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案课程基本信息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P1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课时)NO.1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环境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定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是相对于主体的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目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也叫环境基质。
环境要素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各个环境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的性质,是人们认识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
在这些属性中,最重要的是:①最差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是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的控制。
这就是说,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诸要素中处于"最差状态"的那个要素,而不能够因其他要素处于优良状态得到弥补。
因此,环境要素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②环境整体大于诸要素之和一处环境所表现出的性质,不等于组成该环境的各个要素性质之和,而是比这种"和"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环境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环境的总体效应,这种总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的质的飞跃。
③相互依赖性环境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首先,环境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是通过能量流,即能量在各要素之间的传递,或能量形式在各要素之间的转换实现的。
再其次,通过物质循环,即物质在环境要素间的传递和转化,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在一起。
2. 环境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2.、变动性和稳定性3、资源性与价值性第二节环境影响一环境影响的概念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能够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二环境影响的分类常见的三种分类: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P2(1)按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2)按影响的效果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3)按影响性质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另外还可以将环境影响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暂时影响和连续影响,地方、区域、国家或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和运行阶段影响,单个影响和综合影响等等。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最早是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学术会上提出的。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又称环境质量的预断评价,是指在进行某项人为活动之前,对实施该活动可能给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估价,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及环境影响后评估,应该是一个循环的和补充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二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几个概念1.环境影响报告书(EIS)2.筛选与划定范围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具有四种最为基本的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其中最为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功能是导向功能。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科学技术发展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把环境影响评价这一科学方法和技术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环境影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P3响评价不能代替环境影响制度,前者是评价技术(是怎么做),后者是进行评价的法律依据(如何保证这么做)。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是最早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之后,我国开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探讨和研究。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引入我国,首先在环境质量评价方面开展了工作。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建立起来。
二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逐渐形成的。
主要特点:(1)具有法律强制性。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项法律制度(宪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各单项法和条例等),以法律形式约束人们必须执行,具有不可违背的强制性,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必须执行这一制度。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中国多年实行计划体制,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在固定资产投资商国家仍有较多的审批环节和产业政策控制,强调基建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与基本建设紧密结合。
(3)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4)分类管理国家规定对造成不同程度环境影响的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可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5)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为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自1986年起,中国建立了评价单位的资格审查制度,强调评价机构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具有与评价内容相适应的固定在编的各专业人员和测试手段,能够对评价结果负起法律责任。
评价资格经审核认定后,发给环境影响评价证书。
影响评价工作的证明文书。
其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名称、证书等级、证书编号、发证单位等。
评价证书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等级,并根据持证单位的专业持长和工作能力,划定业务范围。
甲级证书由国家环保总局考核方法,持证机构可在全国范围内承接其业务范围内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证书由省、市级环境保护局考核方法,持证机构限在本身能够、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承接其业务范围内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2004年,全国共有198家甲级和728家乙级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P4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1 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环境标准概念: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具体讲,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率以及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自学):(1) 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2) )环境标准是进行坏境评价的准绳(3)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4)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2 环境标准体我国目前环境标准体系是根据我国国情,总结多年环境标准工作经验、参考国外环境标准体系制定的。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完善和具体化。
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3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一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根据《条例》以及其他相关规章的规定,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建设项目。
(二)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四)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或登记表由行业部门预审,环保部门审批。
(五)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六)征求公众意见。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主要是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完善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规范建设阶段(1979---1986)–强化完善阶段(1986—1998)–改革、提高阶段(1999--)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1、建立宏观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法,提升立法层次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P5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2课时)NO.2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基本概念一、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定义与分类定义: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分类: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与管理的为管理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的为工作程序。
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也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环境系统具有整体性与地域差异性、变动性等多种特性,因此在进行环评工作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目的性原则:任何形式的环境影响评价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根据目的性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任务。
2.整体性原则:注意各种政策及项目建设对区域人类-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分析综合效应。
3.相关性原则:考虑人类-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判别环境影响的传递性。
4.主导性原则:抓住各种政策或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
5.等衡性原则:充分注意各子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协调和均衡,特别关注某些具有“阈值效应”的要素。
6.动态性原则: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环评中要研究其历史过程,研究环境影响特征,注意影响的迭加性和累积性特点。
7.随机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是个涉及多因素、复杂多变的随机系统,环评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增加必要的研究内容,特别是环境风险评价。
8.社会经济性原则:环评应从环境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对环境的价值作出评价,并以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对环境开发行为作出合理的判断。
9.公众参与原则:环评过程要公开、透明,公众有权了解环评的相关信息。
湖南工学院教案用纸P6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一、环境影响分类筛选凡新建或改扩建工程,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类管理名录”确定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1)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2)编写环境影响报告的项目(3)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1.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持有环境影响评价证书,按照证书中规定的范围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对结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