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教学设计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教学设计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节实验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注重思考和活动的过程。

因为经历过程能增强记忆,感受过程能领会方法,体会过程能有效学习。

学生学习生物不仅仅是为了模仿、继承和积累现成的生物知识,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生物思维和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创新。

过程式教学,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想学生所想,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把“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在生物教学中。

本实验课的理论依据是:⑴植物体的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的细胞具有连续分裂增殖的特点;⑵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各半的混合液浸泡植物根尖,根尖细胞被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细胞容易分离;(3)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可以找到分生区的部位,再换高倍镜,同时借助于移动装片可在视野中找到有丝分裂的各个分裂时期;(4)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是碱性染料,容易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

本节实验课的教学特色是教师讲解实验方法步骤后,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观察,最后用数码显微镜将实验效果好的装片展示在白板上,同学之间可以非常直观地相互交流实验成果。

二、实验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中的一节实验内容。

细胞的有丝分裂是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也是后面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基本规律的基础。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个经典的高中生物实验。

教材突出的是实验步骤和显微镜操作技巧,要求学生学会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观察并验证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几个时期的细胞结构特点,加深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必须通过思想交流才能实现。

而通过讨论课能让学生有机会同他的同伴进行深入的讨论,将推动他们对自己的思路作进一步的分析,并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同时也让学生能有机会同老师进行讨论,能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创见。

本节实验课用到的材料用具有:培养好的洋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浓度为0.01 g/mL或0.02 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光学显微镜、数码电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滴管、解剖针等。

三、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实验设计,力图通过这一教学过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培养推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解科学实验的本质。

难点:实验材料的选择和装片制作。

四、实验目标:
知识与技能: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操作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和使用高倍显微镜的基本技能。

通过以观察有丝分裂为目标的实验设计,让学生自己在老师引导下制定实验计划,再动手按自己的计划完成实验这一过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培养推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实验准备:
老师准备:取3个洋葱,分别放在3个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瓶内的水面,把次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待根长越5cm时,上午10:00-14:00取出,用酒精固定,放冰箱贮藏(课前1周开始准备,注意定期换水)。

学生准备:上网查找洋葱根尖染色体的条数;全班分成27个小组,每个小组2人。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选材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问题1:具有分裂能力的细
胞存在于生物体哪些部
位?
问题2:怎样得到我们所选
择的这一材料?
问题3:取到根尖,是否
可以直接进行观察?
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各种分生组
织逐一考虑各种材料
的可操作性,最后推出
根尖分生区
由带土移栽的道理得
出来水培、沙培的方式
不能直接观察学生一
般会想到切片
培养学生推理分析
能力,解决问题能
力,理解科学实验的
本质。

让学生明确生物学
实验中,选择好的材
料是实验成功的开
始。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中的一节实验内容。

细胞的有丝分裂是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也是后面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基本规律的基础。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个经典的高中生物实验。

教材突出的是实验步骤和显微镜操作技巧,要求学生学会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观察并验证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几个时期的细胞结构特点,加深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中,这个实验一般都是先介绍实验步骤,然后学生动手完成的方式,若实验效果不好,则用有丝分裂的永久装片进行观察。

这对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以及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确有好处。

但我觉得生物实验课程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态度和操作能力,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所以对于生物实验而言知识的验证只是一个次要的目标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实验能力”的核心应该是指运用智慧,寻找严密的、简单而又可操作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我在处理这节内容时,做了较大的改动,将对实验步骤的讲解,改为在老师引导下制定实验计划,再动手按自己的计划完成实验。

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就确立在实验设计上,力图通过这一教学过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培养推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理解科学实验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初中生物知识遗忘率较高,同时,发散性思维能力不强,所以教学难点会落在实验材料的选择和装片制作上。

我在课堂里,精心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老师充当讨论的领导者,以质疑、反问等方式,引导讨论的方向,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进一步实验获得知识和能力。

同时,重视科学方法,注意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是怎样实验,怎样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的,让学生通过这些去学习科学的方法。

课堂上通过展开式问题的思考、讨论引导学生选择实验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解离”,再通过染色体的性质引导得出“漂洗”、“染色”等过程。

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把“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在生物教学中。

学生在这种过程式学习中,既学到了生物科学知识,学会了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科学求索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