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终考试作文讲评
大自然总是教会人类很多东西。
……
帮助他人,成就自己(46分)
高一(2)汪燕
……
亚马孙平原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一种树周围几乎不长其他的树,形成一个个只有单一树种的林子,当地居民称之为魔鬼花园,后来的研究表明,是一类蚂蚁丰富(?)喜欢喝这种树分泌出来的汁液,所以用蚁酸咬死了其他周边的树。
这两种生物互相依靠,都得到了各自生存的机会。
高一(1)殷飞宇
……
这就是双赢,是因为彼此借鉴而产生美,是一种“借”的艺术。
蒲公英借助风儿传播种子,风儿借助蒲公英点缀了天空。
鱼儿借湖水活跃了筋骨,湖水借鱼儿增添了活力。
人们借春天歌颂了美丽,春天借人们展示了绚丽。
朋友们回味这“双赢”美丽,这“借”的美丽吧,愿它把明天装饰地更美好。
帮助他人,成就自己(46分)
河水被大山所拒绝,却借助悬崖而一跃而下成为壮观的瀑布,于是山谷便振振有声。
蝴蝶借助封闭的茧而幻化成美丽的精灵,成为花间的天使,而花也由此生机勃发。
……
借,是一种快乐,借,是一种超越。在不断地超越自身从而获得内心最真地快乐。于是地平线也可以近在咫尺,你说呢?
“借”就辉煌
高一(1)谢璐岚
……
河水借着小鱼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而小鱼则借着河水畅快淋漓,无拘无束。
郑和是一个航海家,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他带着天朝上谕,所到之处,送陶瓷,送丝绸,送茶叶。他送去的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的文化,同时也收获了异域文化,更有礼赞和膜拜。他是东方的“礼”,是东方的智慧。当哥伦布带着他远洋的发现,成为西方殖民者在海上旅行的明灯时,他只不过是一个殖民者的先驱,为了东方的黄金,为了东方的丝绸而来。所到之处,带给土著居民以灾难,带走了车载斗量的财富,留下了殖民地上泣血的控诉。所以郑和的航海史是金色的,处处焕发着“双赢”所带来的人伦光辉;所以哥伦布的航海史是血色的,处处浸染着贪娈所带来的罪恶。
三、优秀题目展示区
《双赢》(郎静)、《栀子花开》(蒋玲)、《有一种美叫“借”》(周楠)、《学会巧借》(吴瑶丰)、《站在巨人肩上》(陈武臻、李伊真)、《“借助”的力量》(李沁心)、《双赢的美丽》(殷飞宇)、《“借”是一种智慧》(吕连杰)、《帮助他人,成就自己》(汪燕)、《双方的依靠》(王柏栋)、《借着翅膀飞翔》(杨小燕)、《凭借,产生魅力》(王柳青)、《雪与梅》(王勇驹)、《不做独舞者》(毛焱)、《借之波,借之势》(孙婉颖)、《“借”就辉煌》(谢璐岚)、《两各人的路,好走些》(汪洁)
(3)审要求
同高考作文要求。
(4)审题误区
有一部分学生审题光注意话题“借”,却忽略了对上面引出话题“借”的这一段材料的审读。试想,如果审一下话题就可以了,那么要材料干什么呢?
(5)审题方法
话题作文题目一般有材料、提示语、话题和作文要求四个部分组成,审读时要完整清楚,不能有所遗漏,特别要对揭示话题含义的词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们往往就是话题的核心所在。
……
没有张丹就没人认识张昊,没有张昊也没人认识张丹。这对双人滑选手在冬奥会上的表现令人赞叹。配合多么流畅,动作多么优美。要知道,要是让他们参加单人滑,那可就是大众化人物了,只有双人滑才是他们的舞台。因为他们善于依靠对方,了解对方的特点,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旋转,每一下跳跃。他们把和谐演绎到了最高境界。他们把男女运动员的特点、美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云朵借天空展示自己的缥缈变幻,天空借云朵展示自己的蔚蓝明丽;
浪花借大海展示自己的晶莹透明,大海借浪花展示自己的浩瀚无垠;
泰山借土壤展示自己的巍然伟岸,土壤借泰山展示自己的深沉踏实。
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将自己的力量借给他人,他人才不会吝啬地帮助自己。
……
借,不亦乐乎(45分)
高一(1)刘益枫
我们常说要自力更生,自己得事情自己做,靠别人是不会有结果的。其实不全然,借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取得成功的法宝,一种双赢。
高一(2)汪燕
……
我愿是一滴雨,滋润一朵玫瑰,成就自己的美丽;我愿是蚁米阳光,滋润一株小草,成就自己的光华;我愿是一颗流星,点缀整个天空,成就自己的灿烂;我愿是一股微风,击响一枚金铃,成就自己的清啸……
我愿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借之波,借之势(50分)
高一(1)孙婉颖
……
星星被白昼所拒绝,却借助黑色的夜闪烁着自己的光辉;黑夜也由此熠熠生辉。
第二段,以简洁的语言糅合进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内容,话语之间凸现“双赢”。
第三段,正式点题——一种合人伦而又美丽的道理——双赢。
第四段,以尺寸合作,互利双赢,展开论证。
第五段,运用类比联想,巧妙过渡,宕开写作思路,由此及彼,由物及人。叙写了孔子精神意义上的双赢,姜太公行动上的双赢。文章层次分明。
第六段,选用郑和和哥伦布的历史事例,以鲜明对照的方式凸现了“双赢”的人伦光辉。
是呀,很多时候,恰到好处的搭配,或者无意中的相互借助,都将形成一种天造地设的完美。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玫瑰树根》吧。从中,我们了解了树根那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同时也更为珍惜玫瑰的美丽。于是此时,树根的高尚与花朵的娇艳就达成了一种惊人的统一。花朵借助树根的力量,汲取清泉,成就了自己惊艳的容貌;树根借助花朵的芳容,成就了自己高尚的品格,为世人所敬佩敬仰。所以,二者是多么缺一不可呀!
我也知道,变幻莫测的天空,只有借助了轻柔的白云,辉煌的日光,皎洁的月光,闪烁的星光,才时而壮美,时而神秘,时而妩媚,使人那样的沉醉。
……
两个人的路,好走些(49分)
高一(2)汪洁
……
寇仲,徐子陵,一个有勇,一个有谋,相互借鉴,相互扶持,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三顾茅庐,刘备借到了孔明的智慧,孔明借到了刘备的权势,成就了一代枭雄,一代谋臣。
……
雪与梅(50分)
高一(2)王勇驹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白梅香,各有其特色与不足,然梅花雪夜却能造就另一番不同的景色:白雪皑皑,梅花独立。看上去梅花似乎更白,雪似乎飘香。雪香梅白告诉我们世间万物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互借,借一切可以充实自己的东西。
鱼儿借水畅游,花儿借蜂递粉,蒲公英借风播籽……
(4)篇章结构
借,不亦乐乎(45分)
高一(1)刘益枫
(一)、文章开头
(见前)
(二)、文章中间(分论点模式)
1.借是一种智慧。
2.借是一种勇气。
3.借也是一种慷慨。
4.借更是一种双赢。
(三)、文章结尾
借着翅膀飞翔(48分)
高一(2)杨小燕
(一)文章开头
(二)文章中间(小标题模式)
1.故事一:鱼与水的故事
双赢,是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它源于尚“礼”的人。历代追求的和谐,如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这是一种善心地付出,又是一种智慧的回报。
双赢是一种由自然而来而又荟萃于社会人伦的智者之思,智慧之美。
【点评】:
第一段,考生以“人借花传情,花借人繁衍”开篇,道出人花互利双赢的辩证关系。诗话语言简洁明了,快速点破题旨,为下文展开确定了基础。接着又用“果实做了鸟儿的食物,鸟儿做了种子的翅膀”阐释鸟儿与果实之间互惠互利的辩证关系,照应上文,并再次点明题旨。
……
“借”是一种智慧(48分)
高一(2)吕连杰
生活是一个万花筒,纷繁复杂,叫人眼花缭乱。但放下脚步,聆听生命地悸动,你会发现藏在繁乱无章之下的竟是同一种脉搏。是的,万物之间实际上紧密相连,相互衬托而相互统一。
……
帮助他人,成就自己(46分)
高一(2)汪燕
瀑布借岩石展示自己的冲击力,岩石借瀑布展示自己的坚硬不屈;
二、审题
(1)审材料
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
(凭借枯树和篱笆)
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成就了一道风景
(凭借牵牛花和紫藤罗)
结论:“借”的内涵——借力发力、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互惠互利、互利双赢等。
联系: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2)审提示语
本题没有提示语。
木匠做短了进贡来的木材,石匠借此就做出了隆起的石墩。既保全了木匠的性命又为中华建筑多增了一份姿采。
人类在自然母亲的教化下,懂得了一种合人伦而又美丽的道理——双赢。
取尺之长,彰显小寸的灵巧;取寸之短,又褒扬了尺的长度。于是尺寸合作使工之器愈利,使工之事愈善。
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双赢,它抹去了勉强别人所带来的压力,也减少了被别人勉强所带来的痛苦;“姜太公钓鱼”是一种行动上的双赢,它避免了垂钓人枯坐求鱼时的心焦,也减少了池中鱼儿嬉闹时的忐忑。两不伤害,求的时一种静默,是一份期许和等待。于是孔圣人成就了美名,于是姜子牙等到了他的伯乐。
……
(3)文章结尾
双赢(49分)
高一(1)郎静
……
这是一种智慧,叫做“双赢”。
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就不会有诸葛亮的千古流芳;没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就没有蜀国的三足鼎立。
没有刘邦的重贤用能,就不会有韩信的“多多益善”;没有韩信的雄才大略,也就没有刘邦的一统天下。
没有绿叶的衬托,就不会有红花的艳丽;没有红花的娇艳,也就没有绿叶的青翠。
(2)文章中间
双赢的美丽(50分)
高一(1)殷飞宇
……
弱小的寄居蟹没有什么御敌之术,于是它躲藏在海葵丛中,借海葵致命的毒液帮助自己防卫敌人;而海葵也得到了好处,它可以免费品尝生长在寄居蟹身上的寄生虫。如果寄居蟹离开了海葵,不出三天就会死于乌贼手下,海葵也只好劳神苦思地去捕食。
这是多么巧妙的双赢啊!两者彼此相“借”,既保护了蟹,又喂饱了葵。双赢常常会达到意外的收效。
依靠双方,可以把自己表现得更美;依靠对方,也可以把对方表现得更美;依靠对方,能提升自己得思想境界。
……
站在巨人肩膀上(52分)
高一(1)李伊真
……
我知道,美丽的风筝,只有借助了微风的吹拂,才能在空中悠闲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