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期中教学质量监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B. 在中国,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C. 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 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2.填入横线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树,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汽水,,,。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②凝结在树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④跌落岩缝汇聚成“叮咚”作响的山泉A. ①③④②B. ④③①②C. ②④①③D. ②③④①3.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加点的“仿佛”、“已经”、“满”都是副词。
B.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不必注意各项之间的排列顺序。
C.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句采用了“互文”的手法。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B.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本文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刻画了一个很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C. 《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他的《归田录》。
D. 杨绛的丈夫是钱锺书,字默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围城》。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B. 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C.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D. 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6.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题目。
农业3.0时代所谓农业3.0时代,是相对农业1.0、2.0时代而言。
农业1.0时代对应于传统农业社会,其特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给自足,技术水平较低,耕作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对风调雨顺、地力水源等自然因素依赖度高。
农业20时代开启于近代以来的工业社会,其特征是工业革命的成果逐渐反哺于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品广泛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农产品“量”的问题基本解决。
农业3.0时代则发端于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它既是对农业2.0时代的继承,也是对农业20时代的超越;它的技术水平更高、生产效率更高,同时也更加个性化、更具丰富性;它不仅满足“量”的需求,也能很好地满足“质”的要求。
总之,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颠覆性的农业。
农业3.0时代的农业样态,林林总总,琳琅满目,比较重要的就有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定制农业、品质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养生农业、观光农业等等,以及由这些农业样态交叉融合而来的新样态。
比如智慧农业,它把信息技术引入农业的生产、流通、销售、管理等环节,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智能农业装备,依托大数据,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种植和智能化生产,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再造。
又比如绿色农业,它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民众对高品质、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相对接,采用农药减量、生态循环、施用有机肥等绿色生产方式,生产市场认可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类似这样的农业样态不断兴起,“农业+”“+农业”,农业正在抛弃单纯的“地里刨食”,告别简单粗放、整齐划一,迈向一个新时代——农业3.0时代。
(节选自2017《半月谈》13期)下列选项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选文介绍了农业3.0时代含义及其样态。
B. 农业1.0时代是单纯的“地里刨食”,自给自足的传统时代;农业2.0时代是简单粗放、整齐划一,广泛使用工业品的时代;农业3.0时代是信息化、技术化水平更高的新时代。
C. 蔬菜种植基地引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感知土壤和环境的变化,根据这个变化给蔬菜提供种植需求。
这是智慧农业的一种体现。
D. 删掉“农业2.0时代化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观。
”这句话中的“较大”一词,更能准确体现农业1.0到2.0时代的惊人变化。
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2)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3)“一砖一瓦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
岑参《逢入京使》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涌出了思念家园的悲伤;晚年的王维看到盛开的芙蓉“花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落寞景象,不禁想起了自身的遭际,勾起了丝丝感伤之情。
但幸运的是苍翠的竹林给予了他心灵的慰藉,兴之所至,他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有琴声相伴的惬意生活又抚平了他心底的波澜。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 )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 )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 )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jiǒng jiǒng ( )( )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济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 )兀穷年,沥.( )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líng ( )乱,他是无xiá( )及此。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1)给上文加点的字注音。
①仰之弥.( )高 ②锲.( )而不舍 ③兀.( )兀穷年 ④沥.( )尽心血(2)给文中拼音写出汉字。
①典jí( ) ②jiǒng jiǒng ( )( )目光 ③líng ( )乱 ④无xiá( )及此(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错别字。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9.名著阅读⑴下面三幅图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将对应的选项写在相应位置。
A. 祥子成亲B.雨中拉车C.买羊肉包D. 大兵抢车甲()乙()丙()⑵《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青年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形象特点),令人喜爱。
后来,他屡受打击,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形象特点),判若两人。
10.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铜仁市某中学某班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搜集的材料。
材料一: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作品,放在视频分享网站B站后引发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的经典台词“每一个兔子都有大国梦”不胫而走,“幸福并感激着”“此生无悔入华夏”“厉害了我的国”……弹幕上“泪目”刷屏。
凭借弹幕这种看似“众声喧哗”的方式,青年人在网络上大声表达正能量。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小粉红”(网络爱国青年)“小青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群体蓬勃兴起,他们“肤白貌美三观正,爱国也要‘萌萌哒’”。
材料三:美国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效忠宣誓”,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及效忠所代表之共和国。
在演奏国歌或面对国旗时,他们会做出用右手按心口的“效忠宣誓”的标准姿势。
近50万辆校车上播放最多的歌曲是《上帝保佑美国》《美丽的美利坚》。
对于成年人,多数节庆活动都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10个联邦法定假日中8个与此相关;各种盛大集会,体育賽事等开场前必唱美国国歌;好莱坞出品了大量的“主旋律”电影……(1)请认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写出一条你的探究结果。
(2)在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材料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写出一条。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请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具体表达出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倾听草木的呼吸曹洁① 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
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
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
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 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 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
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 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
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
花人两相映。
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 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
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
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
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
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
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
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
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
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
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 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
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
它们在水边相依。
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
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 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
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
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
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 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