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休闲文化选修课教学计划
一、课程背景分析:
杭州市卓有远见的在2006年举办了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为世人展示了休闲的无穷魅力,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为此,我开始关注、探寻休闲文化的兴趣,并通过杭州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论文,是自己对休闲文化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此仅仅想就中学校园休闲文化的建设谈谈自己读书后的一些想法。
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决定了人的学习教育将贯穿于人的一生。
休闲教育作为和谐社会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时代性和特殊的教育性。
虽然,休闲文化成为今天人们的一种生活文化和生活习惯,但并不是人人都能领悟休闲文化的深邃内涵,享受休闲给人带来的精神快乐。
究其原因,休闲是一门学问,一门科学。
休闲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的文化教育程度高低,反过来,人的文化教育程度又会深刻地影响休闲的质量。
这二者的关系互为依存、互相促进。
“很好地利用休闲意味着一个人必须接受关于休闲的教育,在学习、工作的同时,如果中国的公共教育没有教育学生如何很好地休闲,那么,自由时间将消磨在诸如看电视、大众媒体和娱乐的消极休闲上”。
休闲教育的目的是确保人的身心充分休整,丰富和完善人的个性,启迪人的心智,培养人的崇高精神和公民意识。
休闲学的核心观点是,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
特别对我们中学生来说,休闲更加重要。
在当代,知识的含量越来越重,,因而使莘莘学子都很努力学习而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的压力渐渐地把学生们压在了如汪洋般的题海了。
再加上生活的压力,使早已不胜负荷的学生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舒展学习与生活带来的双重压力,于是大部分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参加各式各样的休闲方式。
在当代,他们既得到了放松,也增长了知识,但休闲方式也为学生带来了某些不良影响。
同时,按照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将本课程用来作为中学生的社会实践类选修课。
而且,作为身处西湖风景区核心地带的校园周边,有许多相关博物馆、植物
园、历史街区、戏曲表演场所等休闲教育教学资源可资利用,结合杭州市政府推广的第二课堂场馆参观实践活动,为中学生休闲教育教学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和硬件条件。
所以我们这样的资源不用,那既是浪费也有愧与这样优良的资源,有愧于学生。
二、选修课程适用年级:
高一和高二,班级总人数为15~30人。
三、校本选修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在休闲文化理念和全纳教育等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学生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对休闲文化的理解和规划设计,并构建适应中学生休闲需要,适应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休闲方式。
具体可分为如下三点:
1.构建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会和自然资源,对中学生进行休闲文化理念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
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理解在自己现有条件下如何建立科学客观的适合自己的休闲文化。
2. 提高中学生的精神文化水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及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通过休闲文化教育,使他们从中获得审美教育与心灵感悟,变得心胸开阔,物我两忘,在与人交往时变得坦诚相见,宽大为怀。
从而在校园内外培养具有比较科学健康的休闲氛围,从而创建一个公平、和谐的校园环境。
3. 通过指导并带领学生欣赏校园内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体验休闲所带来的精神快乐与安逸,领悟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一切美妙蕴意,从而感恩大自然的慷慨赠与,珍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成为环境保护的自觉者。
四、“中学生休闲文化”校本选修课程的内容体系
1.中学生休闲文化的定义、目的、意义及发展历史(课后进行问卷调查)
1)中学生休闲文化选修课
2)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课外)
2.中学生休闲文化中的基本元素----衣食住行
1)中学生的着装文化(《中学生着装礼仪》)
2)中学生的食文化(《餐桌上的中国文化》及茶艺观赏)(课后做家中餐桌
食物调查或考察茶文化)
3)中学生居住文化(《中国建筑》及考察西湖北山街历史街区)(课外)4)中学生的出行文化(走访西湖交警大队)
(课后每人准备至少一种琴棋书画技艺展示及介绍)
3.中学生休闲文化中的艺术元素----琴棋书画
1)个人特长交流展示或了解戏曲知识
2)到黄龙洞观看越剧表演(课后每人准备一首诗词歌赋表演)(课外)
3)到西泠印社参观书画印石
4)到盖叫天故居听京剧(课外)
4.中学生休闲文化中的文学元素----诗词歌赋
1)听浙江图书馆“人文大讲堂”(课外)
2)专题讲座:《流行歌曲中的唐宋遗韵》
3)专题讲座:诗词知识(《唐之韵》)
4)竞赛活动:赏花吟诗竞赛或歌咏比赛
5.中学生休闲文化中的科学元素----科技创新
(课后探讨:休闲与科学及社会进步)
1)参观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室
2)科技小制作小实验活动(课外)
6.中学生休闲文化中的视觉元素----两种阅读
1)文本阅读实践(图书馆阅览室及小说欣赏指导)
2)实物阅读实践(西湖曲院风荷或杭州花圃)
7.中学生休闲文化中的运动元素----体育项目
1)趣味体育智力竞技活动
2)杭州植物园定向竞赛运动(课外)
8.中学生休闲文化中的自然元素--观光旅游(课后考虑中学生休闲文化建设)
1)葛岭泉水考察品尝(白沙泉、双钱泉)及道教文化了解(课外)
2)孤山(中山公园)的文化因子考察(浙江博物馆)(课外)
结业:写作一篇关于中学生休闲文化建设的建议性论文
评分办法:上课情况(30%)+实践任务(30%)+结业论文(40%)。
其他事项:实践活动地点另行联系通知,所需经费AA制。
五、选修课课时计划
此选修课程实行自主报名,走班授课,每周安排二节,每学期18节,每个学生达到要求给予一学分。
课外的内容,或者由学生自主结对或单独前往进行学习实践活动;或者由老师适时的组织前往,一律结合节假日活动以及第二课堂活动,不计在授课课时里。
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休闲班授课计划
周次周课程内容备注
1~2(2月26-3月8
日)1.序言课----认识和走近休闲
2.制定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按“生活+娱乐+文学+科技+
运动+旅游”分)(课后优选方案并自行组建实践小组)
2课时
(5日)
3~4(11~22)1.分组进行信息查询,修订具体实践计划
2.开始以休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4课时
(12、19)
5~6(25~4月5日)实践活动一:结合清明节放假和春游,分组开展休闲实
践活动,搜集信息和材料(特别是案例)
4课时
(26、4-2)
7~8(8-19
日)实践活动二(校园附近为主)4课时
(16、23)
9~10(22~5-3)实践活动三:结合五一放假开展以家庭周边或更远的地
域进行休闲主题活动(22~24日期中考试;五一放假)
2课时
(30日)
11~12 (6~17)1.休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材料的整理分析
2.分组撰写实践报告
4课时
(7、14)
13~14(20~31)休闲主题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和交流、评价4课时
(21、28)
15~16(6月3~14)各族修改实践报告并上交4课时
(4、11)
附注:
1.作为社会实践类课程的休闲活动,不局限于校园和授课时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主要还是通过学生自主实践为主。
2.教学进度将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授课形式基本以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六、选修课教学要求
1.老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学生实践为主,课内边听边实践,课外自主实践。
其他辅以资料查询、场馆参观、欣赏观摩等。
2.学习需要准备的相关物品,由学生自主解决。
3.教学评价:上课状况30%+日常实践表现30%+期末实践报告及演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