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目标就像人生路上的灯塔,时刻照亮着一个人前进的道路,使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不至于迷失方向、不至于偷懒不前、不至于碌碌无为、荒度人生。
可见一个人如何很好地确立人生目标是非常重要而现实的。
如何确立人生目标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明确什么是人生目标二是如何把人生目标生活化三是如何实现人生目标四是如何珍惜生命的每一分秒五是努力做一个理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幸福快乐的人六是如何画好人生这幅属于自己的最为美妙的画卷。
是一幅美妙的画卷,你我既是画卷的作者又是画卷的第一个欣赏者,谁不想出一幅好作品呢?人生目标人生的目标,具体到某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一生要达到的最终角色的描述。
也就是一个人最后想成为什么样子,在人生舞台上要扮演如何的角色?其实人无所谓成功与不成功,有钱或是没有钱,有地位与没地位的关系。
人最大的收获应是你是否已按你最初选定的角色去扮演了没有,如果当好了这个角色,且觉得一生过得挺快乐与满足的,我认为这样的人生就是成功与快乐的。
人生最可悲的是到了风年残烛了,还不知自己一辈子干了些什么,一生又是如何过来的?这样的人生就是主人公没有设定明确目标的结果?当然一个人一辈子的理想在人生过程是会改变,可以调整的,但无论如何的调整,均不能改变的一个事实就是:一个人不能茫茫然地过一辈子,要有理想、有目标、要有追求。
我认为主要的人生目标无非是事业、财富、健康与快乐等指数。
一是事业目标。
事业是最能直接反映一个人在一生中为人类所贡献大小的衡量指标。
如李嘉诚。
其成为华人首富,其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问题,每年为国家上缴了多少税收,每年为社会捐过多少善款等等,这一切均能衡量出一个人在当时社会所做的贡献的大小,这样的人生是值得后人记住与爱戴的,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但也有一种类型的人,在他生前几乎没有任何名气与贡献,但当他死后,却发现了他的价值连城,无人能比,但一切的一切只有历史能记住他,他却地无法享受到历史付于他的一切荣光与财富了,这样的人同样是伟大可爱、值得推崇。
如毕加索、爱因斯坦等。
二是财富目标。
古人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天生有敛财的本能,每个人都有看到好东西就想往家里搬的潜在意识,人对金钱与财富有天生的偏好。
如果说哪个人对金钱与财富无所谓的,肯定会被常人认定是不正常的,可见金钱与财富与人关系是何等密切呵!一个人一生的财富目标应是有限定,应是有一个大概的预算的。
如果对金钱与财富太过于贪婪,势必会陷入不可自拔的贪得无厌的泥潭中,就会成为一个物质的人,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永远无法脱离欲望困扰的人,同时也很有可能是一个精神生活过于溃乏的人。
财富与职业是正相关的,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就决定其会有什么样的收入水平与财富的积累。
如果你有特别强烈的积累财富的心愿,你最好不要去选择公务员的岗位,最好是选择搞实业或做企业家、投资银行家等类的职业,因为这些职业往往是起点高、风险大、要求高,但收入也很高,例如,世界级的打工皇帝韦尔奇,其年薪收入就达1亿美元,著名的学者教授李开复其在GG当总裁年薪就达1000万美元。
而要达到如此高水平,当公务员是绝对无法实现此目标的。
三是健康目标。
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好劣与否,直接关系一个人的生活的质量、事业成功的概率,以及这个自信心的高度,对此本人是有深刻体会的。
例如,我对疾病就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哪怕是得了一点感冒,我也会自信心大降、工作效率大减,日常的豪言壮语立马收起,因为保持一个健康无病的身体,几乎成了我日常生活的第一追求,因为健康对一个野心勃勃、想干一份事业的人来说,太重要、太值得重视了。
因为为了健康很舍得花钱、舍得花时间,只有健健康康的活着,才有意义、才有快乐可言。
因此,一个人的健康的目标是如对一辆车的保养一样,要常护理常新,永远保持优质的配置与功能,绝不能让一个设备或零件提前报废。
从人的健康生活而言,就要生理与心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比如活到五十岁的时候,就要学会倒过来活:“今天五十,明年四十九。
”这样我们就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而失去对目标的追求的信心和决心,老在心里低咕:“我老了,我不行,还是少干点吧?”其实,人是感情动物,情感的暗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心态及这个人的整体的生活态度,如果,我们能倒过活,每天早上都对着镜子说一句:你看我年轻、我很美!比你每天对着镜子无精打采地说:我老了,不中用了。
对健康要好得多。
四是快乐目标。
当代很多年轻人均把实现人生快乐作为人生目标。
本人以为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无可厚非。
但如果年轻人把快乐简简单单地只想成是:吃好、穿好、住好、玩好,每天无忧无虑就是快乐,那就大错特错了。
快乐其实包含极其丰富的内涵。
我认为快乐至少由生活的质量、个人的自信与健康、事业的顺利与成功、人际关系的和睦、家庭的幸福与吉祥、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等等因素组成,可以说这些要求缺一不可。
因此,追求快乐生活是一个很高地境界,需要每个人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达到,而是上帝安排的命运,因此一个人要好好地过一辈子,必须应设定几项快乐的目标,比如,家庭要和谐、居住环境要好、身体要健康,事业也要有所成功,不能太落后等,均是构成快乐人生应追求的目标。
人生目标生活化生活是每个活着的人最常见的方式。
生活最常见的方式是一个生下来在努力活下来的同时,一般是经历了这么几个过程:读书上学、工作赚钱、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瞻养老人、生老病死,从而完成一个人生的过程。
如果成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来看,主要是先是成长阶段,中是发展阶段,后是成熟阶段。
如果人生的目标能早而坚定地确定下来,那么一人在成长过程就会更有目的性、更有目标感、也更有成就感,这样的人生应是成功的,因为这样的人生已把人生目标融入了日常的生活,因此,如何让自身的生活目标化,又如何让人生的目标生活化是一个成功人生应早早想好、并能早早地进入可操作性阶段,一个平凡人生变得成功而不平凡的重要步骤之一。
我的初步的设想是:一是养成多个良好的人生习惯。
如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良好的生活作习习惯、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
等等。
均是一个成功人事应努力培养好的好习惯。
二是设定不同年龄段的人生小目标。
这个问题我在讲几章也有谈及,人生的大目标就是由人生各阶段的小目标所组成的,没有小目标的一个个的实现,何来的大目标实现呢?!三是谨小慎微地迈好人生的每一步。
人生如风云变幻,不可不小心。
可以说人生处处有陷境,人不可太张狂,也不可太拘谨。
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尺度呢?我认为应处处保持清醒而智慧的大脑。
多学习、多长见识,多向社会、向身边的人学习,特别应多一点时间修身养性,增强自身的内涵与修养。
四是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因为人生苦短、人生难测,谁能保证自身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因此,必须培养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不可走极端。
万事不可强求,凡事要顺其自然。
谋事在人,但成事往往在天。
实现人生目标的三大必备要素如果把实现人生目标当作一次攀山。
这就需要每个人具备一定的条件与素质,我以为在众多的要求中,健康体魄、聪明才智、矢之不渝三大要求是一个人实现成功人生目标的最关键的要素。
健康体魄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一个人实现人生辉煌的首要条件,没有健康一切均免谈,如何自身这架身体这台肉体的机器,保持长青长新长健,应是每个人每天第一位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次要的问题。
保持个人的身体与心态的健康,时时保持体内体液的阴阳与酸减的平衡是关键。
同时,加强个人修养,不要动不动就生气,就虚火上升、就吃药打针均是不好的习惯。
主要的是要养成长期适合自身的锻炼习惯,并想办法坚持下来。
我的大学经历对我的人生的影响和很多刚到大学校园的新生一样,我以为大学的学习是和高中一样的,有班主任,有任课老师,有生活老师,只是学超不过十门的功课,每门课学四年......殊不知,大学里的班主任几百年见不到一面,生活老师更是见面都不认识。
学习的课程更是五花八门,每学期都有十来门课,而且都只是学一学期,然后是有可能四年再也没时间系统复习的,每门课的老师都不一样的。
来自小山沟的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来到首都北京,本来就有些不适应,加上从高中紧凑的生活猛然间的转入大学自由宽松生活的不适应,我第一次迷茫了,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这个时候我急需一个能告诉我“该怎么办”的人来给我指导。
可人生地不熟,我该找谁呢?如果是在高中,我可以找班主任,可以找生活老师,甚至可以回家找父母,可是,现在是大学......我在大学接触的第一个老师即是我的第一个班主任——一个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年轻老师,他比我大五岁。
于是我忽略了年龄背景的差异,我把他当成我的“好朋友”,大学里的知己,我将我的想法全盘托出,希望他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那时候我得到的回答是:你应该乘大学专业课还比较轻松的时候,特别是大一期间,多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多参加学校的学生会活动,争取机会锻炼自己。
在大一大二期间就快速塑造自己的个性。
他给我的理由是“大学是塑造自我个性的学习阶段”。
这也是我们唯一一次比较深入的聊天,因为后来他的工作和我的“工作”都比较忙得缘故!这种理念,这种观点对于在中学阶段只懂得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我,像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我十分兴奋。
当然,接下来的时间我倒是充实了不少,我加入了七八个学生组织,而且每个组织有活动时我总是全力以赴,十分用心的在锻炼自己。
(这是我的性格,一旦认定的事情总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的去努力!)其中,我最用心的,投入最多时间和精力的是学生会,当时我是在外联部。
作为外联部的干事,我也就有很多的时间和师兄师姐接触,我也基本上从离家的伤心和彷徨中解脱出来。
不幸的是,我总是没法合理的安排好时间,大学的课程总是安排的很多,虽然大一大二已经是相对的轻松。
而我总是没办法“工作”和学习兼顾。
于是在旧的问题迎刃而解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我是否应该像中学时代一样,认真学好每一门课。
可是如果这样,我就没有时间参加学生组织的任何活动,那样又与“大学是塑造自我个性的学习阶段”的师训相背离。
我该怎么办呢?我第二次迷茫啦!在一次老乡会上,练就“一身交际能力”的我,和刚刚考上本校研究生的师兄聊得很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其中,对于学习与“工作”的冲突问题,他送给了我一句话,令我刻骨铭心的话,令我是如救命稻草一样的一句话,那就是——大学,逃课事一门艺术!他是研究生,是优秀本科毕业生,加上是老乡,我就更加的相信他的话啦。
从此以后,自以为聪明的我就开始了我的逃课历程,大有不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不罢休的劲头,于是心安理得的逃课去参加、策划、组织学生社团的活动。
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名气也在不知不觉中大大提升,在本校区,几乎是路人皆知的活跃分子和逃课大王!这种充实又风光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学期末前一个月,当时班级里充满得考试气氛提醒了我,我即将迎来了大学的第一场考试——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