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pss实验报告

spss实验报告

专业统计软件应用实验报告第五章思考与练习3.表5.20 是某班级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试分析该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数据文件:data5-16.sav)。

解:解决问题的原理:独立T样本检验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Ho:p<0.05,该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H1:p>0.05,该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第1步单样本T 检验分析设置(1)选择菜单:“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 检验(S)”,打开“单样本T 检验主对话框”,确定要进行T 检验的变量并输入检验值,按如图所示进行设置。

将“成绩”选入“检验变量”中,输入待检验的值“70”,用来检验产生的样本均值与检验值有无显著性差异。

第2步“选项”对话框设置:指定置信水平和缺失值的处理方法。

第3步主要结果及分析完成以上的操作步骤后,点击“确定”按钮,运行结果如下所示,具体分析如下:下表给出了单样本T 检验的描述性统计量,包括样本数(N)、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差。

当置信水平为95%时,显著性水平为0.05,从表5.2 中可以看出,双尾检测概率P 值为0.002,小于0.05,故接受原假设,也就是说该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即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4. 在某次测试中,随机抽取男女同学的成绩各10 名,数据如下:男:99 79 59 89 79 89 99 82 80 85女:88 54 56 23 75 65 73 50 80 65假设样本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比较置信度为95%的情况下男女得分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数据文件:data5-17.sav)。

解:解决问题的原理:独立样本T检验提出假设和备择假设:Ho:p<0.05,男女生的成绩没有显著相关性。

H1 p>0.05,男女生的成绩有显著性相关。

第1 步数据组织根据表题目,在SPSS 数据文件中建立两个变量,分别为“性别”、“成绩”,度量标准分别为“名义”及“度量”,变量“品种”的变量值标签为:1-男,2-女,录入数据后,保存名为data5-17.sav 的SPSS 数据文件。

第2 步独立样本T 检验设置菜单选择:“选择”→“比较均值”→“独立样本T 检验”,打开“独立样本T 检验”主对话框,确定要进行T 检验的变量,确定分组变量。

“定义组”按钮:定义变量的分组,分别是“1”、“2”。

如下图所示:按如图所示进行设置。

(2)“选项”对话框设置:指定置信水平和缺失值的处理方法。

如下图所示:第3 步运行结果及分析完成以上的操作步骤后,点击“确定”按钮,运行结果下表所示,具体意义分析如下:(1)下表是本例的独立样本T 检验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包括两个样本的均值、标准差和均值的标准误差。

(2)表中第二列是F 统计量的值,为1.6074,第三列是对应的概率p 值,为0.221。

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p 值大于0.05,可以认为两个总体的方差无显著性差异,即方差具备齐性。

在方差相等的情况下,独立样本T 检验的结果应该看表中的“假设方差相等”一行,第5 列为相应的双尾检测概率(Sig.(双侧))为0.007,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的情况下,T 统计量的概率p 值小于0.05,故应接受原假设,即认为两样本没有显著相关性,两均值是不相等的,即认为男女生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5.某医疗机构为研究某种减肥药的疗效,对16 位肥胖者进行为期半年的观察测试,测试指标为使用该药之前和之后的体重,数据如表5.21 所示。

假设体重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试分析服药前后,体重是否有显著变化(数据文件:data5-18.sav)。

解:解决问题的原理:配对样本T检验提出假设和备择假设:Ho:p>0.05,服药前后体重有显著相关性。

H1:p<0.05,服药前后体重没有显著相关性。

第1 步数据组织首先建立SPSS 数据文件,建立两个变量:“服药前”、“服药后”,录入相应数据,保存为data5-18.sav。

第2 步配对样本T 检验设置(1)选择菜单:“分析→比较均值→配对样本T 检验”对话框,,确定要配对分析的变量,按如图下图所示进行设置。

“选项”对话框设置:设置置信水平和缺失值的处理方法。

第3 步运行结果及分析点击“确定”按钮,运行结果如下表所示,具体意义分析如下:(1)下表是成对样本的基本描述性统计量,包括每一个样本的的均值、样本容量、标准差和均值标准误差。

从两对样本的均值变化可以看出,均值都有一定量的变化,但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还必须通过计算相应的t 统计量。

(2)下表是两配对样本T 检验的简单相关关系及其检验结果。

表中第3 列为训练前和训练后两样本的相关系数,第4 列是相关系数的检验p 值。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时,概率p 值为0。

000,小于0.05,拒绝原假设,不可以认为服药前后的体重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3)下表是两配对样本T 检验的最终结果。

训练前后的配对样本的平均差值为8.063,差值的标准差为2.886,差值的均值标准误差为0.722,置信度为95%时差值的置信下限和置信上限共同构成了该差值的置信区间为(6.525,9.600),统计量的观测值t 为11.175,自由度df 为15,sig.(双侧)为双尾检验概率p 值,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时,由于概率p 值为0.000,小于0.05,拒绝原假设,说明服药前后体重没有显著相关性,可以认为服药前后的体重有显著变化。

6.某地一周内各日忧郁症的人数分布如表5.22 所示,请在显著性水平0.05 下检验一周内各日人们忧郁数是否满足1:1:2:2:1:1:1 的分布。

(数据文件:data5-19.sav)解:解决问题的原理:卡方检验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Ho:P>0.05,一周内各日人们忧郁数满足1:1:2:2:1:1:1 的分布;H1:P<0.05,一周内各日人们忧郁数不满足1:1:2:2:1:1:1 的分布第1步数据组织首先建立SPSS 数据文件,建立两个变量:“weekday”、“persons”,录入相应数据,保存为data5-19.sav。

“工作日”字段的度量标准为“序号”或“名义”的字符或数值类型,“次品数”字段的度量标准为“度量”的数值类型.第2步“次品数”字段加权处理通过分析“weekday”、“persons”两个字段的含义及度量标准,确定“weekday”为被分析字段,而“persons”表示各工作日出现的频率,所以应该对“次品数”进行加权处理。

执行“数据”→“加权个案”,打开“加权个案”对话框,按图所示进行设置。

第4 步单因素的非参数检验设置选择菜单“分析→非参数检验→单样本”,按下面步骤进行设置:(1)“目标”选项页选择“自定义分析”。

(2)“字段”选项页中选择使用定制字段分配,并将“weekday”字段选人“检验字段”。

(3)“设置”选项页中选择“自定义检验”,并选中“比较观察可能性和假设可能性(卡方检验)”,“检验选项”及“用户缺失值”保持默认选项。

第5 步卡方检验的选项设置单击“卡方检验”对应的“选项”按钮,打开“卡方检验选项”对话框,按如图所示进行设置。

第6 步运行结果及分析完成以上的操作步骤后,点击“运行”按钮,运行结果如图所示,具体意义分析如下:为单样本卡方检验的假设检验结果,根据前面设置,给出了卡方检验的原假设为“工作日的类别以1:1:2:2:1:1:1的概率发生”,其相伴概率值Sig. =0.331>0.05,说明不应拒绝原假设,因此图的“决策者”给出“保留原假设”的决策,认为工作日的类别是以1:1:2:2:1:1:1的概率发生的,双击输出文件中的如图5-12 的“假设检验汇总”表,打开下图所示图形,从图可以更直观的看出周一到周日的人数的分布情况,且从中可以看出共有303 个样本,检验统计量为6891,渐进显著性(即P 值)为0.331。

第六章思考与练习5.为了寻求适应某地区的高产油菜品种,今选了5 种不同品种进行试验,每一品种在4 块条件完全相同的试验田上试种,其他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完全一样。

表6.20 所示为每一品种下每一块田的亩产量,根据这些数据分析不同品种的油菜的平均产量在显著性水平0.05 下有无显著性差异。

(数据文件:data6-7.sav)解:解决问题的原理:单因素方差分析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Ho:P>0.05,不同品种的油菜的平均产量有显著相关性;H1:P<0.05,不同品种的油菜的平均产量没有显著相关性。

第1步数据的组织数据分成两列,一列是品种,另一变量是产量(变量值分别为1,2,3,4,5),输入数据并保存。

第2步方差相等的齐性检验选择菜单:“分析→均值比较→单因素ANOVA”,打开如图所示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话框。

(1)选项按钮:选项”对话框,本例选择“方差同质性检验”。

(2)均值图复选框:选中该复选框,表示输出均数分布图,根据因素变量值所确定的各组均数描绘出因变量的均值分布情况。

(3)缺失值处理选项组:选择缺失值的处置方式。

第4步:结果分析设置好选项后,运行结果如下:方差齐性检验的H0 假设是:方差相等。

从表可看出相伴概率Sig.=0.164>0.05说明应该接受H0 假设(即方差相等)。

故下面就用方差相等的检验方法。

由于组间比较的相伴概率Sig.(p 值)=0.016<0.05,故应拒绝H0 假设(几种油菜平均产量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几种油菜平均产量没有显著差异。

6.某公司希望检测四种类型的轮胎A,B,C,D 的寿命(由行驶的里程数决定),见表6.21(单位:千英里),其中每种轮胎应用在随机选择的6 辆汽车上。

在显著性水平0.05 下判断不同类型轮胎的寿命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文件:data6-8.sav)解:解决问题的原理:多因素方差分析法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Ho:>0.05,四类型轮胎的寿命间显著相关;H1:P<0.05,四类型轮胎的寿命间不显著相关。

第1 步数据的组织数据分成两列,一列是轮胎的里程,变量名为“mileage”,另一变量是轮胎类型(变量值分别为1,2,3,4),变量名为“tyre”,并将标签设成对应的中文名称,输入数据并保存。

第2步方差相等的齐性检验选择菜单:“分析→均值比较→单因素ANOVA”,打开如图所示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话框。

(2)选项按钮:选项”对话框,本例选择“方差同质性检验”。

(2)均值图复选框:选中该复选框,表示输出均数分布图,根据因素变量值所确定的各组均数描绘出因变量的均值分布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