新朋友在一起干什么呢?
此时教师利用问题即时把学生的兴趣重心转移,把过于激动的情绪拉回到对问题的思考上。

生1: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回家。

生2:一起做游戏,他当大灰狼,我做小红帽。

生3:到我家吃我的生日蛋糕。

师:的确,跟新朋友在一起我们还可以讲讲悄悄话(图片四)女孩子在一起“你可以帮我梳个头,我帮你扎个小辫”,如果你有许多新朋友(图片五)大家还可以在一起唱歌跳舞呢!(图片六)
只有前面的方法的介绍和情感的引导是不够的,让学生经历各种感情的体验,绘画可以重温这些感情,获得体认,使他们确立绘画的主题,这样就有了故事和场景。

结合前面的两个环节构成了完整的体系,情感+方法+场景=表现。

最后作业就丰富了,每张作品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内容。

3.切磋创新
师:这些新朋友都被留在了纸上,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新朋友在纸上留住呢?
生:充满信心地齐声说:想!
师:其实,画新朋友的方法还有很多,不信我们瞧瞧书上第10课,请你拿着书到你的新朋友那儿去一起聊聊,有哪些方法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呢?
讨论好了,请带上你的绘画工具到你的新朋友桌上去,边商量边画,也可以两人一起画。

以上环节学生会自觉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讨论书上范作绘画方法时,教师要参与其间,听到有较好的发现,要及时表扬;有的同学一时找不到新朋友,要帮其配对。

并引导总结书上的绘画技法:这张是剪出许多新朋友,胶水粘住小手跳圆圈舞;这张是把自己的照片剪下来贴到画好的新朋友的旁边,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挺有趣的……
第二步学生作业的形式采用了开放式教育,让学生自由选择。

这样的作业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而且边与新朋友交谈,边画会使画面更丰富、有趣,在相互启发、密切合作中体会合作的“好处”与快乐。

作为统领全局的教师应该清楚知道孩子们在干什么,提醒他们避免绘画中的太小则“空”和太大则“憋”的现象。

4.巡回指导
5.作业点评也采用摄像的方式,让学生上来介绍创作作品的思路和经过。

生1:这是我和新朋友一起坐着公交车到水上乐园去玩。

生2:这是我和新朋友XX一起画的,这是他画的我,这是我画的他。

我们晚上一起看星星。

生3:XXX当小老师,在帮我背拼音。

生4:我们把自己的照片剪下来贴在一起,再添点风景,多好看!
生5:……我还用白颜色画了XXX在流鼻涕呢!
当有反面作业出现时,教师不能盲目批评他表现的内容不好,不能这样画,而应巧妙地引导:“那你是不是该在他手上画块手帕,让他把鼻涕擦干净,这样你的新朋友就是个人见人爱的爱清洁的小孩了。


6 教学延伸
大家画的新朋友太让我喜欢了,你们画的开心吗?问问你的新朋友喜欢你画的他吗?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新朋友。

妈妈带回家一只可爱的小猫,你也可以和它做朋友;爸爸的同事叔叔来家做客,你还可以和他做朋友;甚至可以把雪人、大树、娃娃都当成你的朋友。

但我们现在首先要学会和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友好相处,让每位同学都成为你的好朋友,好吗?
生活中处处有朋友,愿你们今后能结交更多的新朋友!
七、课后反思
“孩子的画是性格差异被形象化的结果,是可以窥探其心灵的。

”当我面对学生们大胆随兴画出的造型各异,内容各异的作品时,我深深的感染了。

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以表现活动为主,但并不表示他们对欣赏作品漠不关心。

他们会欣赏美术作品中表现的很有趣和特别美丽的地方。

当他们发现欣赏作品是一件乐趣无穷的事情时很快就引起他们表现的兴趣与欲望。

他们也会大胆尝试,选择自己认为好看的鲜艳颜色,进行涂抹,竭尽全力表现自己的感受。

对于本课的人文目标:加强团结,增进友谊,本课在每个环节都不露痕迹的实施着:通过猜朋友加强对朋友外形的观察;同桌互相猜时,在交谈中加强了彼此的友谊;介绍和新朋友一起做什么时,和新朋友一起讨论作业形式、共同完成作业且合作的作品更是达到完美的契合;在课后延伸中提示让学生可以和生活中的人、物结交朋友,扩大朋友概念。

学生的感触会由浅入深,体味会由淡到浓。

但是观察一下全班学生的情况,就能发现总有一些孩子不能投入到绘画中,当时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给予太多的指导。

现在想来,应让他们知道自己与活动有关,是活动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轻松明朗起来,然后再进行具体方法的指导。

当然这也是一件磨合善需的工程,根据学生在造型能力和兴趣方面的差异,一步步用长远的目光加以指导。

回顾整节课,学生时不时的沉浸在笑声中,他们的欢乐产生的巨大涟漪不仅激荡在第一节美术课上,还将延续到他们今后的美术课。

老师和学生对每节美术课将会共同用心的去感悟,倾心的去创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