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

成都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这是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自考的论文题目供自考学生选用,学生也可自拟题目。

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论文选题11.20世纪西方现代哲学与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关系2.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与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关系3.浪漫主义文学与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4.波德莱尔对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贡献5.《恶之花》的审美价值6.《道林格雷的画像》的人格分裂主题7.蓝波诗歌创作的革命意义8.马拉美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9.叶芝诗歌的象征主义表现10.叶芝诗歌的民间文学风格11.叶芝诗歌创作与爱尔兰民族革命12.《海滨墓园》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13.《杜伊诺哀歌》的艺术特色14.《杜伊诺诗歌》的艺术特色15.《荒原》的用典艺术16.《荒原》的结构特点17.《荒原》的象征内涵18.《普鲁佛洛克的情歌》的主题思想19.《普鲁佛洛克的情歌》的人物分析20.艾略特与但丁21.尤金·奥尼尔创作中的东方思想22.《毛猿》中扬克的形象分析23.《毛猿》的结构分析24.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25.《琼斯皇》的心理描写技巧26.《变形记》的细节描写技巧27.《变形记》的格里高尔的形象分析28.《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家人的形象分析29.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对人类境遇的悲剧性认识30.《城堡》的存在主义思想31.卡夫卡创作与20世纪西方小说的变格32.从神学的角度看卡夫卡的创作33.《追忆似水年华》中时间与艺术关系的主题表现34.《追忆似水年华》的心理描写分析35.《都伯林人》的内在结构36.《都伯林人》对“瘫痪”主题的表现37.《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与欧洲文学中的发展小说38.乔恩斯意识流描写的技巧39.《尤利西斯》的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分析40.从《尤利西斯》与《俄底修斯记》的对照看乔恩伊斯对现代生活的认识41.普鲁斯特、卡夫卡、乔伊斯如何构建了新的小说的审美观念42.萨特小说的存在主义思想43.从萨特的境遇看待萨特对人类处境的认识44.根据《苍蝇》分析萨特关于“自由选择”的思想45.《局外人》的主人公莫尔索形象分析46.分析家繆小说中体现的荒诞思想47.荒诞派戏剧的艺术革新48.《等待戈多》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内涵49.《秃头歌女》的讽刺技巧50.品特的“威胁戏剧”分析论文题目21.雨国人道主义精神探微2.如何理解希刺克历夫的报复行为3.试析奥涅金的人生探索4.常说常新从《唐璜》看拜伦对传统精神的反叛5.的“疯女人”——伯莎形象之我见6.浅析德·瑞那夫人与安娜的婚恋观7.苦涩的父爱——高里奥形象管见8.谈谈狄更斯对象征手法的运用9.简论哈代作品中现代精神的体现10.最无悔的抉择不懈的追求——拉斯科尔尼柯夫的“超人梦”初探11.通过《复活》看托尔斯泰的道德观12.试谈玛斯诺娃与苔丝的心路历程13.由格里高尔的人生遭遇,透视现代人的困惑14.《荒原》,现代诗歌的一座丰碑15.从神话原型中把握尤利西斯的现代意义16.从杜拉的《情人》,看新小说之“新”17.略论尤索林的生存哲学18.浅论《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情怀19.东方通西方的桥——浅析泰戈尔的《吉檀迦利》20.既悲且美既美且悲——浅谈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21.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与我国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22.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带给中学作文教学的思考也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拟题目进行写作毕业论文选题31.鲁迅《野草》对西方现代主义创造性运用2.鲁迅《怀旧》中的视角:一篇文言小说所体现的现代性3.王尔德《莎乐美》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4.陆志韦《渡河》:现代格律诗的一个重要标志5.卞之琳诗歌中的象征主义:瓦磊里与奥登的差异6.孙大雨《自己的写照》:一篇未完成的杰作7.孙毓棠《宝马》研究8.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综论9.朱湘《石门集》对西诗格律的卓越实践10.吴兴华——一个被遗忘的重要诗人11.从魏尔论到汶尔迦:戴望舒诗歌创作视野的重要转折12.1937年:中国新诗在十字路口上的徘徊13.穆旦(查良铮)四十年代新诗创作的代表人14.燕卜逊与中国15.博尔赫斯与他的中国幻想16马原小说中的魔幻时间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17.莫言《丰乳肥臀》:现代中国的后殖民寓言18.格非小说论19.余华小说对传统文本的颠覆20.paradox:北岛诗歌佯缪手法的运用21.奥尼尔表现主义影响:从洪深到曹禺22.契呵夫《樱桃园》与曹禺的《北京人》23.布莱西特剧作中的中国24.“脚色”与“番绎”:早期中国现代戏剧与日本新剧25.林译小说的文化误读26.周作人与神话——原型批判27.袁可嘉与新批判在四十年代中国28.李健吾戏剧创作研究29.刘若愚“以西释中的比较诗学贡献”30.中国古代“黄梁梦”原型与西方启悟主题31.中国民间故事中的“难婚”主题32.佛学东溅带来的印度影响33.“学衡派”再评价34.白璧德与中国35.中国散文诗的开端:鲁迅《自言自语》与周作人《夏夜梦》36.布吕纳蒂埃与矛盾早年的文学进化观37.《培尔·金特》与《玩偶之家》在中国不同遭遇:中国现代文学对易卜生的选择性接受38.爱尔兰剧作家约翰·沁孤与郭沫若早期戏剧创作39.叶芝与王统照早期创作40.早期闻一多与大江社之“文化上的国家主义”41.“彩色的欧罗巴与芦笛”艾青早期诗歌创作与凡尔哈伦42.伊滋拉·庞德眼中的中国43.激情的源泉:巴金创作中的安娜其主义44.世纪回眸:世界语运动、世界主义文学在新文学中的影响45.史笃母《茵梦湖》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46.汉民族史诗缺失探源47.传教士或艺术家?康雍乾时期欧洲来华人士群体研究48.从泰戈尔来华中国知识界的不同反响看二十年代文化思潮49.冯至与里尔克50.江绍原《友、须、爪》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人类学批评论文题目41.两汉文学论略(提示:1.立论方向:范文澜先生指出:“先秦诗骚,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这三个源头,至汉才汇成文学的正身。

”2.参考书:范文澜《中国通史》;《两汉文学史》;《汉晋学术编年》;《汉诗别录》;《管锥篇》;《汉文学史纲要》;《汉书·艺文志》;《文心雕龙》;《乐府诗集》等) 2.论汉武帝时期汉大赋特色(提示:立论方向:以司马相如作品为主,分析其思想性和艺术性。

并与此前和此后的赋家及其时代背景做比较研究)3.论《史记》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4.项羽人物性格特征论5.论“西汉洪文”6.西汉乐府诗与东汉乐府诗的异同7.论《孔雀东南飞》8.“建安风力”与“三曹七子”9.论西晋诗歌的特色10.陶渊明“平淡自然”的诗歌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田园诗的影响11.谢灵运山水诗产生的时代社会原因12.从《西洲曲》和《木兰辞》看南北朝诗风的区别论文题目51.汉大赋的渊源和特点2.枚乘与司马相如赋作的比较3.贾谊政论的“壮丽”艺术特点4.《过秦论》与《谏逐客书》的比较5.《史记》的人物语言特征6.《史记》的主要艺术成就7.从“吟咏靡闻”与“五言腾涌”看汉代诗歌的发展变化8.汉乐府的艺术特点9.汉乐府的地位与价值10.汉乐府的叙事风格11.《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2.《古诗十九首》的语言特点13.乐府与风诗的比较14.乐府与后代民歌的比较15.《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点16.曹操诗歌与“建安风骨”17.三曹诗的不同特点18.曹丕诗歌与美感追求19.阮籍与组诗20.嵇康诗歌的特点21.西晋诗歌风格特征22.陶渊明的田园诗23.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24.谢灵运的山水诗25.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点26.鲍照的七言乐府诗27.谢眺诗歌的特征成就28.南北朝乐府诗的不同风格毕业论文题目61.论风骨2.论意境3.论言与意4.论“气”5.论“神”6.文学艺术的大众化走向7.通俗文学研究8.浅论流行文学9.文学的生命意识10.真实性新解11.文学作品语言运用研究12.文学作品结构范式研究13.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14.简论制约文学发展繁荣的因素15.论创作状态16.浅论审美态度和生活态度17.审美教育实施的途径分布18.当前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19.审美教育方法实务20.美与现代商业社会毕业论文题目6 1.“六书“和”三书”之比较2.反训说略3.形声字是由哪些途径产生的4.入声的历史考察5.训诂术语的历史演变6.训诂方法浅论毕业论文指导题目7一、语言新课标研究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研究2.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3.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解4.语文新课程的目标5.语言新课程的教学建议6.语文新课程的评价建议二、语言新课程实施策略研究1.课堂教学策略2.阅读教学策略3.作文教学策略4.口语交际策略5.综合性学习策略6.课外引导策略三、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研究1.些人写事类语文的教学设计2.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教学设计3.说明文教学设计4.议论文教学设计5.童话、科幻作品教学设计6文学作品教学设计7.古诗文教学设计8.语文综合学校教学设四、语文教学流派研究五、语文新课程与学科前沿发展研究毕业论文题目81.当代西方文论与文化批判2.大众文化批判3.语言学转向与当代西方文论的理论焦点4.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古典文学毕业论文题目9 1.一首痛定思痛的弃妇诗——读《诗经》(卫风)《氓》2,。

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败的根本原因——读孟子《天时不如地利》3.从性格弱点看项羽之死——司马迁《项羽本纪》读后4.边塞诗的不朽之作——浅析高适的《燕歌行》5.借酒兴诗情,舒胸中郁愤——浅析李白的《将进酒》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杜甫《望岳》7.“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浅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8.气象磅礴的千古绝唱——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赏析9.沉痛悲壮的爱国词章——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解读10.画意诗情,两相辉映——读苏轼《惠崇春江晚景》11.浅论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艺术特色12.余香满口话《西厢》—试析《长亭送别》中的几支曲子13.石破天惊,结响不凡—读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参考题14.从《永州八记》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

15.从苏轼《题西林壁》、陆游《游山西村》看宋诗的理趣。

16.潘岳《悼亡诗》与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之比较。

论文选题101.文学研究与创造社2.“海派”与“京派”3.鲁迅文学的人格力量4,。

从冯云卿到方循翁看传统文化的尴尬5.老舍、赵树理小说的民俗化风格6.曹禺研究7.《围城》研究毕业论文题目111.”言志说”的源与流2.试论孔子的”兴”、“观”、“群”、“怨”的理论意义3.试论孔子的“文”、“质”范畴的理论意义4.评孟子的“以意逆志”说5.评孟子的“知人论世”说6.文气论的源与流7.试论老庄的自然美学观8.试论老庄的贵虚尚无思想对文艺理了论的影响9.试论庄子的言意关系论对文艺理论的影响10.墨子的“立言三表”论再评论11.中国古代文艺起源理论12.意象论的源与流13.意境理论的源与流14.论“风骨”15.再论“赋”、“比”、“兴”16.试论刘勰的创作论思想17.试论刘勰的“三准”论18.轮文章风格19.试论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对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影响20.论苏轼“辞达”说的美学意义21.(注:可就你对古代文艺理论中感兴趣的问题自理题目,论文题目宜小不宜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