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取基本知识1

提取基本知识1


12、互溶
1、水和乙醇,都有羟基,都是极性化合物 2、水和葡萄糖,也是如此。 以上就是:极性相似。 水和油为什么不相溶 水是极性,油是非极性
13、常用的溶剂提取方法
煎煮法 浸渍法 渗漉法 回流法 循环回流提取法
13.1煎煮法
中医传统的汤剂采用此法。
举例:大部分品种用此法
2、分子极性的大小(对称性)
水的极性实验
3、极性产生的因素:电负性和对称性
1、电负性相同:两个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如氢、氧等),由于电负性相 同,两原子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即分子中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这种分子是 非极性的。
2、电负性不同: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如H和Cl),由于电负性不 同,两原子间形成极性键,即分子中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形成极性分子。
(二)、水蒸气蒸馏法
原理:利用道尔顿原理。挥发油有挥发性,在100度下有一定蒸汽压,当水沸腾时,随水 蒸气一起带出。
适宜: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一起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反应,且能与水分层。
参考:直通水蒸气蒸馏
(三)超临界提取法
物质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的单一相态,即超过气、液两相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的 非气、非液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6、糖的数量越多,极性越大,糖是极 性分子。
强心苷: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苷元结合数量不等的糖分子。
7、溶剂的分类
按极性不同分水和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分:亲水性有机溶剂和亲脂性有机溶剂。 亲水性是指与水互溶。如:甲醇、乙醇、丙酮等; 亲脂性是指与油互溶,与水分层。乙醚、氯仿等, 肥皂原理图:
4、加醇控制方法:
酒精计量法、倍数法、计算法
(二)、离心分离法
方法 卧式螺旋离心机
碟式离心机 三足式离心机 管式离心机
特点 可连续分离操作
可连续操作 不连续 不连续
离心类别
备注
液体澄清、固体脱水、废水 设备内部不容易清 处理。适用于2-40%含固量 理 处理
液液及固液悬浮液的分离
液、乳浊液分离 (地沟油)
分子的对称性
多个不同的原子组成的分子,(如二氧化碳、甲烷等),不仅取决于元素的 电负性,而且决定于分子的空间构型。
如:二氧化碳中,虽然碳氧键是极性键,但由于二氧化碳是直线型结构,键 的极性相互抵消,正负电荷重心重叠,所以,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
4、化合物的极性大小取决于分子中极 性和非极性部分哪一个占有优势
8、常用的提取溶剂的极性顺序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
<丙酮<乙醇<甲醇<水
乙醇号称万能溶剂,具有极性和非极性基团,所以它能和很多物质互溶。 氯仿是非极性溶剂里边唯一比水重的,所以它和水分层后,氯仿在下边。
9、提取的原理
溶剂通过扩散、 渗透作用,进
入细胞内
为了研究其中的有效成分、制成制剂,必须将它们从中药中提取出来。 对于中药制剂,提取的意义: 1、减少剂量,不像传统的中药汤剂等,剂量大 2、提高疗效:浓度高、副作用小 3、提高中药制剂的稳定性:杂质少、稳定性高,中成药的有效期三年左右。
一、怎么提取
煎煮法
溶剂法
按照方法分
回流法
浸渍法
看一个化合物是极性还是非极性,那就看极性基团占优势还是非极性基团占优势。
实例一:碳数增加,极性减小。
甲醇,乙醇,丙醇和水互溶,
丁醇,只相互溶解9%,超过的部分就不溶。
5、羟基增加,极性增加
葡萄糖极性大,易溶于水,为什么?
单纯的不带羟基时是环己烷结构,属于非极性,但由于六个羟基,使葡萄糖为 极性化合物。葡萄糖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非对称多孔膜 小分子溶液 1-20纳米大分 子溶质
反渗透
溶剂脱溶质、含小 膜孔筛分 分子溶质溶液浓缩
压力差1000- 非对称膜或复 水和溶剂 10000kpa 合膜
0.1-1纳米小分 子溶质
透析
大分子溶质溶液脱 筛分和扩散作 浓度差
小分子

非对称膜
溶剂、小分 大于0.02微米
子溶质
微粒和大分子
电渗析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应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溶剂,对不同成分进行分步萃取的技术,成 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二氧化碳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剂,它的超临界温度31.3度,接近室温。 夹带剂:主要是极性溶剂。 举例说明超临界现象:
比如水在100度应该沸腾成为气体但如果加大气压,就可以得到超过100度的过热水,这 时便会有一些不同于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如粘度小、密度、扩散系数,溶剂化能力等性质 随温度和压力变化十分敏感:粘度和扩散系数接近气体,而密度和溶剂化能力接近液体。
溶剂在细胞内 溶解了大量的 可溶性物质, 并造成了细胞 内外的浓度差
细胞内的浓溶 液在渗透压的 作用下,不断 向外扩散。
新的溶剂不断 进入到细胞内, 直到细胞内外
达到平衡
10、如何提高提取效率和速度
1、增加溶剂分子的运动速度,能快速有效的穿透植物细胞分子。

如:加热,超声波
2、增加细胞内有效成分的溶解度。
如:加热(一般物质随溶剂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正确的选择溶解: (相似相溶原理,选有效成分溶解度大的,杂质溶解度小的)
3、溶剂重复进入细胞,直至内外达到平衡。
如:增加提取时间;更新溶剂(多次煎煮回流,渗漉法,索氏提取法等)
11、化合物的溶解性
规律:相似相溶原理 手上的机油用什么清洗最佳? 是用水,肥皂,汽油??
中药提取工艺基础知识 培训课件
开始的话题
1、什么是提取 2、为什么要提取 3、怎么提取
日常生活中的提取实例
1、泡茶: 溶剂是水,咖啡因
2、煲汤:水煮
3、花生油:以前是压榨法,(溶剂为6#汽油(环己烷)(市场占比80%)
什么是提取
定义:选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中药中提出有效物质,去除杂质的过程。 为什么要提取:中药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既有有效成分,也有无效成分,
可。
13.3渗漉法
渗就是透过,漉就是漏下。 定义:将中药粗粉装于料桶内,从上面添加溶剂,使其没过药材,从渗漉桶
下面收集渗漉液。 优点:由于浓度差大,浸出效果好,且有效成分不易破坏; 缺点:溶剂量大,操作时间长。
13.4回流提取法
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必须采用回流的方法,以免溶剂 挥发损失。
2、水提醇沉法:
水提物:生物碱盐、苷类、有机酸类、氨基酸、多糖;淀粉、蛋白质、黏液质、鞣质、色 素、无机盐等。
乙醇浓度:50-60%可去掉淀粉

75%可除去:蛋白质、多糖

90%可使蛋白质沉淀的较为完全
3、醇提水沉:提取时可减少蛋白质、淀粉、黏液质等成分浸出;水沉后可除去树脂、脂 溶性色素等杂质,举例:心通颗粒;
缺点:提取时间长,受热易破坏成分不宜使 用此法。
14、影响提取的因素
1、溶剂(关键因素) 2、药材的粉碎度。中药的有效成分在细胞内,粉碎越细,比表面积越大,提取效率高;
但太细,药粉对有效成分的吸附作用大,影响提取,同时提取的杂质越多。 一般以20-60目为宜 3、温度: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提取效率高,同时杂质越多。 热敏性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避免加热。 4、时间:提取时间越长,提取成分越多,但达到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时就不再起作用。 5、浓度差:浓度差大,提取效率高。如渗漉法、如多次煎煮、回流等举例:盐咸菜。 6、药材的新鲜程度。新鲜药材含水量约80%,不适宜用有机溶剂。
为什么用回流法: (1)为了提取有效成分,相似相溶原理; (2)相对煎煮法,回流温度低一些; (3)不回流会造成溶剂损失; (4)乙醇蒸发相对于水快一些,造成乙醇浓度降低,
影响提取质量。 注意:冷媒水的温度
13.5连续回流法(索氏提取法)
以索氏提取器回流提取,克服了回流法溶剂 需要量大,需几次提取的特点。
(四)、超声波提取法
二、中药分离纯化技术与工艺
醇沉(或水沉)法: 离心分离法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 吸附澄清法 膜分离法 其他分离纯化方法:色谱法、酸碱法、盐析法、结晶法(重结晶)
(一)醇沉(水沉)法
1、影响醇沉效果因素:浓缩液密度、加醇方式、搅拌效果、加醇度数、沉淀时间、冷媒 水温度等
固液分离
简单易操作
乳浊液、细例子悬浮液、或 卫生清理相对复杂 分离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
(三)、示意图
(四)、膜分离法
过程 微滤
分离目的 脱粒子
分离机制 膜孔筛分
超滤
溶液脱大分子、大 分子分级及其溶液 脱小分子
膜孔筛分
推动力
压力差 100kpa
压力差1001000kpa
膜类型 多孔膜
透过组分 溶液
截留组分 0.02-10微米
13.2浸渍法
定义:将药材用水或稀醇浸泡而浸出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 分:冷浸和温浸两种 适用范围:适用于挥发性成分、热不稳定成分、树胶或淀粉多的成分的提取。 注意事项及缺点: 1、时间长,提取率不高,用水提液易生菌发霉; 2、用水做溶剂浸渍,一般采用加热至沸腾,马上停止加热,保温2-3小时即
溶液脱小离子、小 离子溶质的浓缩、 小离子分级
反离子经离子 电位差 交换膜的迁移
离子交换膜 电解质离子 非电解质大分 子物质
感谢!
方法:将中药粗粉、加水煮沸提取。
设备:多功能提取罐等
缺点:挥发性、遇热不稳定和含多糖类成分丰富难 过滤的不宜采用此法。
注意:煎煮法禁忌用铁锅等。主要考虑化学性质的 稳定性,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为金 属元素容易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 能是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提取的方法
相关主题