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之我见
摘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创设英语情景,应尽量用英语教学,使学生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全置身于一种良好的英语环境中,发挥学生的潜能。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
还可利用投影、电脑及自制的电子课件等视听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英语和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效果特别好。
听是一种接受信息的活动,而说是一种把自己内在的语言材料变为外部有声语言。
在训练“说”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
首先要让学生有一种表达的欲望,并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
较差的学生只要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机械性的语言操练即可,如模仿性对话训练,朗读或背诵一些短文;中等的学生要会就对话或课文进行简单的概述或复述;学习好的学生应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可以不受课文的约束进行较自由的表述。
教师每节课都应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初学者在表述前经常要经历从母语过渡到外语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有“说”的勇气,教师要留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做准备,熟悉内容。
安排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在一次表达成功后,才会有下一次表达的欲望。
唯有增强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学计划。
阅读是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形式。
英语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结构与汉语有很大区别,这给学生的阅读带来很大困难。
阅读能力与其他三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做起。
阅读技能包括速度、理解和词汇。
学习好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很容易成为课堂的主体,但对于后进生来说,由于自卑感重,自信心不足,常表现出某种游离的情绪。
要让这些学生与老师配合,融入课堂活动是件艰苦、细致的事情。
老师对他们的知识水平,乃至个性特点要有充分的了解,备课时应设计一些符合他们的知识水平的问题,让他们同样有机会表达自己,表示出老师对他们有同样的期待和信心。
在他们回答问题时,要有耐心,多加启发,从侧面加以提示,热诚地帮他们克服困难,带领他们到达胜利的彼岸,千万不可让他们半途而废,否则这些同学就会养成惰性,进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老师不嫌弃他们,他们也会被老师的真诚、努力所感动,最终自觉地融入课堂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调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环。
一旦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成绩便会有长足的进步,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将事半功倍。
三、素质教育在课外的延续短暂的45分钟要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是不够的,教师要利用第二课堂这个广阔天地来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演讲比赛可每学期开展一次,结合当前社会实际,从课文中选出较有代表性的话题作用演讲的“topic”。
比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保护自然问题等。
学生预先写好材料,教师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预赛,选拔出优胜者参加年段比赛,再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学校的比赛。
这样,随着参与面的铺开,人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公平竞争,激发起学生你追我赶,争当优秀的冲劲。
英语角活动以年段为单位,确定固定的时间、地点,各班选几个学习骨干帮助老师进行组织、鼓动工作,每次活动由年段老师选话题进行交际。
在活动中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不要刻意去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轻松、活泼、随意的气氛中毫无顾虑地用英语进行交际。
同时,要及时反馈活动开展的情况,对在活动中表现出色、会话水平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以积极向上的主流来激发学和争强好胜的精神。
丰富的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既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又辅助了课堂教学,两者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教学大纲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不管是学习过程中的考试,还是将来的实际应用,独立的阅读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可是,光靠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是无法达到大纲中关于“使学生逐渐获得独立阅读能力”的要求的,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组成不同的课外阅读兴趣小组,进行泛读训练。
在泛读训练中
要注意选择泛读材料,既要注意思想性,也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许多简易读物都是极好的阅读材料,如“oliver twist”“a tale of two cities”“the story of madame curie(by alice throne)”“the story of my life(by helen keller)”等等,以及各种英语时文选择。
每学期可阅读二至三本简写读物,教师应制定阅读的进度。
提出相关的要求,阅读主要由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完成,教师应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不断提高阅读效率,并注意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帮助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选材得当,指导得法,这种课外阅读不仅易于坚持,而且实际效果十分明显,深受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