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1.社会化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2. 代沟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
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

代沟往往的因为年龄或时代的较大差异而形成的。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昧蛮管,就大碍孩子的发展,年龄不等的人,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

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

3.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4. 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RoleConflict)是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造成不合适宜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角色冲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

5.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群体活动和社会过程是由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

当相关双方相互采取社会行动时就形成了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作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即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

6. 顺从
顺从,基本解释为服从;不违抗。

心理学上,是指个人由于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行为或信念的现象
7.核心家庭
指两代人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的成员是夫妻两人及其未婚孩子
8.垂直分化
垂直分化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所产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具有等级意义的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为社会不平等
9.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

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
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10.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综合形成的,使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内的内聚力量。

我们所提倡的团结既包括群体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调。

二、辨析题。

1.如果不能为贫苦家庭子女创造上行通道,则社会将可能失去平衡与稳定。

对。

社会流动的通畅性,对社会上下层结构的平衡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2.社会分化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功效,因此,应该加大垂直分化程度。

错。

过分垂直分化,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平等。

3.网络空间是自由的,因此,对其进行社会控制无必要。

错。

尽管网络互联互通,共享性程度都很大,但仍然需要遵守网络秩序和规则。

4.大学教授兼任行政领导后往往难以有所作为,这是因为产生了角色不清。

错。

是角色冲突。

5.互联网是虚拟的,所以不能成为人的社会化主体。

错。

网络尽管是虚拟的,但网络对人的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6.卡尔·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因主要是新教伦理起主要作用。

错。

马克思认为,封建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因。

或,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原因主要是新教伦理起主要作用。

7.因为越轨行为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因此应该严格加以控制。

错。

越轨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促进社会变革。

8. “小政府,大社会”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和培育民间组织。

正确。

在此背景下,需要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多元化,使民间组织发挥政府不能发挥的若干社会职能。

三、材料题
材料题一政协委员:中国人生老病死都要“求人”
(1)本来是正常能办的事,中国人不求人就办不好甚至办不成,而在国外问题就没有这样突出。

中国人事事都要求人的原因是什么?
(2)求人现象普遍化的危害是什么?
(3)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题二:红气球挑战赛
(1)为使个人具有更好的表现,为什么网络激励的手段优于个体激励的手段?
(2)为使团队具有更好的表现,为什么需要成员更多地和外部进行交流?(3)社会网络和社会互动有何关系?
B
1. 再社会化
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个人实行与其原有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再教化过程。

在某种情况下,青少年和成人通过再社会化,有意忘掉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重新塑造出新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生命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

2. 先赋角色
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通常无需努力而自动获得,因此也称自动角色。

与之相对应的,称为自致角色。

普遍的先赋角色有4种:根据性别而形成的性角色;社会或他人对不同年龄层次人不同的期待,使社会地位出现差异形成的角色;依据出生而确定的特殊种族或宗教群体里的成员,通过继承而获得的角色。

3.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socialnetwork)是一种基于“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而非“群体”(明确的边界和秩序)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西方社会学从1960年代兴起的一种分析视角。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讯技术的兴起,社会呈现越来越网络化的趋势,发生“社会网络革命”(socialnetworkrevolution),与移动革命(mobilerevolution)、互联网革命(internetrevolution)并列为新时期影响人类社会的三大革命.
4. 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

在不同的群体中产生不同的作用。

利用正式群体中的压力与非正式群体中的内聚力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效应。

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

5.主干家庭
主干家庭,又称直系家庭。

父母和一个已婚子女或未婚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所组成的家庭模式。

也包括父或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其孩子所组成的家庭,一对夫妇同其未婚兄弟姐妹所组成的家庭。

6.社会分化
社会分化不只是财富与权力分配的分化,而且正在成为人们自我意识的分化,它使每个人开始站队,运用站队的观点来看待社会,进而使人们在心理上不接受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

在人们的心目中,社会已分别化了,有富人与穷人,有富人社会与穷人社会。

而社会这是巨大的差异,无形的界线分割着社会成员的共识,人们渐渐基于贫富、贵贱立场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发出自己的言论
7. 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即一般所说的性别。

8.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

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9.社会越轨
是指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有积极性、消极性、中性三种不同类型。

其中积极性社会越轨是对社会发展起积极进步作用的越轨行为。

这种社会越轨是打破因循守旧、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10. 文化
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

不同的人对“文化”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文化包括文字、语言、地域、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

大致上可以用一个民族的生活形式来指称它的文化。

二、辨析题。

1.母子、婆媳关系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对家庭关系状态有决定性影响。

错。

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

2.社会关系网容易滋生裙带和腐败现象,应杜绝各类关系网。

错。

社会关系网是一种社会资本,一定条件下有助于实现社会互动。

3.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制度,与环境因素无关。

错。

与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等要素有关系。

4.互联网是虚拟的,所以不能成为人的社会化主体。

错。

互联网对人的社会认知、行为规范有重要影响。

5.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差序格局”是西方社会结构的典型模式。

错。

差序格局”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典型模式
6. 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相比较,业缘关系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业缘关系只有正功能而没有反功能。

错。

业缘关系也有反功能,容易造成人际交流的疏离。

7.同事正在轻松谈及热播影视剧时,突然有人把话题引向明天要加班,进而破坏了交谈氛围。

显然该行为破坏了社会互动的情境。

正确。

社会互动要遵循规则。

8.张同学教70岁的奶奶学会了互联网购物,对奶奶来说,这是逆向社会化。

正确。

成年人为适应新环境,必须掌握新的生活技能。

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