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做好询问及制作询问笔录

如何做好询问及制作询问笔录

如何做好询问及制作询问笔录一、询问(一)询问的概念询问——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人员,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依法直接对当事人、证人、受侵害人所作的提问式调查。

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违法案件时,依法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

询问笔录——指对上述提问式调查所作的文字记录。

询问工作的过程及成果,均以询问笔录的方式表现出来。

因此,做好询问与制作好询问笔录密不可分。

(二)询问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1.合法原则。

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可以依法调查,询问;在询问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如:在询问笔录首页载明我们是某某工商局执法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等文字叙述、笔录交被询问人阅读确认并签名等等。

)2.实事求是的原则。

办案人员应当做到全面调查,客观取证,耐心听取被询问人的陈述,不应该先入为主带着“框框”去询问。

3.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陈述的原则。

询问取得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是人的陈述始终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查证属实,经过审查判断,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通过询问得到的结果,与其他收集到的证据如现场检查笔录、现场照片、办照通知书、违章提示通知书、单据、帐册等相互验证,形成有效证据链,才能作为定性处罚依据。

4.严禁诱供的原则。

诱供不仅仅会使取得的询问结果无效,还可能会使当事人逃脱或削弱必要的行政处罚,而且会损害执法机关形象。

我在办案过程中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里提出来,让大家引以为戒。

我在办理一个无照经营案件中,询问当事人无照经营中取得违法所得时,因当事人是早点、小吃经营户,违法所得不好计算,加上我存在怕麻烦的思想,就在提问时问到,“你经营怎么长时间,个赚了三五百块?”(当然这句话不会记到询问笔录中),当事人为了减轻处罚,当然按照我划出的违法所得的框框回答。

我认为这样提问应是犯了诱供的错误,导致了当事人所供述的违法所得不准确、偏低,从而削弱了对当事人的处罚力度。

(三)询问应注意的基本事项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口诀,形象的表述了询问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一人被问。

即询问必须单独进行,不得“开座谈会”。

二人在场。

即办案人员必须二人在场。

三种对象。

即被询问人有三种对象:当事人、证人、被侵害人。

四项义务。

即被询问人有四项义务:配合调查;接受询问;如实陈述;确认笔录。

五项权利。

即被询问人有五项权利:知情权,知道为何事被谁询问;请求回避权;陈述申辩权;阅读修改笔录权;人格受尊重权。

六项注意。

即办案人员应注意:表明身份,简要提问;听取陈述,如实记录;全面调查,客观取证;抓住重点,注意策略;掌握时机,指明违法;宣传法律,适时教育。

、如何做好询问及制作询问笔录来源:作者:一、询问(一)询问的概念询问——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人员,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依法直接对当事人、证人、受侵害人所作的提问式调查。

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违法案件时,依法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的重要手段。

询问笔录——指对上述提问式调查所作的文字记录。

询问工作的过程及成果,均以询问笔录的方式表现出来。

因此,做好询问与制作好询问笔录密不可分。

(二)询问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1.合法原则。

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可以依法调查,询问;在询问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如:在询问笔录首页载明我们是某某工商局执法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等文字叙述、笔录交被询问人阅读确认并签名等等。

)2.实事求是的原则。

办案人员应当做到全面调查,客观取证,耐心听取被询问人的陈述,不应该先入为主带着“框框”去询问。

3.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陈述的原则。

询问取得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是人的陈述始终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查证属实,经过审查判断,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通过询问得到的结果,与其他收集到的证据如现场检查笔录、现场照片、办照通知书、违章提示通知书、单据、帐册等相互验证,形成有效证据链,才能作为定性处罚依据。

4.严禁诱供的原则。

诱供不仅仅会使取得的询问结果无效,还可能会使当事人逃脱或削弱必要的行政处罚,而且会损害执法机关形象。

我在办案过程中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里提出来,让大家引以为戒。

我在办理一个无照经营案件中,询问当事人无照经营中取得违法所得时,因当事人是早点、小吃经营户,违法所得不好计算,加上我存在怕麻烦的思想,就在提问时问到,“你经营怎么长时间,个赚了三五百块?”(当然这句话不会记到询问笔录中),当事人为了减轻处罚,当然按照我划出的违法所得的框框回答。

我认为这样提问应是犯了诱供的错误,导致了当事人所供述的违法所得不准确、偏低,从而削弱了对当事人的处罚力度。

(三)询问应注意的基本事项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口诀,形象的表述了询问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一人被问。

即询问必须单独进行,不得“开座谈会”。

二人在场。

即办案人员必须二人在场。

三种对象。

即被询问人有三种对象:当事人、证人、被侵害人。

四项义务。

即被询问人有四项义务:配合调查;接受询问;如实陈述;确认笔录。

五项权利。

即被询问人有五项权利:知情权,知道为何事被谁询问;请求回避权;陈述申辩权;阅读修改笔录权;人格受尊重权。

六项注意。

即办案人员应注意:表明身份,简要提问;听取陈述,如实记录;全面调查,客观取证;抓住重点,注意策略;掌握时机,指明违法;宣传法律,适时教育。

(五)询问规则1、熟悉案情,明确目的。

执法人员在询问之前,要尽力熟悉案情,了解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

曾经进行过询问的,应结合其他证据,对原笔录进行分析研究。

要拟定询问计划,以增强询问的条理性。

这里办案人员应当明白,事前作出询问计划,与灵活地处理好询问当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相辅相成,不得顾此失彼。

2、把握好询问的节奏和主动权。

询问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人员依法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具体体现。

执法人员在进行询问之中,首先要完全集中精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把握住自己的情绪。

要以必胜的信念,通过细致准备,认真实施,一步一个足印地把该调查的问题都问清楚。

执法人员要牢牢地掌握好询问的主动权,力戒急躁、畏难情绪;注意观察对方,分析其心理活动,帮助其排除心理障碍。

掌握询问节奏,当对方如实陈述时,不要轻易打断其陈述;当对方明显地东拉西扯时,要及时纠偏引导;当案情有重大突破或有意外收获时,执法人员不要喜形于色,随意插话、表态,应当待其讲完后,再对不清楚的问题补充询问。

总之,办案人员要通过正确的询问,体现出法律的威严,给当事人一定精神压力,使其感到不可能与法律较量,而不是与执法者个人较量,从而达到使其真实陈述的目的。

3、把握好提问方式,选择好突破口。

询问的效果常常与提问的方式、策略密切相关。

提问必须做到简明扼要、严肃文明、策略合法。

办案人员在询问中,常选择的突破口,一是明显暴露出来的违法事实,二是两人以上共同参与或共同知晓的某一情节或事实。

办案人员可以通过对这些事实、情节的一步步详细询问,从当事人不同的陈述结果中扩展线索,逐步查明整个案件的客观真实。

4、做好询问中的宣传教育工作。

询问过程中的政策、法律教育,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当事人进行法制宣传,使之懂法守法,主动配合搞清案件事实,争取公正处理的重要措施。

在实施宣传教育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把握好时机,可以根据询问工作的需要,选择在询问的开始、期间甚至结束的适当时间进行。

第二,要有的放矢,不脱离当事人本身的实际,启发其知错改过,配合调查,如实陈述,以便搞清事实,使案件尽快了结。

第三,要注意分寸,不得言过其实,违背立法精神;不得脱离案件实际,轻易表态,否则将留下后患。

第四,要结合相关证据及该案的危害后果,对当事人实施教育。

二、询问笔录询问笔录就是询问的过程和成果的书面表现,询问笔录制作的好坏,客观反映了询问的质量,询问取得的证据也靠询问笔录固定。

(一)询问笔录的概念。

询问笔录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人员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向当事人、证人、被侵害人所作提问式调查的文字记录,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首部、正文、尾部。

首部系询问的时间、地点及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等;正文部分采用一问一答式记录;尾部系被询问人确认签名或盖章,三个部分相互连贯又互不替代,缺一不可。

理论上讲,询问笔录是证据中的“人证”,可以作为直接证据单独证明案件的主要违法事实。

从执法实践看,询问笔录起获取线索,引导办案人员取证以及串联和印证其他证据的重要作用,而且经查实的询问笔录又是定案的重要证据。

(二)笔录的基本要求。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询问及其要求,最重要的是尊重客观真实。

制作好询问笔录不仅是工商行政执法人员的重要“基本功”,也是执法工作的需要。

只有完整、清楚、真实的笔录,才能正确反映询问工作的成果。

制作笔录的基本要求:1.如实记录,正确综合。

要尽量记录对方陈述的原话,对土语可采用括号作说明,或追问之后,让对方作出解释,以保持其真实意思表示。

如实记录,并非要记录对方的废话。

正确综合概括被询问人的陈述,就要准确反映被询问人陈述的原意。

否则可能出现错误或者对当事人产生误导,而影响整个案件的调查工作。

2.略记提问,详记陈述。

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而言,进行询问的目的,就是听取被询问人的陈述和申辩。

因此,除告知笔录而外,对提问部分只宜作必要的简记。

由此,可以使笔录清楚,也减轻了记录员的负担。

对被询问人的陈述,则应当作详细记录。

只有略记提问,详记陈述,才不致主次颠倒,或误人指供、诱供的泥潭。

笔录中记录的提问与回答应当相互衔接,避免答非所问。

3.询问与记录配合一致。

询问应当有两名执法人员在场。

一人主问,一人记录。

常有主问兼记录,也应有两人在场,这种询问方式有自己的优势。

(1)记录与询问的思路一致,对于重要的提问和陈述,无须提示记录员,以免过分引起被询问人的警觉;(2)基本上无漏记;(3)询问与记录速度一致等。

当然,另一名执法人员也不是摆设,同样与主问人员要熟悉案情,询问前要有准备,在询问中适时说话,在记录的空隙时间,应可以就案件问题向被询问人进行宣传教育,出现僵局时,应协助做做工作等,也可以做一些服务工作,尽量消除询问中的紧张气氛。

4.笔录应字迹清楚。

笔录应使用钢笔或其他不褪色笔书写,避免错、别字,字迹不得过份潦草,尽量避免删、增、涂改。

整个记录应文字清楚、书面清洁、简明扼要。

发生删增、涂改的地方,应由当事人确认,5.必须完善尾部。

法定程序规定,被询问人有阅读、确认、修改笔录的权利。

询问完毕,应当将笔录交给当事人阅读,阅读有困难的,应读念给当事人听,允许当事人作补充修改并签名。

但对当事人马上翻供者,应根据情况指出错误,做好工作再让其签名。

拒不签名的,由询问人、记录人、在场人签名作证,并注明其不签名的事实及理由。

尾部签名完善的笔录,才合法有效。

被询问人应当在文字记录的后一行签名和日期,以免造成空白地段,节外生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