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刘雅妮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同时出现的一弊便是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在线监测技术应运而生,也逐渐成为了科学家们非常重视的课题。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准备、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对我国的在线监测技术做了较详细的分析,以及现在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了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境监测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现状引言:近年来,环境与资源约束瓶颈加大,环境污染呈加剧蔓延趋势,新污染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逐步显现,生态与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环境风险更加巨大,环境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而环境自动在线监测技术的出现也为良好的保护环境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项技术在全国各地区普遍推广的同时,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每位热爱环保,从事环境工作的人们去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覆盖区域也十分广阔。
自从 20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后,其它类型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也在我国陆续推广应用。
此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大大的推动了城市空气质量提高进程,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其他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
目前地下水自动监测技术、噪声控制自动监测技术、水污染自动监测技术等各种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并且发展势头相当猛烈,对治理环境污染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科技发达化,信息技术化、成为推进我国环境自动监测技术水平全面提高的催化剂。
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包括自动采样系统、自动监测仪表、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中心站数据收集与处理系统四大部分。
随着我国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进步、仪表智能化发展及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 新建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现已趋于日益完善的状态。
一、我国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1.1我国环境监测设备在品种、数量、性能、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工作中的需要。
全国大部分监测站的仪器装备技术含量很低,功能单一,稳定性和可靠性差,亟待更新换代。
有关专家认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生产企业将向两个方向分化,一类是大型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综合性企业,一类是一批极其专业化的中小型企业,主要擅长某类技术或精于某种产品或服务,其特点是规模小、人员专、富于经验。
一大批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开始改变我国环境监测领域只靠进口仪器的现状。
同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设计单位、金融、市场中介实现沟通与互动,促进规模化生产企业和规模化市场的形成。
1.2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存在的问题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低档产品,技术水平一般,产品种类少,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
这样使得监测频次低、采样误差大、监测数据不准确,不能及时反映排污状况,既影响环境管理的科学决策和执法的严肃性,又易挫伤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如各种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对高温、高湿、高颗粒物含量等带来的测量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烟尘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这极大地限制了烟尘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
研究开发能力较低,在线监测仪器的系统配套生产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高质量的分析仪、专用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测系统多是国外引进的,因此国产仪器占有的份额很小。
在我国国产仪器中,大气监测仪器的占有率在70%左右,水质监测仪器的占有率在60%左右,这些仪器大多是国际80年代的水平,不能适应实际需要;而污水处理厂需要的仪器仪表基本上仍靠进口。
国外大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占到企业销售总额的5~10%,我国好一点的企业也只有1%,而产品使用周期又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1.3 经营管理能力差,劳动生产率不高,趋同化倾向严重。
总的来说,我国国内仪器种类虽多,但是由于各地区差异太大,而导致对同一监测指标因方法不同而造成数据不同等问题相当严重。
很多技术人员对仪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也表示怀疑,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就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对环境保护构成威胁。
系统方案不严密体现在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是一项较大规模的建设性工程项目,由于在经验和技术上的不足,较多的系统方案粗糙,不严密而匆匆上马,致使系统漏洞百出,给扩充和改造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我国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系统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比如有些地区盲目的在到乡镇,地级以上城市应用此技术,效率低,质量差;缺乏对此技术应用的理性思考如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应以饮用水源地预警监测。
目前,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竞争无序化等问题,尤其技术性能不稳定、成套性水平低等问题也影响了环境监测的发展。
因此,环境自动在线监测市场亟待拓展。
据有关专家分析,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各地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仪器设备质量不够理想,服务不到位,无法与国外产品竞争;三是不规范操作和不正当竞争导致市场无法健康发展,难以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四是企业对安装自动监测仪器存在阻力,缺乏法律支持。
二、我国在线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为环境管理做出了重大贡献。
综合国内外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历史、规律及特点,我国环境监测发展趋势有如下特点:(1) 在环境污染物的分析项目上,将以监测有机污染物为主。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
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已成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适时、全面、系统地开展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巳刻不容缓。
(2)从监控介质上,将对水、悬浮物、沉积物、大气、生物界面整个体系的有毒有害的“三致”物质作全面监控。
基于多种有毒污染物如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类、某些重金属等在环境介质中能积累、迁移、转化的事实,要保障环境安全,不能局限在只对水质加以监测、保护,还要考虑与水体相关的环境介质(水/悬浮物/沉积物/大气/生物界面)的综合作用。
(3) 在监测分析的精度上,将向痕量乃至超痕量分析的方向发展。
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其浓度虽然很低,但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因此,要想控制这类污染物质,必须先发展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技术,掌握其污染现状。
(4) 连续自动化和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将得以广泛应用,监测分析仪器趋于小型化和复合化。
由于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对于一些污染事故的现场和污染物排放源的监测,往往亟需回答的不是某种污染物浓度值,而是“是什么(类)污染物”,这就要求发展能在现场定性或快速定量的分析技术。
(5) 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将得到广泛应用。
使用LIMS,能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分析数据采集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确保数据的原始性和准确性,节约人力成本;能规范分析检测工作流程,实现分析检测工作流程化;能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每个情况了如指掌,及时发现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行为,并加以改进、规范实验室工作流程,达到能提高分析数据可靠性,降低实验室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6) 环境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
环境监测技术将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
结论:为此,我们需要加大对环保工作急需的监测技术的科研投入,把环境监测技术的开发列入环境科研重点领域。
借助国家各种扶持政策,推进环境监测仪器的产业化和技术升级。
同时促进监测仪器科研与生产结合,鼓励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合作,加快环境监测技术的成果转化。
利用市场调控手段,促进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的重新组合,逐步改变监测仪器生产技术薄弱、投资分散、低水平重复、市场竞争力低的状况,实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形成一批监测仪器生产的骨干企业。
同时产品要从中低档向高档仪器设备上调整,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利用高新技术改组、改造和提升环境监测技术与仪器设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加速国产化进程。
应提倡在相近技术水平的情况下,首先采用我国国产监测仪器设备,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适当地提高我国国产仪器、设备的价格,提高利润空间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提高制造水平。
对国外已有先进的成套技术的监测仪器,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关键技术,合资生产,再逐步实现国产化。
加大对环境监测仪器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运营市场化机制与资质认证认可制度,消除运营市场混乱带来的负面影响。
适时完善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明确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方向,指导和规范环境监测仪器健康发展,避免企业的盲从。
要建立一批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权威性的技术中介机构,对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状况进行检测,并向社会公布。
对用于执法监测的环境监测专用仪器实行“准入”制度。
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可比性,应加强环境监测仪器标准的制定工作将环境监测仪器标准纳入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与环境监测规范、环境分析、检测方法的制定工作统一规划,协调进行。
加快制定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应法规,逐步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区域性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自动化网络系统。
通过组织实施环境监测自动化网络建设的示范工程,带动我国自动化环境监测网络系统的形成,扩大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1]吴邦灿,环境监测管理学, [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2] 吴邦灿,现代环境监测技术, [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3]但德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J ].,中国测试技术, 2005, 31[4]李国刚.万本太.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4.2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