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学专业(

图书馆学专业(

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认真刻苦、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和开拓创新精神,系统掌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能胜任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业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数字图书馆档案信息管理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二至三年学分:36—38学分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2 学分)(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三)任意选修课程(四)补修课程注:1.各方向研究生可选其它方向的指定选修课作为其任选课2.本专业研究生可跨学科、专业选修其它课程。

3.任选课5人以上才开课。

五.教学实践本专业硕士生的教学实践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时间为4周左右。

讲授本专科生专业课程部分章节,或承担一门本科生专业课的全面辅导工作(包括答疑、上实习课、批改作业、上机辅导等)。

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六.调查研究安排在第五学期,时间为4周左右,由导师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安排。

调研工作前,导师应指导研究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研究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至少有2篇学术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2.专业硕士生最迟应在第4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作开题报告。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选题应是本学科专业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的问题;内容丰富,数据翔实;理论阐述充分、严密,逻辑性强;观点明确,结论科学,有个人独到见解;结构严谨,格式规范,语言流畅。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要夯实研究生的理论基础,拓宽其知识面,着力培养其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九.其它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

不计学分。

2.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3.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 1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

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4.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须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研究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和研究生处备案。

6.本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

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情报学专业硕士生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信息管理理论研究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1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大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娄策群内容概要:主要研究信息结构理论、信息资源理论、信息功效理论、信息供求理论、信息交流理论、信息产权理论、信息系统理论、信息生态理论、信息产业理论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1] 符福峘.信息资源管理.海洋出版社,1997[2] 孟广均等.信息资源管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1998[3] 谭祥金等.信息管理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课程名称:信息管理技术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1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大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李玉海内容概要:面向对象技术、Windows编程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网络编程技术以及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

要求学生具有C语言编程基础和Windows操作知识和上网的经验。

教材及参考书目:[1] 齐自昌等.软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李师贤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课程名称: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2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大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娄策群等内容概要: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体系结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发展历史和趋势,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图书馆的类型及其特点,图书馆微观工作体系,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成就、结构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1] 吴慰慈等.图书馆学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2] 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王子舟.图书馆学基础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课程名称:文献信息管理总学时:54 学分: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夏南强内容概要:文献信息管理理论研究的进展;文献信息的检索与收集;文献分类与编目;文献信息的处理与加工;文献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文献研究与文献管理等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1] 黄宗忠.文献采访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2] 倪晓建主编.信息加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3] 曹树金等.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4] 段明莲. 文献信息资源编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课程名称: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夏南强、娄策群内容概要: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目标的确定;纸质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性;信息资源建设的时代性;信息资源建设的特色;纸质信息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的比较与选择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1]马费成等编,《信息资源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张玉礼编著,《文献资源建设概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课程名称:图书馆信息服务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夏南强内容概要: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意义;传统信息服务与网络信息服务;信息用户研究;信息服务实践与用户理论的进展;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信息交流;信息服务中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1]胡昌平等编箸,《信息服务管理》,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课程名称:现代图书馆管理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4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大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娄策群内容概要:阐述图书馆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图书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评价等职能,图书馆伦理、图书馆政策与图书馆法等管理制度,图书馆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与量化管理等管理方法,图书馆人力、财力和知识资源管理以及图书馆事业管理等应用领域。

教材及参考书目:[1] 黄忠宗.图书馆管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 付立宏等.图书馆管理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课程名称:数字图书馆理论与技术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大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夏立新内容概要:本课程将系统讲授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背景、体系结构、技术架构、“馆藏”建设与维护、信息资源的组织技术、技术标准和互用性、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检索、接口设计、中外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比较以及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等问题。

教材及参考书目:[1]夏立新.数字图书馆导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2]黄如花.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3]Charles T. Meadow等著.Text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Second Edition).Academic Press,2000[4]Gerald J. Kowalski,Mark T. Maybury等著.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Second Editi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0课程名称:数字图书馆相关法规研究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大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刘可静内容概要:本课程研究与数字图书馆建设与运行相关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的各类知识产权问题、公共信息管理立法问题和网络信息立法问题等三大类型问题的研究。

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是本课程的研究重点,在掌握著作权法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各类知识产权问题、与数字图书馆有关的著作权法的立法与执法问题、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问题、信息网络传播有关法律规定的完善问题、数字图书馆数字权利管理技术的运用等问题。

公共信息管理立法主要讨论图书馆立法问题。

网络信息立法主要讨论公民网络言论自由问题、网络隐私权、网络知识产权等新产生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材及参考书目:1.周庆山主编. 信息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郑成思.知识产权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3.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4.徐隶枫等.知识产权法—制度·理论·案例·问题.科学出版社,20055.汤宗舜.著作权法原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课程名称: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4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大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夏立新,吴建华内容概要:本课程将系统介绍数字图书馆系统所包含的数字化内容的创建与获取、存储与管理、检索与发布、个性化服务、用户管理、信息交互、协同处理、统一访问门户、系统管理等系统组件,以及基于数字图书馆业务流程的系统软件的设计原则、方法、步骤等内容。

另外,本课程将以常见的数字图书馆系统为例介绍系统软件的选型方法。

教材及参考书目:[1]夏立新.数字图书馆导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2]黄如花.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3]田捷.数字图书馆技术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高文等著.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实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课程名称:档案学原理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大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娄策群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讲授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档案的源流,档案的价值与作用,档案事业及其构成,档案机构,档案工作的性质、规律与发展,档案法规与档案职业道德,档案工作标准与标准化,档案学的学科内容、特点与发展。

教材及参考书目:[1] 冯惠玲等.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吴宝康主编.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课程名称: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总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第3学期开课单位:华中师大信息管理系任课教师:夏南强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讲授档案的收集、组织、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提供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科技档案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财务档案管理的专门方法与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