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我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担保制度的认识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论文
论文名称:我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担保制度的认识
年级专业:__________ 工程管理0901 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 赵超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200948150121 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 李美云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12月19日
我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担保制度的认识
赵超
摘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项目从小型发展逐渐向大型化发展路线过度,该转变加大了工程项目的管理难度,但是有了合同管理就能使工程建设正常运转,工程质量得到保障,所以合同管理对企业而言就显得非常重要。
实行工程担保,可以完善工程建设市场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的工程担保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严重影响了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发展,降低了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先进的担保制度以完善我国的建筑市场。
关键词:合同管理;管理技巧;工程担保;制度现状;改革建议
1、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范围广,牵涉了来自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等多方管理。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必须把握以下几个
方面:
1.1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文本的拟定与分析。
在合同文本的形式上,应该尽量采用合同示范文本。
在实际工作中,因为使用不同格式的合同而产生经济纠纷的例子并不鲜见。
因此,应该尽量使用各类公用建筑、民用住宅、工业厂房、交通设施及线路管理的施工、设备安装的合同样本。
非特殊情况,勿使用发包承包双方自行拟设的合同文本格式。
此举有利丁行
政管理机关对合同实施进行监督,有助丁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及时裁判纠纷,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
1.2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并善加利用合同管理环节繁多。
建筑单位要规范本单位的合同管理,就应该首先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
节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可操作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其合同管理有章可循。
合同签订后,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对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和各工作组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对合
同的主要内容做出解释和说明,形成合同交底制度。
1.3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进行动态管理。
合同变更在建筑工程项目实践中是比较频繁的,而合同变更往往会导致索赔纠纷,因此在合同签订以后,合同管理人员还要对建设工程项目合同进行动态管理,重点把握四个方面。
(1) 重视现场签证。
在按照合同条款支付时应该防止过早、过量签证,特
别是合同变更补充协议的签认须格外谨慎,签证必须依据相关合同条款衡量,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
尤其要重视设计变更与施工图错误,此类签证只需签变更或修正
的项目,原图纸不变的勿重复签证,已经下料和购料的,务必签写活楚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数量、变更日期、运输情况、到场情况、成品情况、有无回收或代用
等详细情况。
(2) 及时记录、收集和整理工程所涉及的各种文件,对合同变更部分进行审
核与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合同变更应该与提出索赔同步进行,须业主与承包商双
方达成一致后再进行合同变更。
(3) 及时处理停工损失,双方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以书面形式,按合法程序签
认停工的相关具体内容。
(4) 严格执行定额规定,对丁未对定额进行规定的情况,应根据工程实际情
况或者参考相同类定额及有关的规定做出补偿。
1.4认真开展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履行情况评价工作。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认真开展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履行情况评价能够总结和归纳再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同时,对建筑工程合同履行情况与具体的工程实施计划进行分析比较,对合同履行情况做出客观评价,从中找出差异和干扰因素并分析其原因。
通过开展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履行情况评价工作,总结合同履行与管理的经验与教训,用丁指导今后的合同管理工作,提高建筑工程合同谈判的成交率和合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目标。
总之,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工程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不能陷入僵硬的公式化,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管理中要讲求方式、方法,要讲究管理的技巧。
因此,要在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深刻了解其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探索及归纳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技巧,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促使参建各方自觉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从而降低建筑市场风险,切实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2、工程担保的概念
担保即指保障债权实现的方式,保证是人的担保,在我国也被称为担保。
其他是届丁物的担保。
工程保证担保引入保证人作为第三方,对建设工程中一系列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并对违约承担责任,是一种促使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守信履约的风险管理机制。
开发商、承包商、保证人三者之间形成保证担保关系。
开发商和承包商是合同的主体,在不同的担保品种下,设定一方为被保证人,另一方为权益人在被保证人不履行合同义务给权益人造成损失的情况下,权益人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3、工程项目担保的意义
工程保证担保是控制工程建设履约风险的一种国际惯例,通过推行工程保证担保促使建设各方主体树立诚信守约意识,加强诚信履约的自觉性;通过预控、程控、终控多种手段并用,形成一种保护守约行为、惩戒违约行为的环境,通过建立和实施索赔机制,规范合同当事人的履约行为最终实现合同目标。
这样,优质诚信的企业可及时获得担保保证;拖欠、不守信企业担保申请会被淘汰。
投
标担保保证人在投标人投标之前,对投标人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向招标人出具投标担保书,保证中标人将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并将提供招标人所要求的履约、预付款
等担保书。
如果中标人违约,则保证人将在保额内赂付招标人的损失。
4、我国工程项目担保制度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款拖欠问题等,都与承发包合同违约有着密切关系。
建设工程担保制度的引入,增加了合同履行的责任主体,加大了违约失信的成本和惩戒力度,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规范了建筑市场。
建设工程项目担保是指在建设活动中,有担保人向合同一方当事人提供的,保证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行为,在被保证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由担保人代为履行或承担代偿。
国内从事工程担保研究的主要是银行。
其中银行作为担保机构为开展工程担保业务的需要进行了一些关丁保函业务操作规程及文本制订的研究工作。
5、我国工程担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5.1建设市场主体的工程风险意识不强
建筑市场投资主体虽然已经实现多元化,企业所有制结构形式也同样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企业的工程风险意识依然不强,一旦出现重大问题,最终承担很多的风险的还是政府。
同时,工程担保作为一项新制度,在我国的工程界、金融界等部门对其重要性、必要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或是认为投保将加大工程成本而得不偿失。
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对丁贷款的工程项目,也没有明确的投保要求。
由丁投融资体制问题、工程担保费用无出处、当事人尤其是国有投资单位的工程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比较淡漠等原因,对工程担保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实行工程担保的项目还比较少,导致了建设市场主体对工程担保的需求不足。
5.2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不规范
目前,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格式不统一,或多或少的存在担保额度、担保期限、保证责任等内容不全面的情况,给企业办理手续带来不便。
由丁保函格式不统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施工企业需要与银行反复协调,企业内部招标、投标部门和财务部门也要协调,客观上延长了办理时间。
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使得担保的意义缩水了。
5.3对我国担保制度的改革建议
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加强立法,完善合同管理,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实施方式,积极培育专业担保公司及工程担保市场,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确定合理的工程担保收费标准,树立正确风险意识。
完善工程担保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市场方面的自我调控,也是一个需要政府及其各相关部门付出极大努力。
所以,建筑行业的各行人员与
开发商以及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都要有紧迫感,更要通力合作,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担保制度,不但使企业受益,而且使社会和国家受益。
随着法制环境的改善、建设体制的改革及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善,我国建筑市场一定能够建立起工程风险的防范屏障,进而使工程担保制度走向进步和成熟更好的为我
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