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为了推进依法治教,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小学生的违法和犯罪现象,继续深入开展我校法制宣传教育,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现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教育局提出的相关决定,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教育改革,注重教育的实效,深入进行以宪法、基本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宪法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学校依法办事和依法管理水平,增强青少年学生的知法守法意识,积极开展依法治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实现教育事业的依法管理。
二、学习内容及要求:主要学习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法律和道德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
重点抓好《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条列》等法规教育。
做到法制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条文灌输与形象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面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
组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三、教育对象实施普法对象是: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
重点对象是少年学生。
四、方法与步骤1、坚持面授为主,组织自学为辅的教育方式。
充分发挥校业余党校、校业余团校、政教处等教育机构的宣传培训教育骨干作用,层层培训普法骨干师资。
利用课常主渠道作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坚持使学校法制学习制度化、经常化。
采用集中学习辅导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抓好教职员工的普法工作。
各类普法对象在组织面授予的基础上均应进行合格考试。
2、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协同有关部门要注重搞好法制教育宣传舆论工作。
要通过发放法制宣传教育读本、召开教师会议、学生班队活动、晨会课、《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橱窗传展览、学校广播之声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
3、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要结合本校实际,把开展法制教育与"警校共建"、"家校共建"、"社区教育"、"以案说教"等多种活动形式有机结合。
4、考试和考核:通过培训学习,每个阶段学法、用法情况进行考试和考核,健全学法用法情况登记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二)一、内容:第一讲绪论: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学习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意义;同时了解该课程需要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安排等等。
二、主要教学内容学习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文化的概念、分类及结构;学习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课的基本内容;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安排等。
三、思考题学习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讲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4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总结出相关的规律。
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产生,受到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血缘宗法制度的影响。
二、主要教学内容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雏形期、定型期、强化期及转型期;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大陆地理环境,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血缘宗法制度。
三、思考题:怎样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第三讲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危机与转变6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认识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认识到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才能永保生命力。
二、主要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的危机与两次转变;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文化论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统文化在台湾。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观看资料片:毛泽东诗词欣赏。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毛泽东的诗词是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的典范之作。
四、思考题1、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角地位,为什么会遭遇如此严重的冲击?2、近代中国出现反传统文化极端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第四讲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中的作用4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所共同创造的。
二、主要教学内容1、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蛮戎狄夷在“汉族”形成中的作用;少数民族充实了汉族,汉族也充实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区域性政权为中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元、清两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近代以来少数民族的反帝爱国斗争。
2、中国各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农业方面;畜牧业方面;手工业方面;民族语言和文字方面;医药学方面;绘画、雕刻方面;音乐、舞蹈方面等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放映反映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的影像资料:《南方少数民族》,使学生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四、思考题1、中国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哪些贡献?2、中国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哪些贡献?第五讲儒家和道家哲学4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儒家和道家哲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了解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主要教学内容儒家和道家主要思想内容介绍;儒家和道家哲学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思考题1、道家和儒家哲学思想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2、道家和儒家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有哪些影响?第六讲佛教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4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佛教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同时使学生对当今社会的宗教现象有正确地认识。
二、主要教学内容佛教的传播;佛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佛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学生可参观一些宗教建筑场所,以便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思考题1、佛教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有哪些?2、佛教在中国历史中有哪些作用?第七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4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特定的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伦理观念等,了解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主要思想观念。
二、主要教学内容强大的生命力和内聚力,突出的人文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重名誉尚气节的人格精神。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参观古代建筑,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基本功能。
四、思考题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有哪些?2、你认为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内容是什么?第八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4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主要技术发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二、主要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技术发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国古代数学;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化学;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讨论:中西科学技术发展的轨迹不同的原因。
四、思考题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什么?2、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有哪些?第九讲中国传统军事思想: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把握中国军事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中西军事文化的差异,建立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在现代军事及社会生活中地位与作用的正确认识,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主要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孙子兵法》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需要延伸的课外内容参观:军事博物馆;讨论: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当代国际政治军事斗争的影响录像:《孙子兵法》四、思考题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2、如何看待当前的《孙子兵法》热?二、教学安排及方式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主要包括:传统建筑,民俗地区等,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三、考核方式本课程可采取两种考核方式:1.课堂闭卷或开卷考试2.写课程论文或报告四、参考教材1、《中国传统文化》金鸣娟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中国传统文化》张岂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三)教学内容:这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领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之一书画艺术,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旨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祖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书画艺术的认同感、亲近感。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基础。
一方面书画艺术已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出现,学生已初步了解一些书画名家的故事;另一方面,学生并没有对生活中出现的书画艺术从欣赏的角度去关注。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欣赏书画艺术的美,体会书画艺术的出神入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欣赏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书画艺术,让学生对中国书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中国书画;2.通过学习、交流汇报等活动,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独特艺术魅力,从而更加珍视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谈谈、赏赏、想想,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欣赏作品和开展现场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书画艺术的认同感,并由此产生民族自豪感;2、通过阅读书画家的故事,启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习得与创造,与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使学生受到勤奋刻苦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书画艺术特点(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追求意境美)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中国书画艺术;难点:1.使学生初步对中国书画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中国书画的思想感情。
2.感悟到中国书画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课前调查1、观察生活中那些地方有书画作品和,那些东西印有书画作品;;2、通过上网等手段了解国画艺术的特点(包括笔墨线条的运用,行书的特点,印章的作用等);3、搜集齐白石《不叫一日闲过》和《胸有成竹》的故事;4、经过父母允许,带一件书画艺术品和印有书画艺术品的东西。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初步感受书画艺术的神奇魅力。
1、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传统文化之旅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作品。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展示本校学生的剪纸作品和叶贴画作品]。
{课件设计意图:通过这两组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感受到,剪纸作品是我们的传统艺术,叶贴画属于现代艺术,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和我们的绘画艺术有关,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